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珊宇

作品数:20 被引量:104H指数:7
供职机构:广西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农业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专项项目广西农业科学院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8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杀菌剂
  • 4篇病菌
  • 3篇毒力
  • 3篇田间
  • 3篇内生真菌
  • 3篇醚菌酯
  • 3篇抗病
  • 3篇火龙果
  • 3篇甘蔗
  • 3篇白粉
  • 3篇白粉病
  • 3篇病原
  • 2篇芽孢
  • 2篇芽孢杆菌
  • 2篇药剂
  • 2篇遗传多样性分...
  • 2篇真菌
  • 2篇真菌菌株
  • 2篇生物技术
  • 2篇生物技术领域

机构

  • 20篇广西农业科学...
  • 1篇广西大学
  • 1篇长江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20篇林珊宇
  • 12篇贤小勇
  • 12篇朱桂宁
  • 6篇谢玲
  • 6篇颜梅新
  • 6篇龙艳艳
  • 6篇张艳
  • 5篇覃丽萍
  • 3篇秦碧霞
  • 3篇黄福新
  • 2篇农倩
  • 2篇黎柳锋
  • 2篇覃武
  • 1篇陈小林
  • 1篇林善海
  • 1篇潘雪红
  • 1篇刘百龙
  • 1篇商显坤
  • 1篇覃斯华
  • 1篇黄诚华

传媒

  • 9篇南方农业学报
  • 1篇中国南方果树
  • 1篇农药
  • 1篇西南农业学报
  • 1篇广西农学报
  • 1篇农业研究与应...

