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彬彬

作品数:1 被引量:7H指数:1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水分
  • 1篇水分亏缺
  • 1篇水分利用
  • 1篇水分利用效率
  • 1篇小麦
  • 1篇小麦收获
  • 1篇利用效率
  • 1篇六倍体
  • 1篇麦收
  • 1篇亏缺
  • 1篇灌浆
  • 1篇灌浆期
  • 1篇倍体

机构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作者

  • 1篇王征宏
  • 1篇邓西平
  • 1篇赵紫平
  • 1篇刘彬彬

传媒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年份

  • 1篇2010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灌浆期水分亏缺条件下二、四、六倍体小麦收获指数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演化被引量:7
2010年
为揭示不同倍性小麦生长发育、产量性状及水分利用对灌浆期水分亏缺响应的差异,选用二倍体野生一粒小麦(Triticum boeoticum)、栽培一粒小麦(T.monococcum),四倍体野生二粒小麦(T.dicoccoides)、栽培二粒小麦(T.dicoccon),和两个普通六倍体小麦(T.aestivum)品种‘长武134’和‘陕253’6个小麦品种作为供试材料。采用盆栽控水的方法,测定和分析了不同灌浆期土壤水分条件下小麦株高、旗叶叶面积、穗长、根干重、地上生物量、根冠比、千粒重、粒数、产量、收获指数、蒸腾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等性状的变化。在小麦染色体倍体由二倍体向六倍体进化的过程中,小麦地上生物量、千粒重、穗粒数、产量、收获指数和水分利用效率都显著增加。随着土壤水分从正常→中度亏缺→重度亏缺的减少,收获指数先增大后减小,分别为41.26%、42.48%和38.19%;生物量水分利用效率逐渐增大,分别为2.39、2.43和2.53g·kg–1;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为1.05、1.10和1.04g·kg–1。在灌浆期水分条件是影响收获指数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灌浆期的水分亏缺有利于六倍体小麦的收获指数和四倍体的生物量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中度的水分亏缺有利于四倍体和六倍体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
赵紫平邓西平王征宏刘彬彬
关键词:灌浆期水分亏缺水分利用效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