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国华

作品数:43 被引量:160H指数:6
供职机构: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0篇动脉
  • 12篇冠状
  • 12篇冠状动脉
  • 7篇血管
  • 6篇动脉粥样硬化
  • 5篇心肌
  • 5篇旋磨
  • 5篇旋磨术
  • 5篇疗效
  • 5篇介入
  • 5篇介入治疗
  • 5篇冠脉
  • 4篇心病
  • 4篇血管成形
  • 4篇血管成形术
  • 4篇预后
  • 4篇缺血
  • 4篇冠心病
  • 3篇心电
  • 3篇血性

机构

  • 31篇山东省千佛山...
  • 11篇山东大学
  • 9篇济南市第三人...
  • 4篇山东中医药大...
  • 2篇山东省精神卫...
  • 2篇山东省立医院
  • 1篇济南大学
  • 1篇泰山医学院
  • 1篇山东省医学科...
  • 1篇济南市第四人...
  • 1篇济南市妇幼保...
  • 1篇山东泰安煤矿...

作者

  • 43篇李国华
  • 11篇邢启崇
  • 8篇宁美芳
  • 7篇姚玉才
  • 7篇崔连群
  • 6篇闫素华
  • 5篇徐希云
  • 5篇贠琳
  • 5篇徐瑞
  • 4篇段文昌
  • 4篇黄帅
  • 4篇陈明友
  • 3篇蔡卫东
  • 3篇林淑珍
  • 2篇霍岩
  • 2篇唐吉友
  • 2篇张莉
  • 2篇王晓军
  • 2篇穆伟
  • 2篇李佳旻