年份

  • 2篇2023
  • 4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4
  • 1篇2011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广西瓜类白粉病菌对醚菌酯的抗药性及其对3种药剂的敏感性检测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了解广西瓜类白粉病菌对醚菌酯的抗性水平、抗性菌株的分布和发展趋势,并筛选瓜类白粉病防治药剂,为瓜类白粉病的抗性预防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2007-2012年从广西南宁、桂平、北海等地采集苦瓜、冬瓜、甜瓜、黄瓜和葫芦瓜白粉病菌样品,采用叶碟保湿培养法检测供试菌株对醚菌酯的抗药性,并选取高抗菌株测定其对多菌灵、肟菌酯和丙森锌的敏感性。【结果】供试的83个瓜类白粉病菌均已对醚菌酯产生了抗药性,抗性菌株主要集中在苦瓜白粉病菌,其抗性频率最高,为63.89%;在西葫芦上的抗性菌株频率最低,为6.67%。2007-2012年南宁市苦瓜白粉病菌对醚菌酯的抗性水平有所发展,高抗菌株群体已经形成。药剂筛选结果显示,对醚菌酯高抗的白粉病菌菌株对多菌灵有极高的耐药性,且对肟菌酯产生了交互抗性,但对丙森锌仍然敏感。【结论】广西瓜类白粉病菌对醚菌酯已产生较高的抗药性,生产中可与丙森锌交替使用防治瓜类白粉病。
林珊宇朱桂宁颜梅新贤小勇
关键词:瓜类白粉病菌醚菌酯抗药性敏感性
广西火龙果采后病害主要病原菌分离与鉴定被引量:18
2018年
从广西南宁市、钦州市和防城港市采收火龙果,经28℃存放,观察采后发病情况;取病部进行组织分离,根据形态学特性和rDNA-ITS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广西火龙果采后贮藏发生的病害有软腐病[Fusarium equiseti(Corda)Sacc.、Gilbertella persicaria(Eddy)Hesselt.],黑斑病[Alternaria alternata(Fr.)Keissl.、Bipolaris cactivora(Petrak)Alcorn],溃疡病[Neoscytalidium dimidiatum(Penz.)Crous et Slippers],其中木贼镰刀菌引起火龙果软腐病为首次发现。
林珊宇贤小勇贤小勇韦继光朱桂宁
关键词:火龙果采后病害病原菌
广西石漠化地区核桃主要病害调查及病原菌鉴定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明确广西石漠化地区核桃主要病害种类,为其综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调查广西河池市凤山县、东兰县、巴马县、天峨县、南丹县、环江县和金城江区等石漠化地区核桃病害的发生情况,并采集病害标本进行病原菌形态学特征观察;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病原菌,进行离体或活体接种确定其致病性,结合部分病原菌rDNA-ITS序列测定分析,鉴定主要病害的病原菌。【结果】广西石漠化地区核桃主要病害有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引起的炭疽病,链格孢菌(Alternaria sp.)引起的黑斑病,胡桃楸拟茎点霉(Phomopsis juglandina)、多隔镰刀菌(Fusarium decemcellulare)和禾谷镰刀菌(F.graminearum)引起的枝枯病,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引起的溃疡病,腐皮镰刀菌(F.solani)和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引起的根腐病及胡桃球针壳(Phyllactinia juglandis)引起的白粉病。其中,多隔镰刀菌和禾谷镰刀菌引起核桃枝枯病为首次发现。核桃炭疽病可为害核桃的叶片、芽、嫩梢和果实;黑斑病可为害叶片、嫩梢和果实的青皮;枯枝病可为害小枝(尤其是1年生嫩枝);溃疡病可为害核桃树干及主侧枝基部;根腐病可为害根部;白粉病为害叶片。【结论】广西石漠化地区核桃主要病害有6种,其中发生最严重的是炭疽病,其次是黑斑病和枯枝病,生产上需重点防控。其他病害总体上发生较轻,但在局部地区发生严重时也需进行防控。
林珊宇朱桂宁贤小勇韦小妹黎柳锋李慈代韦名壮韦爱娜韦艺黄明金韦桥现廖仁昭
关键词:核桃病原菌
一种使用多粘类芽孢杆菌AF01促进蔬菜生长和抗病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使用多粘类芽孢杆菌AF01促进蔬菜生长和抗病的方法;本申请涉及该菌株的新应用,经实验验证菌株AF01对多种蔬菜病害病原菌例如番茄黑斑病菌、番茄炭疽病菌、黄瓜靶斑病菌和黄瓜枯萎病菌都具有...
林珊宇覃丽萍谢玲龙艳艳张艳曾凤花
文献传递
广西甘蔗黄叶病调查及3种病毒基因型在广西的分布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探明甘蔗黄叶病在广西蔗区的发生情况,明确甘蔗黄叶病毒(SCYLV)基因型类型和地理分布,为甘蔗抗病育种和健康种苗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广西蔗区采集不同品种(品系)显症或不显症甘蔗样品,采用特异引物(P1/P2)进行RT-PCR检测.甘蔗黄叶病病毒基因型鉴定采用3对特异引物BRA-PER-F/BRA-PER-R、REU-F/B-REVd和CUB-F/CUB-R进行RT-PCR鉴定.[结果]SCYLV RT-PCR检测结果,124个样品中有57个样品可扩增出大小约630 bp的目的条带,扩增产物与GenBank中已报道的SCYLV CP基因序列同源性达95%~99%.甘蔗黄叶病调查结果,124个样品中57个样品检测出SCYLV,感染率为46.0%.广西北部蔗区黄叶病感染最严重,SCYLV检出率为76.0%;桂西、桂中、桂南蔗区分别有50.0%、40.0%和36.8%的品种检出SCYLV;桂东蔗区SCYLV阳性检测率最低,为16.6%.在所调查的甘蔗品种中以柳城03-182、桂糖21、粤糖55和粤糖93-159感染SCYLV比较严重,主栽品种ROC22在柳城、宜州、钦州和金光农场均检测出阳性.病毒基因型调查结果,广西甘蔗黄叶病病毒基因型存在巴西-秘鲁(BRA-PER)、留尼汪岛(REU)和古巴(CUB)基因型等3种.主要以CUB型为主,占63.2%,除东部和西部蔗区外其他蔗区均有分布;其次是BRA-PER基因型,占56.1%,每个生态蔗区均有分布;REU基因型占5.3%,分布于柳州、凭祥、南宁蔗区.[结论]甘蔗黄叶病SCYLV已在广西各主要蔗区发生且蔓延,其病毒基因型存在3种且有不同程度分布.
颜梅新黄伟华林珊宇朱桂宁黄诚华邓展云韦金菊贤小勇林善海覃振强潘雪红魏吉利商显坤
关键词:甘蔗黄叶病病毒基因型
