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河林

作品数:33 被引量:85H指数:6
供职机构:浙江工业大学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机械工程理学电子电信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领域

  • 10篇机械工程
  • 8篇电子电信
  • 8篇理学
  • 5篇天文地球
  • 3篇电气工程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7篇原子
  • 7篇冷原子
  • 6篇激光
  • 6篇光学
  • 5篇绝对重力测量
  • 5篇光纤
  • 5篇感器
  • 5篇参量
  • 5篇传感
  • 5篇传感器
  • 4篇再生放大器
  • 4篇色散
  • 4篇重力仪
  • 4篇光学参量
  • 4篇放大器
  • 3篇电压传感器
  • 3篇验光
  • 3篇验光仪
  • 3篇相位
  • 2篇低轨

机构

  • 24篇浙江工业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上...
  • 4篇燕山大学
  • 2篇浙江大学
  • 1篇河北师范大学
  • 1篇北京理工大学
  • 1篇黄山学院
  • 1篇之江实验室

作者

  • 33篇王河林
  • 12篇林强
  • 12篇吴彬
  • 8篇隋成华
  • 5篇魏高尧
  • 4篇徐至展
  • 4篇杨爱军
  • 4篇王乘
  • 4篇冷雨欣
  • 3篇石文渊
  • 3篇姚铖
  • 3篇耿琰
  • 2篇金小龙
  • 2篇高迎霞
  • 2篇郑绳楦
  • 2篇毕卫红
  • 2篇唐轶峻
  • 2篇施建青
  • 2篇武强
  • 1篇杨爱军

