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江 作品数:33 被引量:598 H指数:14 供职机构: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生物学 历史地理 天文地球 农业科学 更多>>
三门峡南交口遗址仰韶文化稻作遗存的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16 2000年 魏兴涛 孔昭宸 刘长江关键词:仰韶文化 西周王朝早期的东方军事重镇:山东高青陈庄遗址的古植物证据 被引量:22 2011年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西周王朝因其广封诸侯、扩大统治疆域而著称.山东地区号称"齐鲁之邦",即是源于西周初年分封的齐国和鲁国.然而,由于受到文献和考古资料的限制,这段历史中西周王朝经略东方、分封齐国的历史,却一直扑朔迷离.山东高青陈庄西周城址和车马坑、祭坛等重要遗迹及带铭文青铜器的发现,引起了学术界对西周王朝前期历史和齐国早期历史研究的强烈关注,其中的关键之一就是对该城址性质的认识.由于直接说明城址性质的材料有限,目前关于城址性质的认识存在严重分歧.保留在古代遗址中的植物遗存是研究遗址性质及功能的重要资料,陈庄遗址系统的植物考古研究显示,城址中保存了丰富的优良牧草草木樨属种子,结合车马坑等考古发现,我们推测这些草木樨属植物可能是战马的饲料,这一研究结果支持了陈庄城址可能是西周王朝早期东方军事城堡的观点. 靳桂云 郑同修 刘长江 王传明 高明奎关键词:军事重镇 汉阳陵外藏坑农作物遗存分析及西汉早期农业 被引量:42 2009年 利用植硅体分析与炭化植物种子形态分析,对汉阳陵外藏坑DK15出土的距今2000多年前的农作物遗存进行了分析鉴定.分析结果表明,此外藏坑粮仓中的农作物包含了粟(Setaria italica)、黍(Panicum miliaceum)、稻(Oryza saliva)以及藜属(初步鉴定为杖藜Chenopodium giganteum)的大量种子.这些农作物反映了当时西汉早中期陕西关中地区主要的农作物(谷物与蔬菜).以前从考古遗址中获得的藜属种子都是零星的,归为伴人杂草.此次汉阳陵出土的大量藜属种子,是考古中的首次发现,也第一次用实物资料证明了藜属作为经济作物的悠久历史.由于西汉从汉武帝时才开始在关中大力推广小麦种植,所以外藏坑中缺少小麦遗存有可能至少反映了汉景帝离世(141 cal a BC)前,小麦在关中地区民众日常生活与农业经济中的从属地位. 杨晓燕 刘长江 张健平 杨武站 张小虎 吕厚远关键词:汉阳陵 滕州庄里西遗址植物遗存及其在环境考古学上的意义 被引量:4 1999年 膝州市姜屯镇庄里西遗址(35"03'19"N,117"03'16"E,海拔55.sin),是一处高出周围地面sin以上的台地。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了初步的考古钻探和发掘,现已发现龙山文化时期的房址5座、灰坑140余个,从中出土了大量陶器、石器、骨器和蚌器。从出土文化遗物?.. 孔昭宸 刘长江 何德亮关键词:古环境 考古学 古植物 中国北方现代粟、黍及其野生近缘种的淀粉粒形态数据分析 被引量:46 2010年 对来自中国北方不同区域的9个粟(Setaria italica)样品及其野生祖本青狗尾草(Setaria viridis)的7个样品,9个黍(Panicum miliaceum)样品及其近缘野生种糠稷(Panicum bisulcatum)和野黍(Eriochloa villosa)样本各1个,共27个样品进行了淀粉粒分析。针对每个样品,统计100~200颗淀粉粒粒径数据,100颗形态特征数据,在此基础上初步明确了5种植物淀粉粒如下判别特征:1)5种淀粉粒中,除野黍淀粉粒为小粒径(X=4.8±0.8μm)的椭球形和球形外,其余4种淀粉粒都以多面体为主,球形或近球形为辅,脐点居中开放,黍、粟、青狗尾草和糠稷淀粉的平均粒径分别为(?)=7.3±1.4μm,(?)=9.9±2.3μm,(?)=7.7±1.4μm和(?)=6.9±1.2μm。2)粒径大于12μm的淀粉粒一般不是黍的淀粉粒。