广西烟草黑胫病菌对甲霜灵的敏感性检测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研究广西烟草黑胫病菌对甲霜灵的敏感性,为烟草黑胫病药剂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菌落生长速率法对从广西主要烟区采集分离到的196株烟草黑胫病菌株进行对甲霜灵的敏感性测定。【结果】甲霜灵对196株菌株的EC50在0.0691-1.0243μg/mL,平均EC50为0.3618±0.0297μg/mL;来自田林县的菌株TL05为最敏感菌株,EC50为0.0691μg/mL;来自靖西县画洞镇的菌株ZXHD12为最耐药菌株,EC50为1.0243μg/mL;各烟区烟草黑胫病菌对甲霜灵的敏感性有一定差异,其中南丹、田林县的菌株较敏感,而隆林、靖西、德保、富川县的部分菌株较耐药;196株菌株中,敏感型、一般耐药型和耐药型菌株分别占1.53%、66.84%和31.63%。【结论】广西烟草黑胫病菌已对甲霜灵产生不同程度的抗性,甲霜灵作为生产上防治烟草黑胫病的主要药剂具有较大的风险,建议生产上甲霜灵与其他杀菌剂进行轮换使用。
朱桂宁贤小勇黄福新秦碧霞周兴华李其星韦学平冉德辉林珊宇
关键词:烟草黑胫病菌甲霜灵敏感性
吡唑醚菌酯与苯醚甲环唑对核桃炭疽病菌的联合毒力及林间防治效果被引量:9
2021年
【目的】明确吡唑醚菌酯与苯醚甲环唑混配对核桃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的联合毒力和林间防治效果,为核桃炭疽病综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吡唑醚菌酯和苯醚甲环唑单剂及其不同配比混剂对核桃炭疽病菌菌丝生长的毒力;利用喷雾法进行林间防治试验,评价吡唑醚菌酯与苯醚甲环唑混剂对核桃炭疽病的林间防治效果。【结果】室内联合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吡唑醚菌酯与苯醚甲环唑按质量比3∶2和1∶1进行复配对核桃炭疽病菌菌丝生长的毒力表现为增效作用,增效系数分别为1.61和1.57;其他配比的增效系数在0.91~1.41,表现为相加作用。林间对核桃炭疽病的防治试验结果表明,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与250 g/L苯醚甲环唑乳油以质量比3∶2进行混配(吡唑醚菌酯和苯醚甲环唑的含量分别为150和100 g/L),施用剂量为有效成分125.0、166.7和250.0 mg/L时对核桃炭疽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施药3次后防治效果均在80.0%以上,分别与325 g/L苯甲·嘧菌酯悬浮剂(苯醚甲环唑125 g/L+嘧菌酯200 g/L)施用剂量为有效成分162.5、216.7和325.0 mg/L时的防治效果相当;250 g/L苯醚甲环唑乳油125.0 mg/L的林间防治效果也较好,而250 g/L嘧菌酯悬浮剂166.7 mg/L和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166.7 mg/L的防治效果稍低。【结论】吡唑醚菌酯与苯醚甲环唑以质量比3∶2混配具有较好的增效作用,林间对核桃炭疽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可作为防治核桃炭疽病的药剂推广应用。
贤小勇朱桂宁林珊宇韦小妹黎柳锋韦艺韦名壮苏方贵黄明金韦爱娜
关键词: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核桃炭疽病联合毒力
广西甘蔗鞭黑粉菌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分析广西甘蔗主产区甘蔗鞭黑粉菌遗传多样性水平,为研究病菌毒力变化及甘蔗病害综合治理提供新思路。【方法】从广西各甘蔗主要产区采集甘蔗鞭黑粉菌样品,提取其中70份单倍体菌株基因组DNA,使用优化的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标记(RAPD)反应体系和经筛选获得的RAPD引物进行PCR扩增,电泳谱带使用NTSYS 2.1进行聚类分析,并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使用筛选出的10个RAPD引物进行扩增,获得77条条带,每个引物扩增得到的条带数为4-11条,大小为150-3000 bp,包含6个多态性位点,群体多态位点百分率为7.79%。70个甘蔗鞭黑粉菌的相似系数为0.96-1.00,在0.96的遗传系数上菌株可分为两大类,其中类群1聚集了来自横县校椅镇的两个菌株,其余68个菌株分布在类群Ⅱ中。【结论】广西甘蔗鞭黑粉菌遗传分化度较低,片段多态性和菌株地理来源、寄主和交配型无显著相关性。
林珊宇贤小勇颜梅新朱桂宁
关键词:RAPD
广西甘蔗鞭黑粉菌遗传多样性分析
[目的]分析广西甘蔗主产区甘蔗鞭黑粉菌遗传多样性水平,为研究病菌毒力变化及甘蔗病害综合治理提供新思路.[方法]从广西各甘蔗主要产区采集甘蔗鞭黑粉菌样品,提取其中70份单倍体菌株基因组DNA,使用优化的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林珊宇贤小勇颜梅新朱桂宁
关键词:RAPD
8种杀菌剂对甘蔗黑穗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研究8种杀菌剂对甘蔗黑穗病菌的室内毒力,为甘蔗黑穗病药剂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冬孢子萌发抑制法、担孢子增殖抑制法及菌落生长速率法测定8种杀菌剂对甘蔗黑穗病菌的生物活性。【结果】嘧菌酯、苯醚甲环唑·嘧菌酯、噻呋酰胺、吡唑醚菌酯、吡唑醚菌酯·啶酰菌胺、啶酰菌胺、苯醚甲环唑对甘蔗黑穗病菌冬孢子萌发具有很好的生物活性,EC50分别为0.0117、0.0234、0.0636、0.1238、0.1441、13.7620和25.9300μg/mL,而丙环唑的活性较低,EC50为155.5000μg/mL。啶酰菌胺对甘蔗黑穗病菌担孢子增殖没有抑制作用,除嘧菌酯对"+"、"-"两种担孢子增殖的EC50分别为4.3250和5.3040μg/mL外,其余药剂的EC50均小于1.0000μg/mL。对甘蔗黑穗病菌菌丝生长抑制作用较好的药剂依次为丙环唑、苯醚甲环唑、噻呋酰胺、苯醚甲环唑·嘧菌酯、吡唑醚菌酯、吡唑醚菌酯·啶酰菌胺、啶酰菌胺,EC50分别为0.0145、0.0643、0.1291、0.1689、0.2535、0.6767和4.8610μg/mL,嘧菌酯对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稍差,EC50为94.5000μg/mL。【结论】供试8种杀菌剂对甘蔗黑穗病菌不同生长时期均具有不同的生物活性,可进一步开展这些杀菌剂的田间药效防治试验。
朱桂宁林珊宇贤小勇颜梅新黄福新秦碧霞
关键词:甘蔗黑穗病菌杀菌剂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