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新新
- 作品数:34 被引量:236H指数:9
- 供职机构:西南交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交通厅科技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理学矿业工程更多>>
- 软岩隧道全机械化施工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软岩隧道全机械化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悬臂掘进机进行掌子面开挖作业,并同时进行出渣;S2.挖掘机进场,平整场地以达到凿岩多功能台车进场条件;S3.凿岩多功能台车依次进行立拱、超前导管及锁脚锚杆作业...
- 汪波魏夏鹏王东刘锦超郭新新
- 一种用于隧道分部开挖转换过程的连接装置与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隧道分部开挖转换过程的连接装置与方法,包括依次开挖的第一分部和第二分部;第一分部的开挖断面内壁上喷射第一分部第一层混凝土;位于第一分部第一层混凝土的内侧安装第一分部钢带,第一分部钢带两边端设有的预留部...
- 郭新新汪波乔小兵王振宇王勇
- 文献传递
- 软岩隧道中基于快速预应力锚固支护的变形控制技术被引量:37
- 2021年
- 以木寨岭公路隧道为依托,基于单一锚固形式的拉拔试验与交通隧道工程对锚固系统的要求,提出了适用于软岩大变形隧道且可实现及时支护理念的快速预应力锚固系统,并以其为核心载体,开展了支护技术应用试验研究。拉拔试验结果表明:受限于锚固成效、锚固力及锚固时间等因素,软岩隧道中涨壳式锚固和水泥药卷锚固均无法实现及时主动支护的功能;以后期具备良好锚固效果的水泥浆锚固和能快速凝结后可施加预应力的树脂锚固为基础,提出了全新的“及时(树脂端锚)+永久(水泥浆全长注浆)”快速预应力锚固体系,并以其为基础,在依托工程大变形段开展了以快速预应力锚固系统为核心的新支护体系和强力被动支护体系的对比试验研究。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以预应力后注浆树脂(鸟笼型)锚索系统为核心的快速预应力锚固支护技术,有效抑制了软岩隧道洞周围岩位移,拱顶沉降由73~127 mm减至34~55 mm,拱腰收敛由295~740 mm减至157~430 mm,显著减少了围岩变形稳定时间与围岩变形潜势,验证了基于快速预应力锚固支护的变形控制技术在软岩大变形隧道中的优越性。
- 汪波王振宇郭新新朱安龙王智佼
- 关键词:隧道工程软岩隧道预应力锚固系统
- 软岩挤压型大变形隧道锚杆施工特性及工艺优化被引量:11
- 2020年
- 以渭武高速木寨岭隧道大变形段为工程依托,基于对岩石可钻性与钻机性能间关系的分析,选择5种不同类型的锚杆施工机具,进行现场钻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低强度炭质板岩挤压型大变形隧道,旋转式钻机应优选额定钻速较高的液压型钻机,冲击-旋转式钻机应优选冲击频率f较高的钻机;钻孔深度以5 m左右为界,超过此深度,钻孔易出现塌孔、卡钻及钻机钻进效率低下等问题,建议5 m以上长锚杆采用自进式;对于5 m内短锚杆的施工,MYT-125/330液压锚杆钻机施工拱顶部位锚杆的有效钻速(除去钻杆加长耗时)约0.8 m/min,YT28钻机施工边墙部位锚杆的有效钻速(除去钻杆加长耗时)约0.4 m/min,施工效果均较为理想;对于10 m长锚杆,采用“大功率台车式钻机+自进式锚杆”,施工功效可达10 m/30 min。
- 郭新新杨铁轮马振旺王志伟汪波
- 关键词:软岩大变形锚杆施工锚杆钻机
- 城市隧道穿越复合地层的合理微差时间间隔被引量:6
- 2016年
- 以莞惠城际项目的"上软下硬"复合地层条件为依托,结合现场测试数据,采用理论与数值分析相结合的手段,开展城市隧道穿越复合地层中合理微差时间间隔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复合地层中微差爆破效果较好,第1、2炮适宜的微差时间间隔为50~70ms;围岩条件相同,振动波形和主震相的持续时间均随着爆心距的增加而变长;而围岩条件变差时,振动波形更易出现波形叠加现象;随着微差时间间隔增加,第1、2炮产生的主震相逐渐分离,在0~35ms间降震率波动明显且整体上小于稳定降震率;在复合地层中,两测点爆心距相同时,成洞区上方测点受空洞效应影响显著,振速明显偏大。
- 李铮何川汪波杨赛舟郭新新
- 关键词:复合地层城市隧道
- 软岩隧道锚固系统预紧力匹配性设计方法与实践被引量:5
- 2023年
