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程晓峰

作品数:6 被引量:20H指数:2
供职机构:重庆科技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文化科学
  • 2篇历史地理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2篇文化
  • 1篇信仰
  • 1篇优秀传统文化
  • 1篇再认
  • 1篇中华文明
  • 1篇人文
  • 1篇人文信仰
  • 1篇儒家
  • 1篇儒家经典
  • 1篇上古
  • 1篇尚书
  • 1篇社会
  • 1篇圣人
  • 1篇圣人崇拜
  • 1篇史通
  • 1篇书学
  • 1篇书院
  • 1篇亲缘
  • 1篇全媒体
  • 1篇诸子

机构

  • 6篇湖南大学
  • 1篇重庆科技学院
  • 1篇湖南大学出版...
  • 1篇中共辽宁省委...

作者

  • 6篇程晓峰
  • 3篇姜广辉
  • 1篇厉亚
  • 1篇郭蔚
  • 1篇金钊

传媒

  • 1篇湖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史研究
  • 1篇党政干部学刊
  • 1篇中国哲学史
  • 1篇出版科学
  • 1篇南昌师范学院...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先秦尚书学的再认识被引量:2
2016年
《尚书》于儒家经典中最为古老,也最难懂。从语言文字而言,韩愈、朱熹等人已明白承认它的一些篇章“佶屈聱牙”“已不可解”。而从思想内容而言,其所记多为上古帝王的为治“心法”,因而为后世学者追溯“道统”“治统”的主要凭借。唐代刘知几对《尚书》评价甚高,认为《尚书》是“七经之冠冕,百氏之襟袖。凡学者必先精此书,次览群籍。”(《史通》卷四《断限》)
姜广辉程晓峰
关键词:再认书学先秦《尚书》儒家经典《史通》
优秀传统文化是建立文化自信的历史根基被引量:1
2015年
建立文化自信,一个重要的精神资源,就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而要做好这一点,就必须把握好依托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的坚实历史根基。以亲缘宗族为基本构成形态的传统社会,是优秀传统文化生存的社会载体;汇集了历代文化巨人思想精华的经典著作,是优秀传统文化凝练、传承、创新发展的文本载体;中华民族在发展中总结和提炼的优秀价值观念,则是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内涵。把握好这三个方面,我们就能从传统文化中不断汲取建立文化自信的力量。
程晓峰金钊
关键词:文化自信文化经典传统价值观念
“互联网+”时代高校优质出版产品推广传播研究
2017年
互联网+"时代,高校优质出版作品推广传播效能的提升,必须注重探索科学合理的路径,积极实现"全媒体模式"与出版全流程的有机融合:以众包模式搭建用户参与选题和创作的互联网平台,让高校优质作品从出版生产源头就建立与潜在用户和优质市场的优先联系;建立高校学术生产者与新媒体出版的跨界融合平台,推进优质出版作品的市场细分投放和供需精准对接;依托互联网推进成果转化,建设"高校、出版、产业"融合的推广应用平台,助力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厉亚程晓峰郭蔚
中华文明“连续性”形态形成的原因--从西周的宗法制度谈起被引量:10
2016年
中华文明的形成发展,有其独特的自身条件,那就是宗族血缘社会形态的连续性。这一特殊社会形态连续而稳定的存在,产生了对家族伦理价值和政治伦理价值的恒久需求。在这个基础上,儒家建立的道德体系,成为中华文明传统价值观念的主体。宗族血缘社会和传统价值观念,也作为中华文明的一体之两面,共同促成了一种"连续性"形态的文明。而肇端于西周的宗法制度,不仅奠定了宗族血缘社会的基础,而且派生了传统社会的基本价值理念,对中华文明"连续性"形态的形成具有根源性的影响。
姜广辉程晓峰
嵩阳书院讲学时期“二程”社会改革思想略论
2015年
嵩阳书院讲学时期,是二程人生历程中的重要时期。在这期间,他们不仅开讲授徒,整理、传播自己的思想学说,为洛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而且通过学术思想和教育思想的阐发,表达了以教才育贤、正君保民、崇德重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改革思想,体现出传统儒家士大夫强烈的经世济民情怀。
程晓峰
关键词:嵩阳书院教育思想
先秦的“圣人崇拜”与诸子之称“经”——兼论中国文化主流为人文信仰被引量:7
2012年
中国上古宗教是由天子、诸侯、宗子垄断祭祀权力的身份性宗教。处在这一宗教体系圈子中的人不可能发展宗教思想学说。而无缘进入这种宗教体系圈子中的人也不愿冒着"僭越"的巨大风险,去发展与其相关的宗教思想学说。为此,孔子及先秦诸子另辟蹊径倡导"圣人崇拜"。在先秦文献中,"圣人"概念包括掌握国家政治、军事权力的君王和大臣(如武王、周公),也包括那种以其思想学说救世的布衣之士。出现这种将"圣人"范围扩大到民间无身份人士的现象,本身就是一种进步。这种进步绕开了那些垄断宗教资源的天子、诸侯、宗子们,而从哲学、伦理学、政治学的方向寻求突破,来实现他们"救世"的宏伟目标。始于春秋末期的"圣人崇拜"思潮正是中国经学孕育的温床。
姜广辉程晓峰
关键词:圣人崇拜先秦诸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