刘庆昌
- 作品数:118 被引量:1,310H指数:23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 农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被引量:25
- 2020年
- 针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中国农业大学对农学专业本科生人才培养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改革和探索.在“三层次、模块化”实验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上,建立农学专业“三位一体”的实验实践教学新模式,构建了农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该体系的实施,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加了农学专业本科生从事农学相关科学研究的兴趣.
- 李保云张海林张洪亮朱作峰孙群赵悦赵宁刘庆昌
-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实验实践教学体系
- 中国豌豆地方品种SSR标记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44
- 2008年
- 利用21对豌豆多态性SSR引物,对来自全国春、秋播区19省区市的1221份豌豆地方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扩增出104条多态性带,每对引物平均扩增出4.95个等位变异,其中有效等位变异占62.52%。省份间SSR等位变异分布均匀,但是省份间有效等位变异数、Shannon’s信息指数(Ⅰ)差异明显,省籍资源群间遗传多样性差异显著。遗传多样性以内蒙古资源群最高,甘肃、四川、云南和西藏等资源群其次,辽宁资源群最低。PCA三维空间聚类图揭示,我国豌豆地方品种资源分化成3个基因库,基因库Ⅰ主要由春播区的内蒙古、陕西资源构成,基因库Ⅱ主要由秋播区最北端的河南资源构成,基因库Ⅲ主要由除上述省份之外的其他省区市的资源构成。UPGMA聚类分析表明,不同省份资源群间的遗传距离变化范围为5.159~27.586,中国豌豆地方资源据此聚类成2个组群8个亚组群,与3个基因库的聚类结果相呼应。聚类结果显示,我国豌豆地方品种资源群间遗传距离与其来源地生态环境相关联。
- 宗绪晓关建平王述民刘庆昌
- 关键词:SSR
- 创建“两体系、三层次、模块化”教学体系 培养植物生产类本科创新人才被引量:12
- 2008年
- 植物生产类专业培养的本科人才既有从事现代农业的专门研究人才,又有大批直接面向“三农”的技术推广和管理人才。为了培养符合国家时代需求的植物生产类本科创新人才,我们通过教学研究和实践,创建了植物生产类“两体系、三层次、模块化”教学体系,制定了植物生产类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提出了具体的植物生产类专业教学管理模式。
- 刘庆昌彩万志李保云高丽红王建华
- 关键词:植物生产类专业教学体系
- 甘薯淀粉含量的QTL定位被引量:9
- 2010年
- 本研究以高淀粉甘薯品种漯徐薯8号(母本)和低淀粉甘薯品种郑薯20(父本)杂交得到的F1分离群体,选择其中240个单株为材料,以该群体所构建的分子连锁图谱为基础,以2008年和2009年所测定的淀粉含量为指标,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并利用QTLMapper2.0软件分析了甘薯淀粉含量的QTL。实验结果表明,检测到了1个主效位点,位于父本郑薯20的Z31连锁群上a02b40.02ds**和a08b37.03fs*两个标记之间,QTL的加性效应为-0.73,解释表型变异的7.70%。定位甘薯淀粉含量相关的QTL,将为发掘与淀粉含量相关的基因奠定基础。
- 李爱贤刘庆昌王庆美翟红阎文昭张海燕李明
- 关键词:淀粉含量QTL定位
- 甘薯实用分子标记的开发和转基因植株的生产
- 以甘薯品种徐781(抗茎线虫病、高产、中等淀粉含量)和徐薯18(感茎线虫病、低产、高淀粉含量)的杂交F1代分离群体的202株单株为材料,在父母本中共筛选1023对AFLP引物,从中选
- 刘庆昌翟红何绍贞
- 文献传递
- 生物工程在甘薯改良中的作用及展望被引量:1
- 1999年
- 生物工程对甘薯的改良,一是甘薯脱毒苗的生产;二是扩大和创造遗传变异,解决常规育种方法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并同常规育种方法相结合,建立甘薯高效育种程序。1采用脱毒技术防止品种退化70年代末的研究表明,在美洲和非洲地区由病毒病造成的甘薯减产达20%~57%...
- 刘庆昌
- 关键词:甘薯脱毒苗生物工程遗传育种
- 甘薯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与转基因植株的生产
- 以甘薯品种栗子香和徐薯18的胚性悬浮细胞为受体材料,建立了甘薯有效的遗传转化体系。结果表明,在共培养基中添加乙酰丁香酮能够显著提高转化效率,适宜的乙酰丁香酮浓度为30mg/l。对栗子香和徐薯18胚性细胞团的潮霉素敏感性进...
- 刘庆昌翟红高尚何绍贞
- 关键词:甘薯遗传转化体系转基因植株
- 甘薯原生质体培养研究进展被引量:6
- 2004年
- 甘薯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饲料和工业原料作物,由于遗传改良进展缓慢,生物技术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并应用于常规育种中去。对甘薯原生质体培养植株再生、利用原生质进行体细胞杂交和作为遗传工程受体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 李强刘庆昌马代夫
- 关键词:甘薯原生质体植株再生体细胞杂交
- 中国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被引量:43
- 2012年
- 种子是农业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种业是国际化大产业,其发展的基础是人才。我国种子产业要做大做强,要走向世.界,关键在人才培养。中国种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靖负着国家现代化种业建设培养“三型”(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重任。加强中国种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保证种业人才教育质量符合整个社会农业经济发展需要,
- 王建华刘庆昌江绪文孙群李宝云
- 关键词:农业经济发展农业生产种子产业
- 过表达IbMIPS1基因显著提高甘薯的抗旱耐盐及茎线虫病抗性
- 土壤盐渍化和干旱严重威胁农作物的生产。增加甘薯生产将主要利用盐渍化和干旱土地。甘薯茎线虫病是中国甘薯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并逐步蔓延至中国长江流域和南方薯区。用基因工程改良甘薯的抗旱、耐盐及茎线虫病抗性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 翟红王飞兵何绍贞刘庆昌
- 关键词:甘薯抗旱耐盐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