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进展期胃癌临床效果对比研究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对比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进展期胃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収治的9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开腹组与腹腔镜组各45例,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随访1年内肿瘤复发率、转移率、生存率及病死率,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腹腔镜组较开腹组相比手术时间缩短,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下床活动时间缩短,切口长度较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67%,开腹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相比于开腹手术治疗进展期远端胃癌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可获得相同的生存率。
- 林彬生陈文陈艳
- 关键词:进展期胃癌腹腔镜手术开腹手术
- 全反式维甲酸与PD98059联合应用抑制结肠癌细胞的增殖
- 2011年
- 目的本实验拟通过阐明全反式维甲酸(ATRA)与MEK1/2的特异性抑制剂PD98059联合作用对结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实验分组:未加药对照组,ATRA加药组,ATRA与PD98058联合加药组。MTT法检测PD98059联合ATRA对结肠癌细胞株LS174T的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结肠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MTT法显示PD98059联合ATRA应用引起细胞抑制效果明显优于单个药物作用的效果。流式细胞仪检测也表明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引起结肠癌细胞凋亡效果明显优于任一单个药物。结论 ATRA与PD98059联合应用可通过引起结肠癌细胞凋亡,从而抑制癌细胞增殖。
- 陈艳殷平金光辉朱留伟田瑞华
- 关键词:全反式维甲酸PD98059结肠肿瘤凋亡
- 恶性肿瘤患者静脉置管凝血参数与导管内血栓形成的关系分析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通过监测恶性肿瘤行静脉置管患者血液中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D-二聚体(D-dimer)及血小板(Platelet)计数,探讨其与导管内血栓形成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阻抗法等对209例静脉置管的恶性肿瘤患者(分为血栓形成组、非血栓形成组)、79例未行静脉置管恶性肿瘤患者、30例健康对照者(健康对照组)进行Fib、D-dimer及PLT计数的检测。结果:恶性肿瘤置管血栓形成组、恶性肿瘤置管非血栓形成组、恶性肿瘤未行置管组Ddimer、Fib、PLT高于健康对照组。恶性肿瘤置管血栓形成组D-dimer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TNM分期中Ⅲ、Ⅳ期恶性肿瘤置管组与Ⅰ、Ⅱ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肿瘤置管非血栓形成组置管前、后相关参数异常率增加。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处于高凝状态,行静脉置管术时,血栓风险加大,与肿瘤分期关系密切;置管前相关参数异常者血栓发生率高,Fib、D-dimer及PLT可用于血栓早期风险提示。
- 陈艳郭俊英陈德东陈燕
- 关键词:血小板计数恶性肿瘤静脉置管血栓
- 改良XELIRI方案治疗晚期胃癌21例疗效分析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观察依立替康联合卡培他滨(希罗达)一线治疗晚期胃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依立替康(CPT-11)180mg/m2加生理盐水250ml,第1天静脉滴注30-90min;卡培他滨(希罗达)1000mg/m2,每天两次,从第1天到第10天;14d为1个周期,4个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21例患者中,获得完全缓解(CR)2例,占9.5%;部分缓解(PR)7例,占33.3%;稳定(SD)8例,占38.1%;进展(PD)4例,占19.1%。总有效率RR(CR+PR)为42.8%(9/21)。不良反应主要为恶心呕吐、骨髓抑制、腹泻、手足综合征及脱发等。结论依立替康联合卡培他滨(希罗达)一线治疗晚期胃癌疗效较高,安全性好。
- 陈艳江川李成贻
- 关键词:晚期胃癌伊立替康卡培他滨化学治疗
- 化疗对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甘油三酯及总胆固醇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化疗对浸润性乳腺癌患者血清甘油三酯及总胆固醇水平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107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清甘油三酯及总胆固醇水平的变化进行分析,同时收集107例女性健康体检资料作为对照组分析。结果化疗前升高者化疗后甘油三酯水平继续升高(P<0.05),胆固醇水平先下降(P<0.05),后升高至化疗前水平;化疗前水平正常者,化疗后81.0%的患者血清甘油三酯升高,17.7%的患者胆固醇升高。结论血清甘油三酯及总胆固醇水平升高可能为浸润性乳腺癌发病的不良因素之一,化疗可导致甘油三酯及总胆固醇升高,化疗期间及化疗后需注意控制甘油三酯及总胆固醇水平。
- 丁芳吴良华钟家毅陈艳吴振添
- 关键词:乳腺癌甘油三酯总胆固醇
- 42例老年乳腺癌的新辅助内分泌治疗
- 2012年
- 目的探讨老年乳腺癌患者对内分泌治疗的反应。方法 2007年10月至2012年6月我科收治的老年乳腺癌患者,共42例。激素受体阳性,口服来曲唑2.5mg,每天1次。用药时间为3~8个月。结果 42例患者新辅助内分泌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1.4%,其中CR 1例,PR 29例,SD 12例,无进展病例。结论新辅助内分泌治疗疗效高,副反应轻,老年乳腺癌患者可耐受。
