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璐

作品数:13 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齐齐哈尔大学生命科学与农林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1篇毛尖紫萼藓
  • 11篇基因
  • 7篇克隆
  • 7篇基因克隆
  • 4篇蛋白
  • 3篇抗旱
  • 3篇编码蛋白
  • 2篇蛋白基因
  • 2篇植物
  • 2篇生物学
  • 2篇生物学领域
  • 2篇胁迫
  • 2篇胁迫响应
  • 2篇酶基因
  • 2篇克隆载体
  • 2篇表达载体构建
  • 1篇丁香
  • 1篇豆种
  • 1篇芽分化
  • 1篇荧光

机构

  • 13篇齐齐哈尔大学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作者

  • 13篇宋璐
  • 11篇沙伟
  • 8篇张梅娟
  • 8篇安洪雪
  • 8篇刘博
  • 1篇梁艳
  • 1篇张艳馥
  • 1篇孙博
  • 1篇张百成
  • 1篇王雪
  • 1篇任艳波

传媒

  • 2篇齐齐哈尔大学...
  • 1篇种子
  • 1篇北方园艺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植物分类与资...
  • 1篇2012年全...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15
  • 4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毛尖紫萼藓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基因GpUCH及其编码蛋白
毛尖紫萼藓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基因GpUCH及其编码蛋白,本发明涉及一种与植物抗旱性有关的cDNA序列及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还涉及该基因抵抗干旱机制的研究及转基因植物抗旱能力的分析与应用。本发明提供了毛尖紫萼藓泛素羧基末端...
沙伟刘博张梅娟宋璐安洪雪
文献传递
毛尖紫萼藓胁迫响应还原蛋白基因GPOsmC及其编码蛋白
毛尖紫萼藓胁迫响应还原蛋白基因GPOsmC及其编码蛋白,本发明涉及胁迫响应还原蛋白基因及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毛尖紫萼藓胁迫响应还原蛋白基因及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毛尖紫萼藓胁迫响应还原蛋白基因GPO...
沙伟刘博张梅娟安洪雪宋璐
文献传递
毛尖紫萼藓1-半胱氨酸过氧化物酶基因GpPER1的克隆、表达载体构建及序列分析
2013年
从本实验室已成功构建的毛尖紫萼藓干旱cDNA文库中获得一条与抗旱相关的基因,即1-半胱氨酸过氧化物酶(1-Cys peroxiredoxins)基因,简称GpPER1,GenBank登录号为GU989314,该基因全长1040bp,开放阅读框(ORF)为666 bp,编码221个氨基酸。根据GpPER1基因的开放阅读框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RT-PCR技术扩增得到GpPER1基因片段,并成功构建了表达载体pRI 101-GpPER1,为进一步在分子水平上研究毛尖紫萼藓的耐旱机制,发现并利用植物的抗逆基因奠定了基础。
安洪雪沙伟张梅娟刘博宋璐
关键词:毛尖紫萼藓植物表达载体
毛尖紫萼藓GpPOD基因克隆及其表达载体的构建
2013年
本实验室已成功构建毛尖紫萼藓干旱胁迫cDNA文库。从中选取与抗旱相关的过氧化物酶基因,命名为GpPOD。通过RACE技术克隆获得序列全长。采用RT-PCR方法克隆GpPOD基因,连接到pMD-18T simple载体上,构建克隆载体pMD18T-GpPOD,将其插入表达载体PRI101-AN中,构建表达载体PRI101-GpPOD,然后将重组质粒导入根癌农杆菌EHA105中。重组质粒pMD18T-POD、PRI101-POD的DNA测序结果与原序列相似性高达99%,证明GpPOD基因成功连接到pMD-18T simple载体上,并已克隆到表达载体PRI101-AN中;农杆菌转化后的PCR电泳图谱在约581 bp左右得到清晰条带,证明重组质粒PRI101-GpPOD已成功转入农杆菌中。本实验为后续研究GpPOD基因的遗传转化奠定了良好基础。
宋璐沙伟张梅娟刘博安洪雪
关键词:毛尖紫萼藓克隆载体
毛尖紫萼藓GpSRORP、GpPOD、GpMCMF基因的克隆及表达载体构建
毛尖紫萼藓(Grimmia pilifera)属于紫萼藓科(Grimmiace)紫萼藓属(Grimmia),是典型的耐旱藓类,为良好的抗旱基因资源。本研究从毛尖紫萼藓干旱cDNA文库中选取与抗旱相关的三条基因——胁迫响应...
宋璐
关键词:毛尖紫萼藓RACE基因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
文献传递
