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靓
- 作品数:4 被引量:34H指数:3
- 供职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炎性因子OSM诱导乳腺癌恶性演进的分子机制研究
- 炎症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被称为“肿瘤的第七大特征”。炎性微环境中发生的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推动肿瘤的恶性转化,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是...
- 郭靓
- 关键词:EMTLET-7STAT3
- 文献传递
- 经股动脉注射途径建立前列腺癌和乳腺癌骨转移模型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探索建立高效、可靠的肿瘤骨转移动物模型的方法。方法将C57BL/6J雄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5只;BALB/c雌鼠15只,设一组。将小鼠前列腺癌细胞RM-1和乳腺癌细胞4T1-luc消化、洗涤、计数后用生理盐水重悬至1×105/m L,取100μL,经股动脉将4T1 luc细胞注射到BALB/c雌鼠,并通过活体成像检验此方法转移成瘤的特异性。将100μL相同浓度的RM-1细胞悬液分别经股动脉、髂外动脉注射C57雄鼠各15只,比较两种不同注射方式所需时间、小鼠存活率,注射21天后将下肢骨HE切片,显微镜下观察并比较两种方法建立骨转移模型的成瘤率。结果经股动脉途径注射肿瘤细胞悬液所需的止血时间为2.53±1.75 min,经髂外动脉注射方法所需的止血时间为4.70±1.63 min(P<0.05);经股动脉注射方法的手术时间为14.67±2.16 min,经髂外动脉注射方法的手术时间为22.47±3.50 min(P<0.05);术后21 d经股动脉和髂外动脉注射组小鼠的生存率分别为93.3%和66.7%(P<0.05);采用两种方法的肿瘤转移率均为100%;分别经股动脉和髂外动脉注射生理盐水组和肿瘤细胞悬浮液组在上述3项指标无显著差异。活体成像结果显示,肿瘤特异性地转移到了股骨和胫骨中。结论经股动脉注射方法建立肿瘤骨转移模型的手术及止血时间短、小鼠的存活率及肿瘤转移的成功率、特异性高,可作为肿瘤骨转移的新型动物模型。
- 殷昭阳齐思勇成祥郭靓陈泓宇施明
- 关键词:前列腺癌乳腺癌骨转移动物模型
-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家族:生物学特性,病理生理学作用及相关治疗方法被引量:9
- 2009年
-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家族成员参与调节众多发育过程。目前,FGF已被开发用于促有丝分裂、细胞保护和血管再生的治疗。最近研究发现,内分泌型的FGF19亚家族在体内胆汁酸、葡萄糖和磷酸盐稳态中起重要作用。这一发现使该家族在药理学方面的利用价值更为突出。本文主要综述FGF-FGF受体(FGFR)信号通路和该通路中各种FGF的生物学特性及其病理生理学作用,讨论重组FGF和小分子FGFR激酶抑制剂在肿瘤和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传统应用,及其在代谢综合征和低磷酸盐血症治疗中的潜在应用前景。
- 时小燕郭靓
- 关键词: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疾病治疗
- 炎症--肿瘤恶性演进的推手被引量:22
- 2013年
-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炎性微环境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炎性因子介导的信号通路参与了肿瘤细胞的恶性演进。细胞上皮-间质转型(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是肿瘤恶性演进过程中的关键机制,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TNF-α、TGF-β等)、EMT的关键转录因子[锌指E盒结合同源盒蛋白(zinc finger E-box-binding homeobox,ZEB)、Snail和Twist等]及某些miRNA(let-7、miR-200等)共同构成复杂的调控网络,调控肿瘤细胞的表型转化、药物抗性的产生、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CSC)的增殖及自我更新。本文将重点讨论炎症及相关信号通路在肿瘤发生、发展以及CSC形成过程中的调控机制。
- 郭靓钱露郭宁
- 关键词:肿瘤炎症肿瘤干细胞STAT3NF-Κ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