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邵长林

作品数:6 被引量:18H指数:3
供职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疾病预防控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生物学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杆菌
  • 2篇蛋白
  • 2篇双歧杆菌
  • 2篇群体感应系统
  • 2篇基因
  • 2篇长双歧杆菌
  • 1篇蛋白间相互作...
  • 1篇蛋白质
  • 1篇毒力
  • 1篇毒力因子
  • 1篇乙肝
  • 1篇乙肝肝硬化
  • 1篇原位
  • 1篇生物膜
  • 1篇拟杆菌属
  • 1篇球菌
  • 1篇微生物
  • 1篇相互作用
  • 1篇磷酸化
  • 1篇磷酸化蛋白

机构

  • 5篇军事医学科学...
  • 4篇江南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作者

  • 6篇邵长林
  • 5篇袁静
  • 4篇孙忠科
  • 3篇廖祥儒
  • 3篇刘威
  • 3篇魏晓
  • 2篇王雪松
  • 2篇郭燕红
  • 2篇赵江丽
  • 1篇姜铮
  • 1篇何湘
  • 1篇黄留玉
  • 1篇陈宣男
  • 1篇邹大阳
  • 1篇尚伟
  • 1篇刘大伟

传媒

  • 2篇生物技术通讯
  • 2篇军事医学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生命的化学

年份

  • 4篇2011
  • 2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长双歧杆菌NCC2705群体感应系统信号分子AI-2的检测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用生物学方法检测长双歧杆菌NCC2705是否产生群体感应系统信号分子AI-2。方法:将长双歧杆菌NCC2705不同时间点的培养上清分别加至AI-2特异报告系统哈氏弧菌BB170中,以空白培养基上清为对照,用荧光光度计对哈氏弧菌发光强度进行计量,推测出长双歧杆菌NCC2705上清中是否含有分泌的AI-2,并由此推断AI-2的活性。结果:通过微孔板检测系统对加入长双歧杆菌NCC2705培养上清的哈氏弧菌BB170进行检测,发现双歧杆菌上清的加入增强了哈氏弧菌BB170发出的荧光强度。结论:长双歧杆菌NCC2705中存在依赖于luxS/AI-2的群体感应系统,并能够分泌有活性的AI-2,为进一步研究长双歧杆菌NCC2705AI-2及luxS基因的功能打下基础。
姜铮陈宣男王雪松刘大伟郭燕红赵江丽邵长林袁静何湘
关键词:长双歧杆菌NCC2705
群体感应与病原菌致病性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1年
群体感应是细菌根据细胞密度变化进行基因表达调控的一种生理行为。当细菌密度达到临界阈值时能释放一些特定的自诱导信号分子,从而调节本种群或同环境中其他种群的群体行为。细菌群体感应参与包括人类、动植物、病原菌在内的多种生物的生物学功能调节,如生物膜的形成、毒力因子的产生、病原菌的耐药性等。深入研究病原菌群体感应系统的调控机制,将提高对病原菌发病机制的认识,有利于以群体感应作为防治疾病策略的研究。系统阐述了群体感应系统的组成类型、群体感应与病原菌致病性的关系,及其在抑制病原菌致病方面的应用。
邵长林孙忠科廖祥儒袁静
关键词:病原菌生物膜毒力因子
粪肠球菌群体感应系统luxS基因的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研究粪肠球菌群体感应系统luxS基因的功能并体外合成AI-2信号分子,为研究粪肠球菌LuxS/AI-2依赖的群体感应系统提供依据。方法以哈氏弧菌BB170作为报告菌株,检测3株粪肠球菌培养上清的AI-2活性,然后从粪肠球菌中扩增出luxS和pfs基因,测序和比对氨基酸序列,并将两基因插入到pGEX-4T-1表达载体中,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中实现表达与纯化,进而以S-腺苷高半胱氨酸为底物、纯化的蛋白或构建的大肠杆菌菌体蛋白为反应酶,体外合成AI-2。结果 3株粪肠球菌均能够分泌有活性的AI-2信号分子;LuxS蛋白序列分析发现其与哈氏弧菌、沙门菌、大肠杆菌具有高度同源性;SAH均可以与纯化的蛋白或构建的大肠杆菌菌体蛋白合成出有活性的AI-2分子。结论粪肠球菌存在LuxS/AI-2依赖的群体感应系统,AI-2的产生依赖于luxS基因。
邵长林孙忠科尚伟袁静廖祥儒
关键词:粪肠球菌LUXS基因
长双歧杆菌BL0033与BL0034的相互作用研究
2010年
目的克隆表达B.longum NCC2705果糖ABC转运系统中BL0033、BL0034及其截短突变体,验证两蛋白的体外相互作用,并确定介导彼此相互作用的功能区域。方法将bl0033与bl0034基因克隆至载体pGEX-4T-1和pET32a并在E.coli中表达,采用谷胱甘肽-Sepharose 4B和镍柱分别对GST和His融合的蛋白进行纯化,GST pull-down验证BL0033与BL0034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为了进一步确定BL0033和BL0034的作用位点,根据BL0033和BL0034基序特征构建截短突变体,GST pull-down实验检测截短体与完整蛋白结合的能力,确定介导相互作用的区域。结果在大肠杆菌中实现了融合蛋白的可溶性表达,经亲和层析获得了融合蛋白。GST pull-down实验证实BL0033与BL0034存在相互作用,其中BL0033的截短体1~23 aa能与BL0034结合,而截短体36~314 aa丧失了与BL0034的结合能力;BL0034的3个截短体中BL0034/8~244 aa、BL0034/33~220 aa能与BL0033相互作用,而BL0034/289~481 aa与BL0033没有作用。结论证实了BL0033与BL0034之间的相互作用,并确定BL0033的1~23 aa基序与BL0034的33~220 aa基序是这种相互作用的结构域,为进一步研究B.longum NCC2705果糖ABC转运系统的分子机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郭燕红刘大伟孙忠科邵长林何湘王雪松姜铮赵江丽刘威魏晓廖祥儒袁静
关键词:GST蛋白间相互作用
原位定量检测磷酸化蛋白质的Duolink PQ技术
2011年
很多蛋白质功能的变化往往要借助于特定位置和一定数目的磷酸化变化,因此原位和定量检测将是磷酸化蛋白质分析发展的新方向。一种可原位定量检测磷酸化蛋白质的新技术——Duolink PQ在国内还被了解得很少。本文从原理、方法及应用三个方面对其进行了介绍,并进而对现有磷酸化蛋白质检测的主要技术进行了简要评价。
孙忠科邵长林魏晓刘威袁静
关键词:PQ磷酸化蛋白质
乙肝肝硬化患者肠道微生物元基因组学的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比较分析乙肝肝硬化患者与正常人远端肠道微生物群的差异,探讨乙肝肝硬化与肠道微生物群变化的关系。方法选取11例乙肝肝硬化患者及20例正常人,提取其肠道微生物元基因组,采用高通量Solexa测序方法,通过基因比对、主成分分析、属种定量及功能代谢组成等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找出疾病相关的属种和基因信息。结果与结论属种定量及组成分析发现,乙肝肝硬化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肠道菌群失调,表现为肠杆菌科(尤其是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志贺菌属)以及韦荣球菌属富集(P<0.05),拟杆菌属缺失(P<0.05);功能及代谢分析发现,乙肝肝硬化患者富集较多的执行氨基酸和碳水化合物膜转运及代谢功能的基因。
魏晓王雪松邵长林刘威邹大阳黄留玉袁静
关键词:乙肝肝硬化肠杆菌科拟杆菌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