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振锋

作品数:5 被引量:16H指数:3
供职机构:西北工业大学机电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3篇电机
  • 2篇压电陶瓷驱动
  • 2篇压电陶瓷驱动...
  • 2篇伺服
  • 2篇伺服电机
  • 2篇驱动器
  • 2篇微米
  • 2篇微米级
  • 2篇蜗杆
  • 2篇蜗轮
  • 2篇蜗轮蜗杆
  • 2篇减速
  • 2篇减速机
  • 2篇减速机构
  • 2篇交流伺服
  • 2篇交流伺服电机
  • 2篇差动
  • 1篇单壁
  • 1篇单壁碳纳米管
  • 1篇杨氏模量

机构

  • 5篇西北工业大学

作者

  • 5篇齐乐华
  • 5篇孙振锋
  • 4篇毛军
  • 4篇杨方
  • 2篇陈勇
  • 2篇王华龙
  • 1篇李贺军
  • 1篇舒扬

传媒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机械与电子
  • 1篇计算机工程与...

年份

  • 2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超塑性微挤压装置温度控制系统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针对研制超塑性微挤压装置中存在的温度控制对象大延迟特性,将PISmith预估控制算法应用于该装置的温度控制系统中,在MATLAB/Smulink环境下,结合快速原型开发概念,实现对温度参数的模型辨识和实时控制。温度控制系统由工控机与PCI-1710多功能数据采集卡组成,通过PWM调功输出实现恒温控制。温度控制实验表明,控制精度在±0.5℃范围以内,可以满足超塑性微挤压装置的温度控制精度。
孙振锋齐乐华毛军杨方
关键词:SMITH预估控制快速控制原型PWMMATLAB/SIMULINK
微小形零件超塑性挤压成形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小形零件超塑性挤压成形装置,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挤压成形装置行程小的问题,包括减速机构(1)、导向机构(2)、成形机构、压电陶瓷驱动器(51)、交流伺服电机、传感器组件以及计算机,交流伺服电机的动力输出端...
齐乐华杨方毛军孙振锋陈勇王华龙
文献传递
基于PCI-1710的运动控制系统研究被引量:6
2006年
在分析高频率脉冲及速度规划要求的基础上,根据PCI 1710通用采集卡,提出了基于Matlab的高细分步进电机实时控制方案。该方案利用Matlab/Simulink环境直接对硬件端口寄存器进行访问以及PCI 1710自带的定时/计数器,完成对电机的控制过程,实验结果显示了其良好的调速和位置定位功能,控制步进电机在中低速运行时接近于专用控制卡的控制效果,且大大降低了控制成本。
毛军齐乐华孙振锋杨方
关键词:步进电机
微小形零件超塑性挤压成形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小形零件超塑性挤压成形装置,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挤压成形装置行程小的问题,包括减速机构(1)、导向机构(2)、成形机构、压电陶瓷驱动器(51)、交流伺服电机、传感器组件以及计算机,交流伺服电机的动力输出端...
齐乐华杨方毛军孙振锋陈勇王华龙
文献传递
有限元方法的小管径单壁碳纳米管杨氏模量预测被引量:7
2007年
针对小管径单壁碳纳米管性能参数在实验中测量困难,以及现有计算机模拟方法时间长的问题,采用分子结构力学理论结合有限元方法,对小管径单壁碳纳米管的杨氏模量进行了研究.基于ANSYS软件平台,利用参数化设计语言建立了扶手椅形、锯齿形、螺旋形单壁碳纳米管分子三维有限元模型.在纯轴力作用下,对单壁碳纳米管分子模型进行加载,并考虑管径厚度和手性,得出了单壁碳纳米管的杨氏模量值.模拟结果表明,单壁碳纳米管的杨氏模量值在0.9-1.14 TPa之间,具有随管径和螺旋角增加而增大的趋势,且在小管径范围内具有尺度效应.
孙振锋齐乐华舒扬李贺军
关键词:单壁碳纳米管有限元杨氏模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