3)粒径大于14μm的淀粉粒99.9%来自粟。3)粒径小于11μm的淀粉粒,如果超过40%的淀粉粒表面无裂隙,极有可能为黍属的淀粉粒;如果有超过30%的淀粉粒表面具有裂隙,则非常有可能来自狗尾草属。4)近乎45%的粟淀粉粒粒径处于11~14μm,而只有约4%的青狗尾草淀粉粒粒径位于这一区间。如果粒径在11~14μm的淀粉粒含量超过获得淀粉粒总量的4%,则其中很可能包含有粟的淀粉粒。以上标准在鉴定时还需要综合考虑。高粱(Sorghum bicolor)与薏米(Coix chinensis)在粒径和形态上与狗尾草属和黍属有部分重合,但大部分高粱的淀粉粒具有层纹,薏米则有30%的粒径大于14μm,与粟只有5%的淀粉粒位于这一粒径范围有很大的区别。通过研究发现,在现阶段,典型黍亚科(Panicoideae)种类淀粉形态在统计上的区别是明显的,但仅依靠少量颗粒特征进行区分是困难的,如何把现代淀粉特征准确应用到考古样品的鉴定中,还有待更多的淀粉埋藏学研究。目前,针对粟、黍及其野生近缘种的鉴别,植硅体分析的效果明显好于淀粉粒分析。 杨晓燕 孔昭宸 刘长江 葛全胜大地湾遗址农业植物遗存与人类生存的环境探讨 被引量:48 2004年 本文依据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不同文化期农业植物遗存的形态鉴定及数量统计 ,表明遗址中最早出现 ( 780 0aBP - 735 0aBP)的是黍 ,尔后黍渐少 ,粟渐多。结合孢粉分析等相关环境考古学研究资料的证据 ,讨论了位于渭河上游葫芦河流域的先民们在 80 0 0aBP - 5 0 0 0aBP的经济活动及环境变化。 刘长江 孔昭宸 朗树德关键词:大地湾遗址 仰韶文化 植物遗存在“贾湖文化”研究中的意义及其再思考 2024年 触及人类起源、文化起源和文明起源研究的命题,总要涉及到古人类与古代先民生存的自然环境、生业方式、饮食结构及其文明化的进程。这些成为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的研究者们进行相互交叉研究的热点,亦是其难点。漯河市舞阳县贾湖文化遗址,地理坐标为东经118度40分。 孔昭宸 刘长江 张居中关键词:贾湖文化 文明起源 文化起源 文明化 饮食结构 植物遗存 毒麦和波斯黑麦草稃片的微形态比较 1995年 毒麦和波斯黑麦草稃片的微形态比较刘长江(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100044)毒麦LoliumtemulentumL.属于黑麦草属,禾本科,颖果中含有毒麦碱(Temuline,C7H12N2O)等多种生物碱,混入粮食或饲料中能引起人、畜和家禽中毒。自19... 刘长江关键词:毒麦 植物检疫 植物种子形态分类研究术语Ⅰ——种子各组成部分 被引量:9 1989年 种子在植物分类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研究种子的形态和分类,以及对其规律性的认识,将有助于植物系统和分类正确概念的形成。同时,又是种子生物学中各领域研究的基础。对种子形态分类研究的意义,更在于它的实用价值。从农、林及园艺引种、种子及粮食检验,植物检疫、外贸、医药、法医、地质、考古和动物摄食研究等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有关种子的鉴定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都直接或间接地有着重大的经济意义、社会意义或理论价值。许多事实表明。 刘长江关键词:植物 种子 中国考古遗址植物遗存与原始农业 被引量:36 2003年 通过对中国新石器时代遗址中不同文化期所取得的较为丰富的植物遗存 (主要是种子、果实 )的分析 ,可看出在 1 0KaBP以来历史气候的变化 ,并为探讨原始农作物的起源、分布和传播途径以及人地关系 ,提供重要的历史背景资料 ,进而揭示中国原始农作物的悠久性、多样性和广布性。 孔昭宸 刘长江 张居中 靳桂云关键词:新石器时代遗址 植物遗存 气候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