毛尖紫萼藓GpUCH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从毛尖紫萼藓干旱cDNA文库中筛选了一条与抗旱相关的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基因的EST序列,采用RACE技术从毛尖紫萼藓中克隆出了该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命名为GpUCH。对该基因的序列特征、进化关系和表达谱进行了分析,为全面研究其功能奠定了基础。该基因cDNA全长951 bp,开放阅读框711 bp,共编码236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GpUCH基因相对分子质量为25.7 kD,等电点为4.67,为不稳定蛋白,属于跨膜蛋白但不存在信号肽。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GpUCH与小立碗藓UCH蛋白一致性较高。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GpUCH基因在复水和干旱的条件下均能表达,但是在不同的条件下表达情况差异显著。表明该基因可能在毛尖紫萼藓干旱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刘博沙伟张梅娟宋璐安洪雪
关键词:毛尖紫萼藓克隆基因表达
小叶丁香花芽分化进程及内源激素的变化
2024年
观察小叶丁香花芽分化过程,明确花芽外部形态与内部解剖结构的对应关系,解析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为小叶丁香开花调控和栽培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以小叶丁香花芽为试验材料,外部形态观察和石蜡切片技术观测花芽分化过程及开花特性,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内源激素含量。解剖结构观察发现,小叶丁香春季开花的花芽分化始于5月下旬,至10月上旬结束,过程分为未分化期、总苞原基分化期、花序原基和小花原基分化期、萼片原基分化期、花瓣原基分化期、雄蕊原基分化期、雌蕊原基分化期7个时期,分化各时期存在重叠现象;吲哚乙酸(IAA)、脱落酸(ABA)、玉米素核苷(ZR)含量波动较大,分别呈现“降低-升高-降低”、“升高-降低-升高-降低”、“升高-降低”的变化趋势,赤霉素(GA_(3))含量维持在低水平且变化幅度不大;ABA/GA_(3)峰值出现在总苞原基、萼片原基及花瓣原基分化期;IAA/GA_(3)峰值出现在未分化期、花序原基和小花原基分化期、花瓣原基分化期;ABA/IAA在萼片原基分化期最高;ZR/GA_(3)与ZR/IAA峰值出现在萼片原基与花瓣原基分化期;小叶丁香花芽分化各时期内部解剖结构与外部形态密切相关,高水平IAA、ABA、ABA/GA_(3)和IAA/GA_(3)有利于小叶丁香花芽分化的启动及早期花器官原基的分化,萼片原基与花瓣原基分化需要ZR、IAA、ABA的积累;花芽分化的起始、萼片原基与花瓣原基分化可能是小叶丁香花芽分化的关键时期,期间内源激素含量及激素间平衡均发挥重要的作用。
许昕刘佳奇王宇含宋璐梁艳
关键词:小叶丁香花芽分化内源激素
毛尖紫萼藓GH394基因克隆、表达载体的构建被引量:1
2012年
利用PCR技术,以毛尖紫萼藓总RNA为模板,扩增出上、下游分别加入BamHI、SacⅠ酶切位点的GH394(657 bp)基因CDS区全长序列,采用pMD18-T Vector、pRI 101-AN Vector构建了该基因克隆、表达载体,并将重组载体质粒转化到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DH 5α和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工程菌株GV3101中,并选用X-gal、IPTG和利福平(Rifampicin,Rif)、卡那霉素(Kanamyein,Km)筛选阳性菌株。结果表明:已成功构建pMD-GH394克隆载体和pRI 101-AN-GH394表达载体并将重组质粒转入目的菌株中;该试验为后续实现毛尖紫萼藓GH394基因抗旱预期功能的验证,奠定了良好的试验基础。
张百成沙伟宋璐
关键词:毛尖紫萼藓抗旱基因克隆
毛尖紫萼藓抗旱相关基因Gp-LEA的克隆与表达分析被引量:14
2013年
以毛尖紫萼藓干旱cDNA文库中获得的一段与LEA基因同源性较高的EST序列为基础,采用RACE技术分离该基因cDNA全长序列,命名为Gp-LEA。Gp-LEA基因的cDNA全长814bp,开放阅读框456bp,编码含151个氨基酸蛋白质。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Gp-LEA蛋白为稳定蛋白,分子质量为16.612kD,理论等电点(pI)为5.06,含有LEA_2功能结构域,不属于跨膜蛋白且不存在信号肽。系统发生分析表明,Gp-LEA基因编码蛋白与花旗松LEA蛋白亲缘关系最近。荧光定量PCR分析显示,Gp-LEA基因在复水和快速干旱模式下均能表达。推测Gp-LEA基因在毛尖紫萼藓的复水和干旱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沙伟张梅娟刘博安洪雪宋璐
关键词:毛尖紫萼藓基因克隆
大豆种子醇溶蛋白的提取及SDS-PAGE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以大豆垦丰16种子为实验材料,采用乙二醇、乙醇和异丙醇3种提取试剂,运用正交试验设计提取大豆种子醇溶蛋白,并对不同提取体系所得到的醇溶蛋白进行SDS聚丙烯凝胶电泳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的提取剂提取大豆种子醇溶蛋白的浓度不同;同一提取剂,不同提取条件所提取的大豆种子醇溶蛋白浓度不同。3种提取试剂中乙二醇提取体系种子醇溶蛋白浓度较高。以乙二醇为提取试剂,固液比为1∶13、提取温度为50℃、提取时间为1h、提取剂浓度为50%,上样量为15μL进行大豆种子醇溶蛋白SDS-PAGE效果较好。
张艳馥任艳波沙伟王雪宋璐孙博
关键词:大豆醇溶蛋白SDS-PAGE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