- 预应力锚杆/索是软岩隧道中行之有效的围岩变形控制技术之一,其中的预紧力是变形控制中最核心的参数,故研究提升预应力锚固系统预紧力选用的合理性、可靠性对充分发挥预应力锚固系统的支护效用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以软岩隧道中锚固系统拉拔过程的理论分析为基础,综合施工因素与安全考虑,提出一种综合考虑锚杆/索体型号与预紧力匹配、锚固可靠性、锚固力提升效率和施工锚固效果的锚固系统预紧力匹配性设计方法,并通过在建木寨岭公路隧道对该方法进行了工程应用。研究结果表明:临界锚固长度(Lc)内,随锚固长度增加,锚固力增大,但增速快速趋缓,设计锚固长度无超0.5Lc的必要;锚固剂-围岩界面抗剪强度[τ]和剪切刚度系数Ke随锚固长度增加、量值下降,但随锚固深度增加、量值上升;锚固长度下限应综合考虑预应力加载损失和安全储备需求;锚固长度上限应综合考虑锚固力提升效率和施工效果;以寨岭公路隧道为例的计算显示,木寨岭隧道中预应力锚索的预紧力设计应小于500 kN;且当采用1×19 s-21.8 mm-1 860 MPa锚索时,预紧力设计宜在350 kN内。研究成果可为软岩隧道锚固系统的预紧力设计提供指导,有助于提升预应力锚固系统的整体可靠性。
- 郭新新郭新新汪波王振宇
- 关键词:软岩隧道锚固系统预紧力锚固长度
- 高地应力软弱破碎围岩下长锚孔适配钻孔机具研究被引量:4
- 2022年
- 选择适配钻孔机具以实现长锚孔的高效稳定成孔,是长锚杆(索)支护技术在高地应力软弱破碎围岩隧道中进一步推广应用的关键前提。以渭武高速木寨岭公路隧道为工程依托,开展了高应力软弱破碎围岩适宜钻机现场选型及钻头适配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钻机钻进效率方面,YT28钻的钻进效率明显优于YG80钻,高地应力软弱破碎围岩隧道中提高钻机冲击频率可有效改善钻孔效率,应选择冲击频率作为钻机控制性指标;(2)钻头钻进效率方面,“一”字型钻头要优于“十”字型钻头,钻进5,10 m孔深时的施工耗时分别要少8,7 min,但存在着卡钻现象频发的缺陷;(3)钻头使用寿命方面,“十”字型钻头的平均有效钻进长度为35 m,显著优于“一”字型钻头的20 m;(4)钻头成孔效果方面(要求预紧力>300 kN),“十”字型钻头打设深5,10 m钻孔的锚固成功率分别为98%,95%,显著优于“一”字型钻头的89%,75%。研究成果可为高地应力软弱破碎围岩隧道长锚孔钻孔作业提供指导与借鉴。
- 王治才陈伟祥朱安龙郭新新王振宇汪波
- 关键词:高地应力软弱破碎围岩
- 木寨岭公路隧道复合型大变形控制技术与实践被引量:26
- 2021年
- 为有效控制高应力软岩隧道大变形灾害的发生,以木寨岭公路隧道为依托,采用资料调研、理论分析和现场试验相结合的手段,在分析围岩变形机制与成因的基础上,提出并开展复合型大变形控制技术与实践的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高应力引起的炭质板岩的塑性流动和薄层状结构的板梁弯曲变形是木寨岭隧道大变形的主要机制,相应围岩变形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应力场、围岩条件、地下水、支护理念与技术和施工技术等;2)传统及时强支护理念与技术难以适用于严重挤压变形段,易出现支护体系的拆换;3)施作注浆导管,优化钢拱架拱脚工艺,掺入抗裂纤维和打设泄水管等施工优化措施可取得一定的变形控制效果;4)提出隧道主动支护的2层含义,组建复合型初期支护体系,通过现场支护体系试验,验证了其良好的大变形控制效果,并在结合施工优化措施的基础上,最终实现了2#斜井初期支护拆换率由30%到0的转变。
- 于家武郭新新
- 关键词:公路隧道
- 支护衬砌与防治方法
- 本发明涉及隧道岩体支护和防治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支护衬砌与防治方法,其包括:呈梅花点阵布置于岩体的让压锚具,所述让压锚具与岩体之间设置有垫板,所述垫板包括交替间隔设置的多孔垫板和单孔垫板,各个垫板之间拉结有钢索。本发明在让...
- 汪波吴德兴郭新新王勇徐建强
- 文献传递
- 新建隧道爆破施工对既有裂缝病害隧道的动力响应分析被引量:10
- 2019年
- 针对相邻隧道爆破施工中对既有裂缝病害隧道带来的不利影响,以既有新岭隧道旁拟建新隧道的具体工程为依托,在充分调研分析既有隧道裂缝病害类型及分布规律的基础上,采用数值分析方法,对不同分布部位(拱顶、拱腰、边墙)、不同扩展深度(1/4、2/4、3/4)及不同围岩级别(Ⅲ、Ⅳ、Ⅴ)下的裂缝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裂缝对既有隧道二衬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应力方面,对振速影响很小;既有隧道裂缝扩展越深对结构越发不利,当扩展到3/4二衬厚度,相较于完整工况,既有隧道断面最大拉应力值增加0.35 MPa,增幅达35%;裂缝部位位于临近新建隧道侧边墙处时,对结构影响最大;既有隧道所处围岩条件越差,振速和应力越大,同时裂缝处应力放大效应随围岩变差而增大,较于完整工况,最大放大倍速为1.62倍。
- 汪波郭新新王志伟李浩彬
- 关键词:爆破既有隧道裂缝动力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