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涛
- 作品数:12 被引量:23H指数:3
- 供职机构:贵州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贵州省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政治法律环境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锈叶杜鹃菌根的侵染特性及其与土壤养分的相关性被引量:1
- 2014年
- 为探明锈叶杜鹃菌根侵染特征,采用碱解离酸性品红染色法对贵阳市乌当万亩杜鹃林景区的锈叶杜鹃进行了菌根侵染情况及菌丝体形态观察,并分析了其土壤的养分含量。结果表明:锈叶杜鹃菌根菌丝体形态可分为粗菌丝体(直径2~6μm)和细菌丝体(直径1~2μm)两类,粗菌丝体有5种类型,细菌丝体有6种类型;锈叶杜鹃的菌根侵染率上坡显著高于中坡和下坡,中坡显著高于下坡;侵染率的高低与根际土壤总氮、水解性氮、SOC、腐殖土层厚度等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pH、全钾呈显著负相关。
- 罗开源龙秀琴赵敏罗充董万鹏吴涛
- 关键词:侵染率菌丝体
- 明日叶叶片组织培养快繁技术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明日叶叶片组织培养快繁技术,选取明日叶叶片,用流水冲洗,75%酒精溶液浸泡,无菌水冲洗,放入0.1%升汞溶液中消毒,之后再用无菌水冲洗;切块;种于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中培养20-30天叶片切口处长出愈伤组织...
- 罗充辛柯姚红艳冯晓英陈显刚吴涛罗开源赵敏
- 文献传递
- 锈叶杜鹃菌根侵染特性研究
- 杜鹃花是中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具有极高的观赏及园林应用价值.我国是杜鹃花资源重要的原产地,主产地在西南山区,特别是云贵川的高原山地.锈叶杜鹃(Rhododendronsiderophyllum Franch)为杜鹃花科杜...
- 罗开源龙秀琴赵敏罗充董万鹏吴涛
- 何首乌丛枝菌根真菌的多样性被引量:9
- 2013年
- 为探索贵阳市东山何首乌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的种类及多样性,为优势AM真菌在何首乌人工栽培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酸性品红染色法和湿筛法测定何首乌丛枝菌根真菌的侵染率,分离何首乌根际土壤中的AM真菌孢子并进行形态学鉴定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何首乌根系的菌根侵染率为7.5%;从根际土壤中分离到AM真菌4个属55种和一个未鉴定种,其中:球囊霉属(Glomus)31种,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22种,盾巨孢囊霉属(Scutellospora)1种,多孢囊霉属(Diversis-pora)1种,优势种主要为枫香球囊霉(G.liquidambaris)、褐色球囊霉(G.badium)、孢果无梗囊霉(A.sporocarpia)。东山何首乌AM真菌资源丰富,球囊霉属和无梗囊霉属的适应性强、分布广泛。
- 罗充吴涛谭金玉
- 关键词:何首乌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
- 明日叶茎段组织培养快繁技术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明日叶茎段组织培养快繁技术,选取明日叶茎段,用流水冲洗,75%酒精溶液浸泡,无菌水冲洗,放入0.1%升汞溶液中消毒,之后再用无菌水冲洗;切段;种于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中培养20‑30天茎段切口处长出愈伤组织...
- 罗充辛柯姚红艳冯晓英陈显刚吴涛罗开源赵敏
- 文献传递
- 贵州刺梨丛枝菌根真菌初步调查
- 刺梨,又名缫丝花,学名,Rosa roxburghii Tratt,为刺梨属蔷薇科多年生落叶小灌木,其果实具有较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我国对野生刺梨资源的开发、栽培、化学成分和经济利用等方面都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但在刺梨的...
- 胡静罗充吴涛
- 明日叶叶片组织培养快繁技术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明日叶叶片组织培养快繁技术,选取明日叶叶片,用流水冲洗,75%酒精溶液浸泡,无菌水冲洗,放入0.1%升汞溶液中消毒,之后再用无菌水冲洗;切块;种于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中培养20-30天叶片切口处长出愈伤组织...
- 罗充辛柯姚红艳冯晓英陈显刚吴涛罗开源赵敏
- 文献传递
- 黄槐决明和假木豆丛枝菌根真菌的分离与鉴定
- 黄槐决明(Cassia suffruticoss)和假木豆(Dendrolobium triangulare)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常作为现代畜牧业中饲养动物的主要食料,现在对黄槐决明和假木豆的研究主要是成分分析...
- 吴涛罗充龙忠富陈满静
- 明日叶茎段组织培养快繁技术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明日叶茎段组织培养快繁技术,选取明日叶茎段,用流水冲洗,75%酒精溶液浸泡,无菌水冲洗,放入0.1%升汞溶液中消毒,之后再用无菌水冲洗;切段;种于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中培养20-30天茎段切口处长出愈伤组织...
- 罗充辛柯姚红艳冯晓英陈显刚吴涛罗开源赵敏
- 文献传递
- 8种豆科灌木栽培种丛枝菌根真菌种类及分布被引量:11
- 2016年
- 采集人工栽培决明(Cassia tora)、假木豆(Dendrolobium triangulare)、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白刺花(Sophora davidii)、猪屎豆(Crotalaria pallida)、多花木蓝(Indigofera amblyantha)、木豆(Cajanus cajan)和银合欢(Leucaena leucocephala)8种豆科灌木植物根际5-10、10-20和20-30 cm 3个土层的土样,研究其根际丛枝菌根(AM)真菌的侵染率、孢子密度、种类及多样性。结果表明,8种豆科灌木植物AM真菌侵染率普遍较高,最高的为猪屎豆,80.8%;土壤速效磷含量与侵染率呈显著负相关(r=-0.733,P=0.039);根际土壤中的AM真菌孢子主要分布于5-20 cm土层,5-10 cm土层猪屎豆孢子密度最大,为115.33个·10 g-1土壤;宿主植物种类与土壤层位对孢子密度交互效应影响显著(F=100.497,P<0.001);AM真菌优势种枫香球囊霉(Glomus liquidambaris)、脆无梗囊霉(Acaulospora delicate)在8种豆科灌木植物的土壤中均有分布。本研究表明,喀斯特地区适生豆科灌木植物具有丰富的AM真菌资源,今后可以在喀斯特地区开展豆科灌木植物接种优势AM真菌和根瘤菌等相关研究,这将对农牧业生产和退化生态系统修复效应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 吴涛姚红艳莫本田龙忠富罗充
- 关键词:丛枝菌根真菌侵染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