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曦

作品数:4 被引量:60H指数:2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遥感
  • 2篇统计分析
  • 2篇卫星遥感
  • 1篇短时强降水
  • 1篇中尺度
  • 1篇中尺度模式
  • 1篇日变
  • 1篇日变化
  • 1篇特大暴雨
  • 1篇暖季
  • 1篇强降水
  • 1篇降水
  • 1篇分辨率
  • 1篇高分辨率
  • 1篇暴雨
  • 1篇暴雨预报
  • 1篇大暴雨

机构

  • 4篇南京大学
  • 1篇中国气象局北...
  • 1篇俄克拉荷马大...
  • 1篇宿迁市气象局

作者

  • 4篇陈曦
  • 2篇王咏薇
  • 2篇袁慧玲
  • 1篇薛明
  • 1篇谭晓光
  • 1篇姜晓曼
  • 1篇沈伟

传媒

  • 1篇气象学报
  • 1篇大气科学学报
  • 1篇第28届中国...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4
  • 2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2001年至2009年中国分省人为热通量的计算和分析
随着城市化速度的加快,人为热的排放对于局地天气的影响越来越明显,本文对中国各省人为热的排放量和对以南京为例的单个城市人为热通量的具体时空分布进行初步的统计和分析,旨在为今后的人为热参数化引入方案提供一定的依据。对于全国大...
陈曦王咏薇
关键词:卫星遥感统计分析
北京“7.21”特大暴雨高分辨率模式分析场及预报分析被引量:32
2014年
2012年7月21-22日,61年以来最强降水袭击北京,北京大部分地区出现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过程雨量大、雨势强、范围广,造成了严重影响。此次强降水配置较为典型,业务预报提前指示出了此次过程,但预报结果存在强度偏弱,峰值偏晚等偏差。在对此次大暴雨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利用中国自动气象站与NOAA气候预测中心卫星反演降水资料CMORPH(Climate Prediction Center Morphing Technique)产品融合的逐时降水量网格数据资料作为观测,着重对北京市气象局新的快速更新循环同化和预报系统(BJ-RUC v2.0)的3 km高分辨率模式分析场和预报场进行了检验与分析,以期通过对中尺度模式预报性能的了解,为暴雨可预报性问题提供进一步的参考。研究结果表明,此次特大暴雨过程水汽条件极佳,降水区域较为集中,呈现西南一东北走向的中尺度雨带特征。利用常规检验评分对预报降水的时间序列进行检验发现,预报降水在时间上滞后,降水强度偏弱,存在偏西南的位置误差,并且未能反映降水系统的线状特征。进一步利用检验连续降水区域定量降水预报的CRA(contiguous rain area)方法,对预报误差进行分解表明,整体降水(>5 mm/h)的主要误差来自于位置和形状误差;而在暴雨(>20 mm/h)的预报中,降水强度的偏差占误差的主要部分。最后结合对预报场大尺度环流和物理量的诊断(水汽条件和不稳定条件),分析探讨了此次极端暴雨预报不佳的原因。
姜晓曼袁慧玲薛明陈曦谭晓光
关键词:特大暴雨中尺度模式暴雨预报
2001年至2009年中国分省人为热通量的计算和分析
随着城市化速度的加快,人为热的排放对于局地天气的影响越来越明显,本文对中国各省人为热的排放量和对以南京为例的单个城市人为热通量的具体时空分布进行初步的统计和分析,旨在为今后的人为热参数化引入方案提供一定的依据。对于全国大...
陈曦王咏薇
关键词:卫星遥感统计分析
文献传递
江苏暖季短时强降水的时空不均匀特征分析被引量:28
2017年
利用江苏近10 a(2005—2014年)暖季(5—9月)69站逐时降水资料,详细分析了短时强降水的空间分布、年际变化、季节内演变以及日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短时强降水空间分布不均,整体上北部比南部活跃,最活跃区均位于沿淮西部,高强度短时强降水多发生在淮北东部,且空间分布集中。近10 a来江苏短时强降水整体呈减少趋势,主要表现为北部地区减少最为显著。短时强降水季节内分布不均匀,以7月最为活跃,高强度短时强降水在8月最为频繁;其逐候分布显示,梅期短时强降水骤增,于7月第2候达到峰值,盛夏期间高强度短时强降水增多,8月第3候达到峰值。江苏短时强降水的日变化整体呈双峰结构,主峰和次峰分别出现在傍晚17时(北京时间,下同)和清晨07时,高强度短时强降水多发于午后;短时强降水日变化存在季节内演变的阶段性特征和地域性差异,其中梅期和盛夏两个高发阶段均呈单峰结构,但梅期峰值出现在清晨,盛夏阶段峰值则出现在傍晚;由南向北,日变化特征由单峰向双峰、多峰演变,在淮河以南地区日峰值大多出现在午后至傍晚,而淮河以北地区多出现在夜间至清晨。
沈伟沈伟袁慧玲王文清陈曦
关键词:短时强降水日变化暖季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