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海东
- 作品数:9 被引量:14H指数:2
-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医学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以铂类为基础的新辅助化疗疗效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泛素特异性蛋白酶39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9
- 2016年
- 背景胃癌新辅助化疗是胃癌综合治疗的重要内容,取得了很好的结果,但是仍然有部分患者在治疗期间疾病进展,失去治疗机会。寻找能够预测新辅助化疗疗效的指标是今后研究的热点。目的探讨以铂类为基础的新辅助化疗疗效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泛素特异性蛋白酶39(USP39)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2013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进行以铂类为基础的新辅助化疗的胃癌患者4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以铂类为基础的新辅助化疗SOX方案进行治疗,根据治疗效果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收集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USP39的表达。结果 44例患者采用以铂类为基础的新辅助化疗SOX方案,其中有效组23例,无效组21例。有效组与无效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血红蛋白、中性粒细胞分数(N)、淋巴细胞分数(L)、血清清蛋白水平及肿瘤部位、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术前化疗疗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效组患者N/L≥3及USP39阳性率高于有效组(P<0.05)。结论以铂类为基础的新辅助化疗治疗胃癌,有效组患者的N/L、USP39低于无效组,N/L、USP39有可能成为预测胃癌以铂类为基础的新辅助化疗疗效的有效分子。
- 程海东莎仁高娃陈凛
- 关键词:胃肿瘤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
- 脂肪生成影响恶性肿瘤发展与转移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6年
- 正常组织中用于供能的脂肪酸主要来自饮食中的游离脂质,但在生长旺盛的肿瘤组织中,能量却来自于脂质的重新合成,所以在不同来源的肿瘤组织中见到脂质合成相关基因的变化,在原发肿瘤中和肿瘤发生相关的生脂基因功能已经基本明确。研究表明在肿瘤细胞中脂肪酸合成酶,硬脂酰辅酶A脱氢酶1、乙酰辅酶A羧化酶在肿瘤的生成和发展起非常重要的作用。脂肪酸的功能与能量贮存、生物膜的结构、信号转导和蛋白质的乙酰化有关,但是现在对脂肪重新生成进程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尚不明确。由于耐药性的产生和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恶性肿瘤的化疗效果一直不满意,为了寻找新的、选择性抗肿瘤方法,以脂代谢催化酶为靶点的抗肿瘤药物亟待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 莎仁高娃印凡程海东赵健
- 关键词:脂肪酸脂肪酸合酶上皮间质转化
- 胃癌外科相关综合治疗现状及展望被引量:2
- 2014年
- 虽然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有所降低,但仍是全球癌症死亡的主要病种之一。在韩国、日本等东亚地区,虽然治疗效果改善了预后,但发病率却居高不下;而在西方国家,虽然发病率持续下降,但总体生存率却不容乐观。
- 陈凛李涛龙渡师稳再程海东杨超
- 关键词:胃癌
- 东西方进展期胃癌临床诊疗差异被引量:2
- 2014年
- 全球范围内,欧美地区胃癌发病率逐步降低,但以中日韩为代表的亚洲国家胃癌发病率仍然很高[1]。从治疗效果上讲,日本胃癌患者5年生存率高达60%~70%,而欧美国家则为20%左右。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①日本已开展全面胃癌普查机制,早期胃癌发现率高;而欧美国家由于发病率低,重视程度不够,多数患者就诊时处于晚期。②西方国家胃上部癌多于东方国家,胃上部癌预后总体上差于其他部位癌。③手术医生外科经验。东方国家医生得到的临床和手术锻炼机会较多,经验更丰富,能够达到规范化根治手术无疑是提高胃癌患者治疗效果的关键。我国胃癌患者具有以下特点:三高(发病率高、复发转移率高、死亡率高);三低(早诊率低、根治切除率低、5年生存率低)。本文主要就进展期胃癌治疗在东西方国家中的现状和差异展开讨论,共同为提高胃癌患者的治疗效果而努力。
- 李涛陈凛师稳再程海东龙渡杨超
- 关键词:进展期胃癌
- 结肠癌组织中p-p70S6K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 2015年
- 目的:检测p-p70S6K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40例结肠癌组织蜡块以及40例同一患者的正常结肠组织蜡块进行免疫组化实验,其中又随机选取3组新鲜结肠癌组织和正常结肠组织,通过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技术检测p-p70S6K在各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在免疫组化实验中,癌组织阳性28例,阴性12例,阳性率为70%,正常结肠组织阳性14例,阴性26例,阳性率为35%,采用Pearson卡方检验,得出x2=9.825,P=0.002<0.05,说明癌组织与正常结肠组织中p-p70S6K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免疫印迹实验中,以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为内参,重复试验三次,均显示目标蛋白(p-p70S6K)分子量约70 KD,癌组织中p-p70S6K表达较正常结肠组织明显增加,两组表达水平的比较采用t检验,得出P=0.025<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p70S6K在结肠癌组织中异常表达,提示该分子在结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进一步的研究可为结肠癌的靶向治疗提供分子生物学基础。
- 周思欣程海东卢灿荣郑一琼陈凛
- 关键词: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结肠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