传媒

  • 9篇山东医药
  • 7篇山东大学学报...
  • 4篇心血管病学进...
  • 3篇中华肾脏病杂...
  • 2篇临床心血管病...
  • 2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山东中医杂志
  • 1篇临床心电学杂...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新医学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海南医学
  • 1篇放射免疫学杂...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中国民康医学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19
  • 1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10
  • 4篇2006
  • 3篇2005
  • 4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 2篇2001
  • 2篇1998
  • 4篇1997
  • 2篇1996
  • 1篇1992
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对缺血性脑损伤的影响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对脑梗死的影响。方法收集脑梗死患者80例,根据空腹血糖和糖尿病史分为糖尿病1组58例、非糖尿病1组22例。选取本院健康体检者40例(对照1组)。另选择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糖尿病2组,非糖尿病2组,对照2组,吡格列酮组,联合组(吡格列酮+GW9662),每组12只。通过TTC染色法观察大鼠脑组织坏死程度,采用血糖仪和ELISA法分别检测大鼠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6和TNF-α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脑组织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和NF-κB蛋白表达。结果糖尿病1组血糖和HbA1c较非糖尿病1组和对照1组明显升高[(11.65±3.41)mmol/L vs(5.69±0.59)mmol/L、(4.23±0.52)mmol/L,(9.13±2.21)%vs(5.57±0.27)%、(4.03±0.53)%,P<0.05]。非糖尿病1组血糖和HbA1c明显高于对照1组(P<0.05)。与对照2组比较,非糖尿病2组和糖尿病2组脑梗死面积明显增加(P<0.05)。与非糖尿病2组比较,糖尿病2组脑梗死面积明显增加(P<0.05)。与糖尿病2组比较,吡格列酮组脑梗死面积明显降低(P<0.05)。结论高血糖、高HbA1c与脑梗死密切相关,并且高血糖可能会加重脑梗死,其作用机制可能与PPARγ-NF-κB信号通路有关。
钊岩李国华王杰刘艺鸣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
Orexin-A对缺氧海马神经元的影响及分子机制
<正>目的通过大鼠海马神经元氧糖剥夺模型,探讨orexin-A对海马神经元缺氧损伤后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分离新生24小时内的Wistar乳鼠海马神经元原代培养72小时后,建立氧糖剥夺模型。给予氧糖剥夺后海马神经元分别加入...
李国华唐吉友
文献传递
高血糖对缺血性脑血管病预后的预测价值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观察住院期间高血糖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无糖尿病病史且以首发缺血性脑血管病入院的患者150例为观察对象,分别测定入院随机血糖,≥7.8mmol/L定义为入院高血糖;第1、2、3、5、7天晨起空腹血糖,其平均值≥6.1mmol/L定义为住院期高血糖。以3个月死亡率作为评价指标。结果校正多个变量因素后,住院后发生高血糖与死亡风险增加相关(HR:1.80,95%CI:1.39~2.86,P<0.01),不论是入院时高血糖组的患者(HR:4.83,95%CI:1.93~12.06,P<0.01),还是入院时血糖正常组的患者(HR:1.64,95%CI:1.06~2.54,P=0.03)。住院后血糖达标的患者与持续性高血糖患者相比,死亡风险降低(HR:0.21,95%CI:0.08~0.52)。入院第一天血糖正常而后出现高血糖的患者与血糖持续正常的患者相比,死亡风险增加(HR:1.55,95%CI:1.01~2.39,P=0.04)。结论住院期间的高血糖与死亡率增加有关,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预后有预测价值。入院后血糖达标可提高生存率。
李国华王翠兰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高血糖随机血糖空腹血糖预后
炎症因子与动脉粥样硬化被引量:41
2010年
在过去的几十年,我们逐渐认识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及其并发症中的重要作用。炎症和免疫应答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的作用已经引起广泛的兴趣。在动脉粥样硬化发展过程中,从早期的损害到易损斑块的形成,都有大量的炎症因子参与其中。现就炎症因子在动脉粥样硬化中作用的最近进展做一综述,这些进展可能应用于早期发现、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
李国华李佳旻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炎症炎性因子
高血压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早期肾损害与内皮功能的相关性被引量:6
2013年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存在血管内皮功能减退[1],但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颈动脉斑块及早期。肾损害者,其内皮功能的变化尚不明确。本文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评价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早期肾损害与内皮功能的相关性。
贠琳徐瑞张莉李国华李佳旻姚玉才黄帅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害颈动脉斑块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