传媒

  • 8篇物理学报
  • 3篇光子学报
  • 3篇光学仪器
  • 2篇光纤与电缆及...
  • 1篇电测与仪表
  • 1篇中国激光
  • 1篇光学学报
  • 1篇发光学报
  • 1篇电网技术
  • 1篇光电工程
  • 1篇浙江工业大学...
  • 1篇传感技术学报
  • 1篇地震地磁观测...
  • 1篇导航与控制
  • 1篇电气应用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2
  • 4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5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反射式500kV全光纤电压传感器设计及电场分析
2013年
设计了一种基于两线偏振模(LP0x1和LP0y1)干涉和石英晶体逆压电效应的反射式500 kV全光纤高电压传感器系统,分析了传感器的测量原理,给出相应的信号解调方法,重点讨论了不同结构的光纤电压传感头的内外电场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光纤电压传感头内部结构的不同会导致内外电场分布差别较大,通过优化系统得到,较长的弧形电极结构能使传感头的内外部电场强度分别降到1.19 kV/mm和2.79 kV/mm,均低于空气和石英晶体的击穿电场强度(3.5 kV/mm和>100 kV/mm),保证了系统的绝缘性和安全性,满足设计要求。
王河林杨爱军
关键词:电压传感器保偏光纤击穿电场
自动验光仪中调焦光学系统的设计与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介绍了一种自动验光仪中调焦光学系统。通过研究自动验光仪中调焦光学系统的光学成像特性,首先建立调焦组的移动量与屈光度之间的关系,设计出系统的初始结构参数;然后在Zemax中建立相应的调焦光学模型,通过选取9个典型屈光度对结构参数进行优化;最后对优化结果进行分析与讨论。分析结果表明:所设计的调焦光学系统对-22D,-10D,-5D,-1D,1D,5D,10D这7个典型屈光度进行验光是可行的。
石文渊隋成华王河林
关键词:自动验光仪结构参数ZEMAX
基于CdSe/ZnS量子点薄膜结构的高双折射光子晶体光纤的色散与损耗控制被引量:3
2015年
基于有限元法,设计了一种六边形排列含CdSe/ZnS量子点薄膜结构的高双折射光子晶体光纤,分析了具有不同厚度CdSe/ZnS量子点薄膜光子晶体光纤的色散及损耗特性.结果表明,含CdSe/ZnS量子点薄膜结构的光子晶体光纤在x和y方向均存在基模.当泵浦光波长逐渐增加时,具有相同厚度CdSe/ZnS量子点薄膜光子晶体光纤的双折射值逐渐增大,x和y方向总色散先增大后减小且存在两个零色散点,损耗逐渐增大并在可见光波段趋近于零;具有不同厚度CdSe/ZnS量子点薄膜光子晶体光纤随CdSe/ZnS量子点薄膜厚度的增加,在相同泵浦光波长处,双折射值逐渐减小,x和y方向总色散逐渐减小且两个零色散点逐渐靠近,损耗逐渐增大.通过沉积不同厚度CdSe/ZnS量子点薄膜和选择合适泵浦光波长,可有效控制光子晶体光纤的色散和损耗.
耿琰王河林陈中师
关键词:光子晶体光纤双折射色散损耗
基于调制转移光谱多参量相关的激光稳频特性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基于调制转移光谱技术实现了分布式反馈半导体激光器在87RbD2线F=2→F΄=3上的频率锁定,并理论和实验研究了调制频率、解调相位、泵浦光偏振和磁场等多参量对调制转移光谱信号幅值、过零点斜率的影响,为选择和优化调制转移光谱稳频技术提供依据。研究表明,当泵浦光调制频率位于9~15 MHz,调节信号相位改变量在π/5附近时,可获得最佳的锁频信号。实验中,当调制频率为12.5 MHz,泵浦光与探测光偏振角为90o,外加磁场为5 Gs时,通过优化解调信号相位和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参数,使调制转移光谱信号幅值及过零点斜率达到最佳,实现了分布式反馈半导体激光器的高精度频率锁定。锁频后的激光线宽约为1.6 MHz,频率稳定度小于1.75×10-9,该锁频激光系统可用作冷原子干涉的光源。
宋微朱欣欣吴彬王河林林强
关键词:激光稳频激光线宽
使用位置敏感探测器的精密倾斜平台及倾斜角度控制方法被引量:3
2020年
设计了一种压电陶瓷驱动的精密倾斜平台及其倾斜角度控制方法,实现了高精度倾斜控制。该控制系统主要由主控制器、位移探测模块、数模转换模块、高压驱动模块4部分组成,可实现快速精确的倾斜控制。运用了球透镜与位置敏感传感器相结合的方法测量和控制精密倾斜控制平台的倾斜角度。实验结果表明,该平台控制精度优于0.5μrad,且结构简单、易于装设,特别适用于要求倾斜角度精密控制且低成本的工程应用环境。
冀聪王子轩杨钢王晶邬黎明王河林吴彬程冰陈春霖孙格雯常少华张宁王肖隆林强
关键词:比例积分控制
基于激光双边带抑制的冷原子干涉相移优化与控制
2023年
采用电光调制技术产生冷原子干涉所需要的拉曼光,虽然可以使激光系统更加紧凑和稳定,但其产生的残余边带会引入附加干涉相移,从而影响冷原子干涉测量精度.为了降低激光调制边带对冷原子干涉相移的影响,构建了一种用于冷原子干涉的双边带抑制激光系统.基于该系统,详细分析了激光双边带的产生原理和双边带抑制效果;研究了当残余边带存在时,拉曼反射镜的初始位置、相邻拉曼脉冲的间隔时间、调制深度和原子团初速度等一系列参数与冷原子干涉相移之间的关系,并优化相关参数,降低了残余边带对冷原子干涉相移的影响.当拉曼反射镜与冷原子团之间的距离为105 mm,相邻拉曼脉冲的间隔时间为82 ms时,相移可以优化到0.7 mrad.该研究结果为减小拉曼边带效应对冷原子干涉相移的影响提供了一个思路,相应的激光系统可用于其他惯性传感器,如原子重力仪或原子重力梯度仪等.
叶留贤许云鹏王巧薇程冰吴彬王河林林强
关键词:边带抑制相移
低轨空间碎片超低色散光谱特征获取方法
低轨空间碎片超低色散光谱特征获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获取图像光谱;步骤2,对步骤1获得的图像光谱进行一维光谱抽取;步骤3,对空间碎片一维光谱进行波长标定;步骤4,对空间碎片一维光谱进行流量标定,得到空间碎片超低色...
唐轶峻隋成华武强王河林施建青金小龙
文献传递
电子电流互感器高压侧电路设计的改进被引量:2
2007年
为提高电子式电流互感器测量精度,在此对高压侧电路进行了改进,提出了目前新的设计方案。主要叙述了Rogowski线圈、高压侧电源、高压侧信号处理电路即积分电路、移相电路的改进情况。通过采用新型罗氏线圈可使线圈均匀绕制和每匝线圈横截面相等,克服了传统罗氏线圈的缺点。提出了一种新的高压供电方案,使供电电路能够在母线大电流和空载小电流下仍能正常工作,提供稳定的输出电压,有效解决了电子电流互感器高压侧电源问题。介绍了数字积分器,采用积分算法设计的数字积分器具有更高的精度和稳定性,相位特性优良。同时提出基于贝塞尔滤波器的全通恒时延滤波器,其幅度特性恒定,而且在低频范围内具有恒定的延迟时间。
高迎霞毕卫红王河林赵岚
关键词:电子式电流互感器ROGOWSKI线圈高压侧电源移相电路
基于冷原子重力仪的绝对重力动态移动测量实验被引量:5
2022年
动态重力测量可以提高重力场的勘测效率,对基础地质调查、资源勘探、地球物理研究等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冷原子重力仪、惯性稳定平台和牵引动力装置搭建了一套绝对重力动态移动测量系统,并开展了绝对重力动态测量实验.首先测量了不同牵引速度下的垂向振动噪声功率谱,理论分析了其对动态重力测量的影响;其次评估了不同牵引速度对原子干涉条纹对比度和直流偏置量的影响,分析了动态环境下的振动补偿效果;在最大牵引速度为5.50 cm/s、最大振动幅度为0.1 m/s^(2)的情况下,实验上仍能基于振动补偿技术恢复原子干涉条纹.在此基础上,通过开展不同T下的原子干涉条纹测量,评估了动态测量环境下的绝对重力值,在校正完系统误差并减去绝对重力初始值后得到的测量结果为(–1.22±2.42)mGal(1 Gal=0.01 m/s^(2)).最后,通过与静态环境下的绝对重力测量值进行比较,发现两者基本吻合.本文开展的绝对重力动态移动测量实验有望为车载动态绝对重力测量提供数据参考.
程冰陈佩军周寅王凯楠朱栋楚立翁堪兴王河林彭树萍王肖隆吴彬林强
关键词:绝对重力测量
远程全光同步光学参量啁啾脉冲放大激光系统
一种远程全光同步光学参量啁啾脉冲放大激光系统,由1550nm飞秒激光纤激光器、光纤耦合器、传光光纤与光纤连接器,光纤频率转换器、再生放大器、倍频晶体、光纤展宽器,光学参量放大器和压缩器构成,本发明的特点是信号光和泵浦光源...
王河林冷雨欣王乘徐至展
文献传递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