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阳

作品数:12 被引量:66H指数:3
供职机构: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正己烷
  • 3篇乳腺
  • 3篇术后
  • 3篇切除
  • 3篇切除术
  • 3篇己烷
  • 3篇病理
  • 2篇乳腺癌
  • 2篇乳腺肿
  • 2篇乳腺肿瘤
  • 2篇食管
  • 2篇食管切除
  • 2篇食管切除术
  • 2篇食管切除术后
  • 2篇手术
  • 2篇手术治疗
  • 2篇切除术后
  • 2篇染毒
  • 2篇肿瘤
  • 2篇组织病理

机构

  • 12篇广州市第十二...
  • 3篇暨南大学
  • 2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河南省眼科研...

作者

  • 12篇刘阳
  • 4篇陈瑛
  • 3篇唐福星
  • 3篇程欣
  • 3篇徐锦堂
  • 2篇麦子健
  • 2篇王立国
  • 1篇刘移民
  • 1篇赵亚娟
  • 1篇袁丽玲
  • 1篇刘超
  • 1篇陆路
  • 1篇刘薇薇
  • 1篇卢吉灿
  • 1篇杨国华
  • 1篇孙玉琦

传媒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中华劳动卫生...
  • 1篇中国工业医学...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眼科研究
  • 1篇眼外伤职业眼...
  • 1篇广州医药
  • 1篇中华今日医学...
  • 1篇中华综合医学...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09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无创正压通气在尘肺患者行大容量全肺灌洗术后的应用
2014年
将进行大容量全肺灌洗术的20名壹期尘肺患者术后分为使用无创正压通气(BiPAP组)与未使用无创正压通气(对照组)进行比较,发现BiPAP组患者肺部啰音消失时间比对照组短(F=26.299,P<0.001);BiPAP组的患者术后2 d PaCO2较对照组低(F=4.681,P<0.05),PaO2较对照组高(F=5.755,P<0.05),提示术后使用无创正压通气能更快地改善患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情况。
麦子健袁丽玲刘薇薇刘阳刘移民
关键词:无创正压通气尘肺大容量全肺灌洗术
食管切除术后胸内吻合口漏的临床分析
2005年
目的探讨食管切除术后胸内吻合口漏的病因、治疗及预防。方法412例食管切除术中15例发生吻合口漏,9例行非手术治疗,6例行手术治疗。结果行非手术治疗的9例吻合口漏中,7例治愈,2例死亡;行手术治疗的6例中,3例治愈,2例死亡,1例放弃治疗自动出院。结论食管切除术后胸内吻合口漏死亡率高,积极采取防范措施可降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
刘阳王立国
关键词:食管切除吻合口漏病因
乳腺叶状囊肉瘤27例临床分析
2003年
目的:总结乳腺叶状囊肉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乳腺叶状囊肉瘤患者的诊断、治疗及随访结果。结果:27例乳腺叶状囊肉瘤患者,行局部扩大切除5例,象限切除3例,单纯乳腺切除13例,根治性乳房切除1例,单纯乳腺切除+腋窝淋巴结清扫术5例。随访时间1~12年(中位时间6.2年)。5年生存率为88.9%。5年局部复发率为22.2%。结论:乳腺叶状囊肉瘤的可靠诊断方法是病理组织学检查。单纯乳腺切除术可降低良性乳腺叶状囊肉瘤的复发及恶变几率。恶性乳腺叶状囊肉瘤的预后与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是否有隔处转移及手术切除是否彻底有关。
刘阳
关键词:乳腺肿瘤叶状囊肉瘤手术治疗穿刺活检B超检查
食管切除术后胸内吻合口漏的诊治
2003年
目的:探讨食管切除术后胸内吻合口漏的病因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吻合口漏的诊治方法。结果:15例吻合口漏经治疗10例治愈,4例死亡,1例放弃治疗自动出院。结论:根据吻合口漏的具体情况,采取手术或非手术治疗可降低死亡率。
刘阳
关键词:食管切除术后并发症病因
尘肺全肺大容量灌洗的改良操作方法被引量:11
2019年
目的通过改良尘肺全肺大容量肺灌洗(whole-lung lavage,WLL)操作方法,减少原有操作方法不良反应,并验证改良方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全身麻醉下尘肺WLL患者40例,随机分成A组(观察组)和C组(对照组),每组20例。全部患者实行非双肺同期肺灌洗术。常规监护并麻醉诱导、插入39Fr左支气管导管并纤维支气管镜定位,验证气密性。每位患者双侧肺分别灌洗时间间隔为3 d。A组患者采用每次灌注灌洗液1000 mL,先负压吸引500 mL后,实施灌洗侧机控正压单肺通气5次,然后继续负压吸引灌洗液残液。待灌洗液残液无明显残余,进行第二次灌洗操作程序,直到灌洗液清亮的处理方案;C组应用传统WLL操作方法即每次灌注灌洗液1000 mL,并负压吸引灌洗液,于灌洗第3、6、9、12次进行机控正压通气并负压吸引灌洗液,直到灌洗液清亮。两组患者灌洗结束后均采用负压吸引灌洗液残液、呼气末正压通气、应用扩张支气管药物等方法促进灌洗侧肺功能恢复。于灌洗操作结束后60 min停用全部麻醉药品,复苏并拔管。记录患者灌洗液变清亮的灌洗次数、灌洗手术操作时间、最低血氧饱和度、手动辅助通气提升血氧饱和度、恢复双肺通气操作次数,气道压力监测参数,血气分析指标,残液量,术后咳痰量、术后第24小时动脉血气分析参数。结果A组病例灌洗操作次数、手动辅助提升血氧饱和度和恢复双肺通气次数均明显少于C组(P<0.05),并较好保证安全范围的氧合水平,降低高碳酸血症发生概率。A组相较C组气道峰压、气道平台压在灌洗结束、气管拔管前时点显著降低(P<0.05)。A组术后灌洗液残液量、咳痰量少于C组(P<0.05);并且术后第24小时时点A组PaO2优于C组(P<0.05)。结论通过改良尘肺WLL方法,能够减少肺灌洗次数、手动辅助通气提升血氧饱和度操作次数和双肺通气次数,保持良好氧合和安全血
刘超赵亚娟孙玉琦卢吉灿刘阳
关键词:尘肺全身麻醉单肺通气
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疗效观察
2016年
