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章
- 作品数:8 被引量:17H指数:2
- 供职机构:广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1970-2006年武胜县疟疾分析
- 2009年
- 目的分析武胜县1970-2006年疟疾疫情,为实现基本消除疟疾达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武胜县1970-2006年疟疾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武胜县1970-2006年累计报告疟疾5522例,年均发病率为20.45/10万。最高为1978年138.80/10万,最低为2005年0.00/10万,1995-2006年连续12年发病率控制在1/万以下。结论武胜县疟疾发病率逐渐下降,按照卫生部考核验收标准已经实现基本消除疟疾的目标。
- 李文章廖培军康友林唐飞翔张军张建东
- 关键词:疟疾疫情
- 广安市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了解广安市2001-2010年间结核病流行状况和危害程度,评价《广安市结核病防治规划(2001-2100年)》执行期间结核控制效果,为制定广安市结核病防治"十二.五"规划提供本底资料。方法 2010-04/06月按照卫生部和四川省卫生厅采用分层整群等比例随机抽样方法对武胜县鼓匠乡三洞桥村、新观村,广安区万盛街道办事处安龙居委会15岁及以上人群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在抽样调查的2 662人中,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为525.72/10万,痰涂片阳性率为0,痰培养阳性率为1.00%。结论广安市2000-2010年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年递减率为1.13%(广安市2000年第四次全国结核病流调患病率为589.15/10万)下降速度缓慢,结核病疫情仍然严重。
- 李文章廖培军腾昭富李明真郭明成张军邱勇
- 关键词: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
- 武胜县1950-2007年麻风病流行病学分析
- 2009年
- 为了解武胜县麻风防治效果,为基本消灭麻风达标提供依据,现对武胜县1950—2007年麻风病流行情况进行分析。
- 李文章廖培军唐飞翔康友林郭明成邱勇
- 关键词:麻风病流行病学分析
- 1997-2006年广安市甲乙类传染病疫情趋势分析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分析广安市1997-2006年甲乙类传染病流行趋势,为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广安市1997-2006年甲乙类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广安市1997-2006年累计报告甲乙类传染病19种(甲类1种,乙类18种)99 740例,年均发病率为225.72/10万。呼吸道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83.33/10万,居首位。血源及性接触传播疾病年均发病率为75.36/10万,居第2位。肠道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60.16/10万,居第3位。虫媒及自然疫源性疾病年均发病率为6.67/10万,居第4位。结论广安市10年间甲乙类传染病呈下降趋势,2004年后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
- 李文章林超兰
- 关键词:传染病疫情
- 社区艾滋病综合防治模式探讨被引量:1
- 2008年
- 2006~2007年,广安市CDC申请并在新南门社区组织实施了中英艾滋病策略支持项目“社区艾滋病综合防治模式和经验推广”项目,经过2年的探索、实践,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探索出了社区艾滋病综合防治的模式以及发动社区力量参与艾滋病的方法,现报告如下:
- 郭承兰周小玉李文章
- 关键词:艾滋病CDC
- 2011年广安市城区蝇密度监测分析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了解广安市城区蝇类种群密度及消长情况,为制订科学防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笼诱法将诱集的成蝇用乙醚杀死后进行分类鉴定。结果全年共诱集成蝇1 368只,平均蝇密度为10.13只/笼。7月蝇密度最高,达25.07只/笼,棕尾别麻蝇和大头金蝇为主要优势蝇种。结论开展蝇类防制应以环境治理为主,并结合种群特点和密度消长规律进行科学防制。
- 蔡运山李文章孟勇曹洪
- 关键词:蝇密度种群构成
- 1998-2012年广安市艾滋病流行病学资料分析被引量:8
- 2013年
- 目的分析广安市艾滋病流行特征并预测流行形势,为制定防治措施及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广安市1998-2012年艾滋病常规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广安市截至2012-12-31累计报告HIV/AIDS 1003例,HIV/AIDS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年平均报告增长速度为45.87%,以异性性传播为主,占82.35%。结论广安市艾滋病疫情增长迅速,经性传播的HIV/AIDS越来越多,有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的趋势,需采取有效措施,遏制艾滋病蔓延。
- 张军李文章蔡运山杨千三尹敏
- 关键词:艾滋病发病率
- 女性高危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现状和干预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了解女性高危人群预防艾滋病知识现状和知晓率情况,探索娱乐场所女性服务人员艾滋病知识宣传干预重点和提高知晓率的方法。方法在广安市城区随机选取38个文化娱乐场所,将其中16~40周岁的女性服务人员作为目标人群,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开展讲座、知识问答、同伴教育、播放性病艾滋病防治知识影像资料等形式进行健康教育干预。结果对艾滋病的3种传播途径知晓率由干预前的26.02%提高到干预后的87.73%,非传播途径的知晓率也由干预前的6.58%提高到干预后的33.83%,每次性行为时坚持使用安全套由干预前的1.25%上升至干预后的23.05%。结论通过干预,目标人群性病艾滋病防治知识明显提高。多形式结合的健康教育干预方法在性病艾滋病预防工作中是可行和有效的。
- 蔡运山李文章
- 关键词:艾滋病女性行为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