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汉松
- 作品数:6 被引量:4H指数:1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冲压用热轧钢板的冷变形特性
- 2007年
- 在二辊轧机上对CSP轧制的SPHD钢板进行了冷变形,在拉伸试验机上测定了冷变形后钢板的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分析了其加工硬化的情况,并对不同冷变形程度下钢板轧制方向的横截面组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经冷变形后,试验钢的抗拉强度bσ增大,伸长率δ减小,抗拉强度变化量Δbσ随着变形量的增大而增大,加工硬化明显;轧向横截面晶粒随着变形量的增大而细化。
- 余汉松余驰斌戴宇杰
- 关键词:冷变形晶粒细化
- X12CrMoWVNbN钢凝固过程的夹杂物
- X12CrMoWVNbN钢因其优秀的使用性能,是制造核电用超超临界机组转子的重要材料。对该钢而言,实际应用过程中的安全问题是重中之重,而钢中的夹杂物,尤其是尺寸较大的夹杂物,对材料的安全使用有很大影响。钢中的夹杂物主要形...
- 余汉松
- 关键词:热力学动力学
- 冷却速率对12Cr铁素体钢显微组织的影响被引量:1
- 2012年
- 以12Cr铁素体钢为研究对象,通过高频感应炉熔炼获得3种冷却速率(5、0.5和0.05℃/s)铁素体钢的铸态试样,研究了冷却速率对该材料相组成和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冷却速率在0.5~5℃/s,12Cr铁素体钢基体组织为铁素体。随着冷却速率的减小,晶粒尺寸逐渐增大,晶界析出碳化物逐渐粗大,晶内析出的针状碳化物趋于细小弥散。在冷却速率为5℃/s时,晶界碳化物呈树枝状,宽度约为1μm;冷却速率低于0.5℃/s时,晶界碳化物呈网状,宽度大于4μm;冷却速率减小到0.05℃/s时,晶粒内出现近球形碳化物。
- 胡方剑余汉松李建国胡侨丹陈瑞管仲毅
- 关键词:冷却速率碳化物
- CSP低碳钢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及冷变形特性研究
- 本文主要针对邯钢“CSP-冷轧”工艺生产冲压用低碳钢热轧后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和冷变形后力学性能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对热变形后动态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曲线)进行测定,分析不同工艺参数对CCT曲线的影响;(...
- 余汉松
- 关键词:CCT曲线冷变形力学性能
- 文献传递
- CSP低碳钢过冷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被引量:2
- 2007年
- 通过膨胀法在THERMECMASTOR-Z热模拟实验机上测定了CSP低碳钢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通过金相试验分析了其室温产物的微观组织。结果表明: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大,相变开始温度和结束温度均降低,晶粒明显被细化。
- 余汉松余驰斌戴宇杰
- 关键词:低碳钢连续冷却转变曲线显微组织
- 12%Cr合金凝固过程夹杂物析出的实验研究与热力学分析(英文)
- 2017年
- 铁基12%Cr合金(质量分数)常被用来制造先进电机转子。电机转子要求材料具备良好的机械性能和细小的夹杂物,大尺寸的夹杂物通常会使得其性能恶化。本研究在缓冷试验后采用淬火工艺,保留了12%Cr合金液态冷却和凝固过程中形成的夹杂物,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分析对夹杂物的形貌及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除各种氧化物夹杂外,在试样中观察到典型的氮化钛夹杂,但冶炼过程中并未添加钛元素。夹杂物析出的热力学计算结果表明:氮化钛夹杂析出于凝固末期,来自原料中痕量的钛元素即可导致氮化钛的析出,而氧化铝夹杂在液态合金中即可生成。通过控制钛元素和氧元素的含量在合理范围,有利于抑制凝固过程的夹杂析出。同时对凝固过程三氧化二钛夹杂析出的可能性进行了研究。
- 余汉松李建国
- 关键词:凝固热力学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