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仁臣

作品数:13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人民日报社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艺术航空宇航科学技术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文化科学
  • 2篇艺术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8篇新闻
  • 3篇相机
  • 3篇记者
  • 2篇大型系列报道
  • 2篇新闻记者
  • 2篇新闻摄影
  • 2篇有中国特色社...
  • 2篇舆论
  • 2篇中国特色社会...
  • 2篇摄影
  • 2篇社会主义
  • 2篇特色社会主义
  • 2篇重大题材
  • 2篇主义
  • 2篇建设有中国特...
  • 1篇代表大会制度
  • 1篇多党
  • 1篇多党合作
  • 1篇新闻工作
  • 1篇新闻工作者

机构

  • 10篇人民日报社
  • 2篇中国人民政治...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作者

  • 13篇李仁臣
  • 1篇高世屹
  • 1篇曾庆香

传媒

  • 3篇新闻战线
  • 2篇新闻大学
  • 2篇新闻实践
  • 1篇新闻传播
  • 1篇中国记者
  • 1篇采写编
  • 1篇同舟共进
  • 1篇第八届全国新...

年份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0
  • 2篇1997
  • 3篇1996
  • 1篇1995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关注重大事件 采写重大题材被引量:2
1996年
当新闻记者,都要有一种志向,一种追求。这种志向和追求,不是表现在一时一事上,而要贯穿其新闻生涯的全过程,那就是写出好作品来,也就是说要写出在当代有影响、在历史上有价值的作品,它不是“易碎品”,而是传世之作。 在去年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五十周年之际,有一篇新闻作品被人们重新提起,那就是五十年前新闻记者朱启平写的《落日》。1945年9月2日上午,在日本东京湾内的美国超级战舰“密苏里”号上,日本签降代表在投降书上签字向联合国投降。作为随军记者,朱启平在离开日本签降代表约两丈的地方,目睹了这一历史事件,并撰写了脍灸人口的新闻通讯《落日》。这篇原载《大公报》的通讯文情并茂,被新闻界公认为传世之作。
李仁臣
关键词:重大题材报道大型系列报道新闻记者大局观
十五大报纸夜班编辑思絮被引量:1
1997年
在党和国家有重大政治活动的时候,作为党中央机关报的人民日报总是格外引人注目。一条消息的处理是否合适,一则标题的制作是否准确,一块版面的安排是否得当,整张报纸的格调是否把握稳妥……这一切都会成为国内外读者关注、琢磨、研究的对象。这时,人民日报的夜班工作就显得责任重大,至关重要。 党的十五大召开期间,正逢我在值夜班,我和新闻版的编辑们经历了这些不平凡的工作之夜,在安排版面和处理稿件的过程中,写下若干篇夜班手记,片断地记叙当时的思絮和感怀。
李仁臣
关键词:彩报头版头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港人从不把历史刻在脸上
2007年
香港没有北京或西安的几千年历史积淀,但它在我们的民族历史记忆中扮演着无可替代的角色。几经变迁,它见证屈辱、见证光荣,见证了时代变化、也见证了历史发展。它没有南京那样的沉痛记忆,但也照样经历过国殇,
李仁臣
关键词:香港文化历史积淀新闻自由民族立场
关于重大题材的报道被引量:5
1996年
当新闻记者,都要有一种志向,一种追求。这种志向和追求,表现在不是一时一事上,而要贯穿新闻生涯的全过程,那就是写出好作品来,也就是说要写出在当代有影响、在历史上有价值的作品,它不是"易碎品",而是传世之作。在去年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五十周年之际,有一篇新闻作品被人们重新提起,那就是五十年前新闻记者朱启平写的《落日》。1945年9月2日上午,在日本东京湾内的美国超级战舰"密苏里"号上,日本签降代表在投降书上签字向联合国投降。作为随军记者,朱启平在离日本签降代表约两丈的地方,目睹了这一历史事件,并撰写了脍炙人口的新闻通讯《落日》。这篇原载《大公报》的通讯文情并茂,被新闻界公认为传世之作。
李仁臣
关键词:重大题材新闻记者历史事件全过程
审美的相机(下)——论新闻摄影的美学视角
2005年
李仁臣
关键词:新闻摄影美学新闻图片摄影作品
思考的相机
<正>一、站在跨世纪的坐标上进一步认识新闻摄影有一个问题值得思考,那就是我们的新闻摄影怎样迎接21世纪?当这个新世纪到来的时候,新闻摄影领域将会发生什么变化? 新闻摄影记者的工作性质、工作方式,工作状态将会发生什么变化?...
李仁臣
文献传递
行动的相机 谈构建新闻摄影大图片采编格局和图片报道评价体系
<正>新闻摄影策划的核心,是研究如何“以图取胜的”方法。坚持图片领着新闻走,才能真正做到“图文并重”。在一部部行动的相机背后,有不同层次的、更多的脑和手的参与。一个个瞬间形象的完成,一次次成功的图片报道,已经不仅依赖摄影...
李仁臣
文献传递
报道两会 认识两会 配合两会
1995年
3月21日下午,人民大会堂广东厅。人大常委会秘书长曹志在听取首都主要新闻单位两会报道负责人的汇报之后,说了这样一段话:“今年的两会开得很成功,两会的新闻报道很成功。新闻单位重视的程度、投入的力量不亚于换届,报道的质量比较高,大的问题没有出,小的问题也基本没有出,掌握了正确的舆论导向,上下左右都比较满意。”认真总结两会报道的经验,不但对今后搞好两会报道有指导意义,而且对平时组织战役性报道也有普遍意义。 今年的两会——八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八届三次会议。
李仁臣
关键词:两会报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府工作报告多党合作舆论导向
精品,拒绝平庸
1996年
精品,拒绝平庸李仁臣“当你每次拿起笔来在墨水瓶里留下血和肉的时候,你才有资格进行写作。”这是托尔斯泰的一句名言。过去读托尔斯泰的作品,常常被打动,被征服,感叹他的天才造就了令人难以企及的文学高峰。后来读他谈文学创作体会的文章,才了解这些脍炙人口的世界...
李仁臣
关键词:新闻精品托尔斯泰新闻工作者新闻作品挑战自我
永远是记者——我在酒泉拍摄神舟四号飞船发射
2003年
人民日报副总编辑、资深记者李仁臣应邀千里迢迢来到酒泉,主客的本意是现场观看神舟四号飞船发射,这并不是所有的记者都能享受到的待遇。李仁臣除了红色的贵宾征之外,又得到了一张黄色的场地通行证,据此,他可以更靠近被拍摄主体,是心安理得坐在中央领导身边作一个看客呢?还是到现场去履行一个摄影记者的职责?
李仁臣
关键词:神舟四号飞船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