高血压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内皮功能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评价高血压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的内皮功能的变化并探讨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高血压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71例,同期选取来我院体检的健康者2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以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和硝酸甘油引起的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NMD)作为内皮功能的检测指标。另外检测入选人群的内中膜厚度(IMT)、尿微量白蛋白、血清肌肝(Cr)、尿酸(UA)、血糖(Glu)、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生化指标,并计算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结果 (1)两组间FMD、NMD、IMT、收缩压(SBP)、舒张压(DBP)、Cr、UA、Glu、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hs-CRP、UAER的对数(LgUAE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FMD%与SBP(r=-0.442,P=0.000)、IMT(r=-0.217,P=0.040)、Glu(r=-0.356,P=0.001)、TC(r=-0.381,P=0.000)、LDL(r=-0.267,P=0.011)、hs-CRP(r=-0.234,P=0.026)、LgUAER(r=-0.596,P=0.000)呈负相关;△NMD%与年龄(r=-0.207,P=0.049)、SBP(r=-0.271,P=0.009)、IMT(r=-0.296,P=0.004)、Glu(r=-0.220,P=0.036)、LgUAER(r=-0.311,P=0.003)呈负相关。(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FMD的主要危险因素是UAER、TC(调整的R2=0.329,P=0.027);NMD的主要危险因素是UAER、年龄(调整的R2=0.076,P=0.044)。结论高血压合并颈动脉斑块患者的内皮功能减低,UAER、TC、年龄是其内皮功能障碍的主要危险因素。
贠琳徐瑞张莉李国华黄帅姚玉才李佳旻闫素华
关键词: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内皮斑块
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梗死后失语症的疗效
2023年
目的 观察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脑梗死失语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脑梗死后失语症患者随机分为3组,给予低频rTMS治疗(1Hz)、高频rTMS(10Hz)及单纯语言康复,分别对3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4周及12周进行语言功能评估,以观察不同频率rTMS治疗脑梗死后失语的临床疗效。结果 三组患者各评估指标均随治疗时间呈现好转趋势,听词指图、失语商(AQ)在12周达高峰,余指标在4周达高峰(P<0.05);同一治疗时间组间比较,rTMS两组效果优于单纯治疗组(P<0.05);治疗2周、4周评估时,高频治疗组视图命名时间短于低频治疗组,治疗2周、4周及12周评估时,低频治疗组视图命名成绩高于高频治疗组(P<0.05)。结论 不论低频刺激还是高频刺激,rTMS在治疗脑梗死后失语症方面起着积极作用,治疗效果略有区别:高频治疗组视图命名时间短于低频治疗组,后者视图命名成绩高于前者。
李国华陆艺王胜秋
关键词:重复经颅磁刺激高频低频脑梗死失语
应用冠状动脉旋磨术治疗慢性闭塞性冠状动脉病变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 :观察冠状动脉旋磨术治疗慢性闭塞性冠状动脉病变的效果。方法 :对 2 1支慢性闭塞性冠状动脉 (闭塞时间 >1个月 )实施冠状动脉旋磨术 ,包括 8例行冠状动脉球囊成行术失败者。TIMI1级 8例 ,TIMI0级 1 3例 ;闭塞病变位于前降支 6例 ,回旋支 7例 ,右冠状动脉 8例。结果 :1 3例患者冠状动脉旋磨术成功 ,TIMI1级成功率 1 0 0 % ,闭塞时间 <3个月者成功率 75 % ,闭塞时间 >3个月者成功率 40 % ,成功者中闭塞时间最长 1 6个月 ,平均 8.1 2个月。结论
宁美芳段文昌李国华
关键词:冠状动脉旋磨术慢性闭塞病变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肌钙蛋白I与心电图ST段变化及冠脉造影的关系探讨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患者肌钙蛋白 I(c Tn I)与心电图 ST段移位及冠状动脉病变性质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 5 7例 U AP患者于心绞痛发作时 ,发作 6、2 4小时取静脉血 2 ml,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测血清 c Tn I浓度 ,同时做 12~ 18导联心电图 ,计算 ST段缺血性下移或上移情况。5 7例患者按 Judkins法行冠状动脉造影术 ,按 2 0 0 1年 ACC/AHA PCI标准将冠状动脉解剖病变分低危险、中危险、高危险病变 ,按传统 Proudilit狭窄分级法将冠脉狭窄分为 ~ 级 ,分析 c Tn I与心电图 ST段移位及冠状动脉危险病变之间的关系。结果 UAP患者心绞痛发作后 6、2 4小时 c Tn I明显增高 ,且 2 4小时 c Tn I浓度与心电图 ST段移位相关 (r =0 .5 9,P<0 .0 5 ) ,病变愈复杂 (中、高危险病变 )狭窄程度愈重 (>5 0 %以上狭窄 ) ,c Tn I愈高。结论  c Tn I可预测 U AP患者的预后 ,c Tn I愈高 ,心电图 ST段移位愈大 。
陈明友林淑珍李国华穆伟邢启崇刘钦亮
关键词:不稳定型心绞痛心电图ST段变化
HSRA联合PTCA或支架成形术治疗老年钙化性冠状动脉狭窄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探讨高速冠状动脉旋磨术(HSRA)联合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TCA)或支架置入术对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钙化性冠状动脉狭窄近期和远期效果。方法:对3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钙化性狭窄的31处靶血管行高速冠状动脉旋磨术,并行补充性PTCA或支架置入术,观察近期疗效、并发症发生率、远期随访结果。结果:由术前狭窄(83.6±5.6)%减至术后残余狭窄(7.0±9.4)%,血管造影成功率100%,操作成功率96.7%,急性期无死亡、Q波心肌梗死、急诊冠脉搭桥(CABG),1例无Q波心肌梗死,随访期内1例心肌缺血症状复发,心源性死亡1例,再次血管重建2例,无CABG病例。结论:高速冠状动脉旋磨术联合PTCA或支架置入术治疗老年患者钙化性冠状动脉狭窄安全可行,成功率高,并发症少,远期效果好。
李国华邢启崇宁美芳姚玉才蔡卫东高梅徐希云
关键词:PTCA支架成形术血管成形术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