- 李成贻江川陈艳汤宁文杨徐雄
- 关键词:乳腺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来曲唑
- 肝癌患者测定D二聚体定量及抗凝血酶活性的临床应用研究被引量:11
- 2013年
- 目的检测不同肝功能损伤及并发癌栓的肝癌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D-dimer,D-D)含量以及抗凝血酶(antithrombin,AT)活性,探讨两者在肝癌患者中的关系及临床应用。方法采用法国Stago公司STA-R Evolution全自动血凝仪对182例肝癌(包括肝癌合并肝硬化、癌栓)患者、26例慢性肝病患者、3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D-D含量以及AT活性的检测。结果肝癌组、慢性肝病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慢性肝病、肝癌Ⅰ、Ⅱ期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肝癌Ⅱ、Ⅲ、Ⅳ期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合并肝硬化代偿组与合并肝硬化失代偿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与肝癌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合并门静脉癌栓组与肝癌无癌栓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肝癌患者血浆中D-D含量及AT活性与肝功能损伤程度呈正相关。定期监测D-D及AT活性对肝癌患者癌栓形成的评估有参考价值。
- 陈艳陈燕陈德东
- 关键词:D二聚体抗凝血酶肝癌肝硬化
- 46例局部晚期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被引量:10
- 2009年
- 目的观察多西紫杉醇+表阿霉素+环磷酰胺联合(TAC方案)新辅助化疗在局部晚期乳腺癌治疗巾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46例未经治疗的Ⅱb~ⅢC期的局部晚期乳腺癌(包括炎性乳腺癌)接受TAC方案的新辅助化疗。TAC方案:多两紫杉醇75mg/m^2静脉滴注,d1;表阿霉素75mg/m^2静脉注射,d1;环磷酰胺500mg/m^2静脉注射,d1;21d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入组患者化疗前均接受肿瘤原发灶空芯针穿刺活检并获得病理组织学确诊。结果TAC方案新辅助化疗在局部晚期乳腺癌的治疗中总有效率80.4%,其中临床完全缓解15.2%(7/46),临床部分缓解65.2%(30/46),病理完全缓解8.3%(4/46)。主要的毒副反应为白细胞减少、脱发和恶心呕吐,发生肺栓塞1例,无败血症和死亡病例。结论TAC方案新辅助化疗在局部晚期乳腺癌的治疗中疗效显著,耐受性好。
- 李成贻陈艳洪永强王强侯芃芬顾伟青黄小芳
- 关键词: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TAC方案
- 基底样乳腺癌与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分析基底样乳腺癌与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筛选出29例基底样乳腺癌;分析三阴性乳腺癌、基底样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组织学特点,对比三阴性乳腺癌中基底样乳腺癌与非基底样乳腺癌的组织学分型及分级,并分析CK5/6、CK14用于从三阴性乳腺癌中筛选基底样乳腺癌的临床价值。结果三阴性乳腺癌与基底样乳腺癌具有相似的临床病理特点,如淋巴结转移率、肿瘤直径、发病部位,及组织学特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阴性乳腺癌中基底样乳腺癌与非基底样乳腺癌的组织学分型及分级亦相似,但基底样乳腺癌Ⅱ级、Ⅲ级非特殊浸润性癌比例显著高于非基底样乳腺癌,且非基底样乳腺癌Ⅱ级、Ⅲ级浸润小叶癌比例显著高于基底样乳腺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底样乳腺癌高度表达CK5/6、CK14,利用CK5/6、CK14单独从三阴性乳腺癌中筛选基底样乳腺癌分别占75.86%、79.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联合使用占96.67%,且CK5/6与CK14呈正相关(r=0.541,P<0.05)。结论基底样乳腺癌与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大部分重叠,CK5/6、CK14可作为从三阴性乳腺癌中筛选基底样乳腺癌的标记物。
- 陈艳葛玲徐丽艳周智俊杨金镇
- 关键词:三阴性乳腺癌临床病理
-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 2016年
-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011年2月-2015年10月我院普外科收治并手术治疗的52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组织病理学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2例胃癌患者癌组织及其中28例远癌正常胃组织中EGFR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EGFR与远癌正常胃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6.2%和21.4%,癌组织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胃组织(P〈0.05);临床病理特征分析显示癌组织中EGFR阳性表达与患者肿瘤的大小、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EGFR阳性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7.2个月,显著低于阴性患者25.4个月(HR=2.01,95%CI:1.22~3.84,P〈0.05)。结论:EGFR蛋白在人胃癌各级组织中表达率较高,阳性与胃癌患者的预后不良有关。
- 徐丽艳杨金镇葛玲陈艳周智俊杨清云郑凤春柳淑静陈奋发
- 关键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胃癌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