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毅

作品数:9 被引量:61H指数:5
供职机构:长沙理工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科技重大专项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电气工程

主题

  • 5篇故障定位
  • 4篇行波
  • 3篇电网
  • 2篇单相
  • 2篇单相接地
  • 2篇单相接地故障
  • 2篇电网单相
  • 2篇电网单相接地
  • 2篇遗传算法
  • 2篇配电
  • 2篇配电网
  • 2篇配电网单相接...
  • 2篇接地故障
  • 2篇故障行波
  • 1篇单端
  • 1篇单端行波
  • 1篇电抗
  • 1篇电力
  • 1篇电力线
  • 1篇电力线路

机构

  • 9篇长沙理工大学
  • 1篇上海电机学院
  • 1篇湖南省电力培...
  • 1篇安徽省电力公...
  • 1篇学研究院
  • 1篇广东电网有限...

作者

  • 9篇杨毅
  • 5篇曾祥君
  • 2篇胡军
  • 2篇易志鹏
  • 2篇徐舜
  • 1篇高桂革
  • 1篇曾宪文
  • 1篇李晓松
  • 1篇李泽文
  • 1篇匡文凯
  • 1篇刘慧琼
  • 1篇曹晶
  • 1篇李想
  • 1篇杨雨薇
  • 1篇黄龙

传媒

  • 5篇电测与仪表
  • 2篇电瓷避雷器
  • 1篇电气应用
  • 1篇电力系统保护...