目的研究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疗效。方法病例资料来源于我院2012年3月~2014年10月收治的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的65例患者,根据密封信封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保留组和非保留组。非保留组术中将肋间臂神经切除;保留组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失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异常感觉皮肤面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生活质量水平。结果保留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失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均与非保留组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留组患者异常感觉皮肤面积低于非保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保留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非保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保留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明显高于非保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疗效确切,可有效避免腋窝和上臂等部位皮肤感觉障碍的出现,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术后生活质量的提升,值得推广。
麦子健刘阳
关键词:保留肋间臂神经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疗效
正己烷中毒大鼠角膜神经组织损伤的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研究正己烷染毒大鼠角膜神经和角膜组织的损伤。方法将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正己烷染毒组。采取静式吸入染毒方式,正己烷浓度为35.2g/m^3,染毒1、3、7、14d后处死大鼠,对照组为吸入空气的空白对照。采用氯化金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正己烷对角膜神经的损害,同时观察角膜组织病理学和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染毒各组大鼠全血中正己烷的平均浓度分别为(242.91±59.68)、(668.77±221.74)、(1021.21±545.71)、(1140.42±468.44)μg/L,随染毒时间延长呈梯度上升。正己烷染毒7和14d,大鼠角膜神经纤维稀疏、变细,中央神经网密度下降;电子显微镜下可见,角膜上皮内神经末梢轴膜不完整,轴浆部分溶解或空泡样改变,轴浆内微管和小泡减少。染毒14d,大鼠角膜上皮细胞微绒毛减少,部分基底细胞出现核固缩或核内空泡,线粒体水肿或消失。结论正己烷可造成大鼠角膜神经和角膜组织的明显损害,将导致角膜功能异常。
陈瑛程欣唐福星刘阳徐锦堂
关键词:角膜组织病理
小梁切除术应用丝裂霉素C联合可调整缝线被引量:22
2004年
目的 评价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和可调整缝线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效果。方法 首次接受小梁切除术的病例 5 8例 ( 70眼 ) ,术中丝裂霉素C的浓度为 0 2~ 0 3mg/mL ,时间为 2~ 4分钟 ;巩膜瓣两侧作 2条可调整缝线。临床观察指标包括术后眼压、滤过泡和并发症。结果 所有病例平均随访 8 3± 1 5月 ,术后各时期的眼压与术前眼压比较均明显下降 ;术后 1年 ,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为 82 86% ;无低眼压性黄斑病变等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联合可调整缝线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的眼内压 。
陈瑛杨国华刘阳
关键词: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丝裂霉素C可调整缝线
正己烷染毒大鼠结膜及泪腺损伤的组织病理学和超微结构观察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研究正己烷染毒大鼠结膜和泪腺组织的损伤。方法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染毒组。采取静式吸入染毒方式,正己烷浓度为35.2g/m3,染毒1、3、7、14d后处死大鼠,对照组为吸入空气的空白对照。观察结膜和泪腺组织的组织病理学和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染毒7d和14d大鼠结膜上皮细胞微绒毛减少。部分基底细胞出现核固缩和核内空泡,线粒体水肿、缩小或消失。染毒14d大鼠结膜杯状细胞明显减少。正己烷染毒大鼠的泪腺细胞出现水肿和淋巴细胞浸润。结论正己烷染毒大鼠的结膜和泪腺组织出现明显的损害,将会影响正常泪膜稳定性的维持,导致眼表疾病的发生。
陈瑛刘阳唐福星程欣徐锦堂
关键词:正己烷结膜泪腺组织病理超微结构
创伤性膈疝的诊断与治疗(附34例分析)
2004年
目的分析创伤性膈疝的发病因素,讨论其早期诊断及治疗的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34例创伤性膈疝病例资料。结果本组病例术前确诊26例(76.5%),漏诊6例(17.6%),剖腹探查术中漏诊2例(5.9%)。33例(97.1%)治愈,1例(2.9%)死亡。结论创伤性膈疝早期易误诊、漏诊。早期诊断、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重视全身整体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刘阳陆路
关键词:创伤性横膈疝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