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术娥
- 作品数:5 被引量:67H指数:5
- 供职机构: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苎麻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研究被引量:17
- 2010年
- 首次以"华苎4号"苎麻叶为原料,采用乙醇加热回流法提取苎麻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在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及提取次数五个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利用正交设计对实验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此法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70%,料液比1∶60,提取时间1.5h,提取温度80℃,验证实验结果显示,在此工艺条件下,华苎4号苎麻叶黄酮得率为3.76%,并在此工艺条件下测定了不同品种苎麻叶的黄酮得率,其中,以"芦竹青"黄酮得率最高,为6.62%;"华苎5号"黄酮得率最低,仅为2.74%。
- 贺波李小定彭定祥葛静薇罗均王术娥
- 关键词:苎麻叶黄酮类化合物正交实验
- 尼罗罗非鱼暂养阶段挥发性成分的变化被引量:11
- 2011年
- 以尼罗罗非鱼为原料,通过固相微萃取和气质联用仪对挥发性成分进行萃取和分离鉴定,测定尼罗罗非鱼肉的气味组成,并对暂养阶段的挥发性成分变化做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从尼罗罗非鱼肉中检测出挥发性醛类、烷烃类、芳烃类、醇类、酯类和烯类等31种有效成分,其中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醛类、芳烃类和烷烃类,暂养初期和末期分别占挥发性化合物总量的36.97%、17.85%、20.70%和44.49%、34.65%、8.66%。暂养时间为8d时,辛醛和壬醛含量有明显的下降,有利于脱除不良风味;辛三烯和环己烯同时未检出,消除了不良气味的潜在因素;苯甲醛、苯环芳烃类物质含量相对于0d也有一定程度的增加,这有利于罗非鱼良好风味的形成。
- 杜伟光李小定王术娥熊善柏付娜王红梅胡芬杨晓波龚霞
- 关键词:尼罗罗非鱼暂养挥发性成分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
- 罗非鱼营养、挥发性成分及质构特性研究
- 罗非鱼具有较高营养价值,养殖、加工规模也逐步扩大,逐渐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因此在罗非鱼的养殖阶段、暂养阶段及加工过程中研究营养成分、风味及质地等特性对充分认识和利用罗非鱼的价值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罗非鱼养殖和加工过程中的相...
- 王术娥
- 关键词:暂养营养成分挥发性成分
- 文献传递
- 湖北罗非鱼营养及挥发性成分分析与评价被引量:9
- 2010年
- 取湖北省养殖的罗非鱼背肉,分别测定其基本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及其挥发性成分,对其营养价值进行评价。结果显示,罗非鱼鱼肉蛋白质含量达16.41%,高于鲫鱼和鲢鱼的含量;总糖含量明显高于两者,脂肪含量低于鲫鱼和鲢鱼。氨基酸中包括人体必需氨基酸,且赖氨酸、蛋氨酸含量分别达6.96%和2.24%,可补充谷物中成分的缺陷。鲜味氨基酸含量较高,有利于罗非鱼良好风味的形成;且AAS评分都接近甚至大于1,EAAI也达到42.88%。测得的脂肪酸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到64.35%,且DHA含量在多不饱和脂肪酸中仅次于亚油酸;挥发性成分中醛类、芳烃类物质含量分别达34.04%和13.68%。可见,湖北省养殖的罗非鱼也是一种营养价值高,味道鲜美的淡水鱼。
- 王术娥李小定熊善柏葛静微贺波罗均
- 关键词:罗非鱼氨基酸脂肪酸营养评价挥发性成分
-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血红素提取工艺被引量:20
- 2010年
-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中心组合旋转设计与响应面分析法优化酸性丙酮法提取血红素的工艺,考察浸提时间、酸酮比以及酸性丙酮与血红蛋白的比对血红素得率的影响,并通过响应面分析法得出最佳提取条件。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浸提时间42min、酸酮比3%、酸性丙酮与血红蛋白体积比5.66:1,在此条件下血红素的得率为0.225g/100mL,与预测值0.230g/100mL相差不显著。
- 葛静微罗均李小定李瑾王术娥贺波
- 关键词:血红素响应曲面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