年份

  • 3篇2019
  • 1篇2016
  • 5篇2015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基于遗传算法的电网故障行波定位装置的优化配置被引量:22
2015年
为了提高电网故障行波定位系统的稳定性和经济性,提出了一种电网故障行波定位装置的优化配置方法。该方法首先根据配置规则建立的约束关系进行故障行波定位装置的初始配置,然后运用遗传算法对得到的初始配置方案进行优化,最后对于行波定位装置配置数目相同的方案根据配置冗余度进行方案优选。该方法将优化过程与配置过程有效结合,可缩小遗传算法的寻优范围,从而提高遗传算法的求解速度。最后对某系统进行仿真验证表明,经过优化后的配置方案可以在不影响电网故障定位鲁棒性和准确性的基础上适当减少故障行波定位装置的配置,有利于节约投资。
李泽文易志鹏杨毅李想杨雨薇
关键词:行波故障定位优化配置遗传算法冗余度
一种无需参数整定的混合线路故障行波定位方法被引量:11
2016年
为解决混合线路故障行波定位中行波波速与线路长度参数整定的难题,论文分析了混合线路中故障行波的传输特性,提出了一种无需参数整定的故障行波定位方法。该方法在线路不同位置设置多个模拟故障点,依次试验测试或仿真测试线路上各个模拟故障点产生的故障行波传输到该线路首端与末端的时间差,构建基准行波时差数组;当线路实际发生故障时,由行波采集装置测量行波信号到达线路首端与线路末端的时间差,与基准行波时差数组中各元素比较,判别故障区段;并计算故障点在故障区段线路的相对位置,根据各杆塔或电缆接头的位置确定故障点准确位置。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无需整定线路长度和行波波速,且定位结果不受线路弧垂的影响,具有算法简单、实用性强、定位精度高的优点。
朱子坤黄龙叶睆曾建鑫杨毅曾祥君
关键词:混合线路参数整定行波波速故障定位
不同污秽浓度下10 kV氧化锌避雷器联合加压试验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为检验10kV带串联间隙氧化锌避雷器工频续流遮断能力以及不同污秽浓度下避雷器的污秽性能,通过一种冲击试验与工频续流试验相结合的一体化联合加压试验装置对其进行试验,并采用PSCAD软件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试验所得结果与仿真结果基本相符,验证了避雷器的工频续流遮断能力;污秽对避雷器的工频续流有较大影响,随着避雷器表面污秽浓度的不断增加,工频续流持续时间不断增加,并逐渐达到饱和(6.3ms),当污秽浓度进一步增加时,工频电弧出现无法熄弧的情况;并且随着污秽浓度的不断增加,工频续流电流幅值不断增加,且上升趋势不断增加。
杨毅胡军梁振
关键词:工频续流
基于分布式行波检测的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定位方法被引量:5
2015年
为解决复杂树型配电网长期存在的单相接地故障精确定位难题,分析了故障行波模量的传输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两种行波原理组合的故障定位新方法。该方法首先建立多端定位算法查找故障主干线路,缩小故障定位范围;然后提出基于行波模量时差的双端定位算法,利用行波线模分量与零模分量的行波传输时差准确计算故障距离;最后,综合利用多端与双端定位结果确定故障精确位置。经仿真验证,该方法仅需在部分配电线路末端安装行波定位装置即可实现配电网全网线路的精确故障定位,有效节省了装置投资成本,具有数据处理量少、算法实现简单等优点。
杨毅曾祥君徐舜易志鹏蔡夏诗
关键词: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故障定位
基于矢量匹配法和遗传算法的杆塔接地阻抗频域特性分析被引量:2
2019年
良好的接地冲击性能是保障线路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前提,通过采用改进矢量匹配法对杆塔接地电阻的频变阻抗表达式进行数值拟合,基于改进矢量匹配法获得的频域特性,建立接地装置冲击条件下的等值电路模型,通过试验数据对比分析CDEGS和等值电路模型计算得到的频域响应,依据响应结果出现的差异性,从而验证杆塔接地装置在冲击条件下该方法的正确性。
唐滢松曾宪文梁振杨毅肖广鑫高桂革
关键词:矢量匹配法遗传算法频率特性
基于IMF能量矩和SVM的电力线路故障定位被引量:3
2015年
针对配电网拓扑结构日益复杂化以及线路单相接地时故障信息难以提取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本征模函数IMF(Intrinsic Mode Function)特征能量矩的故障信息提取方法,并利用SVM进行故障定位。该方法首先利用经验模式分解(EMD)良好的局域化特征来量化故障信息,将故障电流信号分解得到多类IMF并在时域轴上对该IMF进行积分,从而得到能量矩特征故障向量,从能量矩中选取相关系数大的作为学习样本输入SVM分类器,得到故障线路分类模型,进而完成配电网的故障定位。基于66k V线路模型的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仅需测量故障电流,可以准确、有效地识别故障区段,可靠性高。
徐舜杨毅王奕张健曾祥君
关键词:经验模式分解支持向量机
无需波速和线路长度整定的故障行波定位方法被引量:5
2015年
现有输电线路行波故障测距方法由于受行波波速的不确定以及输电线路弧垂的影响,容易出现较大的测距误差。为此,提出了一种无需波速和线路长度整定的线路故障行波定位方法。在线路两端安装行波信号检测装置,记录行波波头到达时间,利用故障距离与故障行波到达检测点的时间差线性关系来确定故障测距结果。理论上该方法有效克服了波速和线路长度的变化对测距结果的影响,比传统的方法具有更高的测距精度,ATP仿真分析和实际应用效果也证明了其正确性。
周军珲杨毅孙辉军曾祥君匡文凯
关键词:输电线路故障测距
单-多端行波组合的架空线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定位方法被引量:11
2015年
针对配电网网络结构复杂,分支多,故障定位困难,提出了一种单端、多端行波相结合的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定位方法。首先根据配电网拓扑结构,依据最优配置原则,选取需安装行波定位装置的配变终端,然后通过奇异值分解(SVD)对故障行波信号进行检测,应用多端行波故障选线算法判别障故障线路。在此基础上,各行波定位装置采用小波波形相关性方法,检测两个相关反射波时间差进行单端行波测距。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某台定位装置失灵、时间记录错误时也能实现配电网的故障准确定位,具有很强的容错性和较高的定位精度。
曹晶曾祥君杨毅刘慧琼
关键词:配电网单相接地单端行波故障定位
220 kV变压器中性点小电抗接地过电压分析被引量:3
2019年
220 kV系统变压器中性点部分接地运行方式会使不接地主变中性点产生过电压,主变绕组承受过大的短路电流危险;虽然可以通过主变中性点并联间隙与避雷器进行保护,但间隙放电受环境因素影响分散性较大,容易产生误动作,且可能与避雷器绝缘配合失调。为此本文对北方某220 k V系统利用PSCAD/EMTDC软件进行建模仿真,分析了中性点串接小电抗前后的各种类型过电压和短路电流。仿真分析表明:中性点串接小电抗后,中性点过电压显著降低,不会再出现高达相电压的过电压,且有效避免失地过电压和间隙与避雷器绝缘配合失调的可能,中性点无需再安装间隙,只安装避雷器限制雷电过电压即可;主变绕组短路电流也随小电抗的增加而显著减小;同时中性点串接小电抗对铁磁谐振、雷电过电压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最后分析了加装小电抗后的中性点过电压绝缘配合和小电抗参数的选择。
胡军李晓松杨毅鲍锡阳李俊呈
关键词:变压器中性点过电压短路电流小电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