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兴华
- 作品数:5 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肺炎链球菌转化模型的建立被引量:6
- 2008年
- 目的:建立一种更加稳定、高效的肺炎链球菌实验室转化模型,以便于对该菌的各种目的基因进行重组改造.方法:分别用改进方法和既往方法制备肺炎链球菌感受态细胞,转化外源DNA,获取发生了转化的菌株,通过抗生素培养基培养和PCR鉴定是否发生转化;并计数抗生素筛选平板上的转化菌落,比较两者的转化率,以确定更佳的转化模型.结果:肺炎链球菌334菌株、31203菌株用改进方法的转化率分别为(0.89±0.20)%,(0.71±0.10)%,高于既往方法的转化率[分别为(6.2±1.4)×10-3%,(5.7±1.1)×10-3%],构建了肺炎链球菌感受态缺陷菌株,建立了改进的肺炎链球菌实验室转化模型.结论:改进的转化模型实现了稳定的肺炎链球菌实验室转化,能方便研究者对该菌进行各种遗传操作,为深入研究其致病的分子机制提供了一个技术平台.
- 赵清李南张雪梅胥文春朱兴华张群尹一兵
- 关键词:肺炎链球菌细菌感受态
- 操纵子comCDE调控肺炎链球菌转化的分子机制研究
- 2009年
- 目的:探讨操纵子comCDE对调控肺炎链球菌转化的分子机制。方法:将D39野生菌株与comE基因缺陷菌株(△comE)分别用感受态刺激因子(Competence-stimulating peptide,CSP)诱导转化,记录不同时间点的转化率,并采用FQ-PCR技术检测其comE的mRNA表达水平,并通过双向电泳及图像分析比较CSP诱导后不同时间点的蛋白质表达谱差异及野生菌株与△comE菌株的蛋白质表达谱差异。结果:D39菌株在CSP诱导后不同时间点都能发生转化,其中0 min时转化率最高,其comE的mRNA表达量在CSP诱导10 min后表达显著增加,20 min时迅速回落(P<0.05)。△comE菌株不能被CSP诱导发生转化。蛋白质组学研究显示,△comE菌株有6个蛋白较D39菌株的表达量显著增加;CSP诱导10 min时有6个蛋白表达显著增加,而在20 min时又迅速回落;二者有2个蛋白相同;有1个蛋白在加入CSP后表达显著降低。结论:基因comE的存在是CSP诱导转化必需的,CSP诱导转化可能有非comE依赖途径,而comE可能有除转化以外调控功能,且不依赖于CSP。
- 袁泰先朱兴华吴凯峰尹楠林胥文春王虹尹一兵张雪梅
- 关键词:肺炎链球菌双向凝胶电泳
- comE基因的表达水平与肺炎链球菌的转化率相关性研究
- 2009年
- 目的:探讨肺炎链球菌感受态形成关键基因comE的表达对肺炎链球菌转化的影响.方法:构建肺炎链球菌基因comE的缺陷菌株,将野生菌株与缺陷菌株分别进行自然转化和感受态刺激因子(CSP)诱导转化,记录不同时间段的转化率,并采用FQ-PCR技术检测其comE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comE基因缺陷菌株的自然转化和CSP诱导转化率都为0,且检测不到comE的mRNA表达.R6野生菌株的自然转化率在细菌密度A550 nm为0.3左右时最高,comEmRNA的表达水平与其转化率的相关系数为0.244.D39在不同浓度CSP的诱导下都能发生转化,但CSP浓度为100μg/L时的转化率高于10,1000μg/L两个诱导浓度.100μg/L CSP诱导10 min时comEmRNA的表达量较基础水平显著增高(P<0.05).10,1000μg/L CSP诱导时,其不同时间comEmRNA的表达量与其转化率相关性差.100μg/L CSP诱导时,其转化率与0,20 min时comEmRNA表达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66和0.9984;与10 min时comEmRNA表达量的相关系数为0.7950.结论:不管是自然转化还是CSP诱导转化,comE的表达都是必需的,但其表达水平与细菌的自然转化率无显著相关性.CSP诱导转化的最佳浓度为100μg/L,此时的转化率与comEmRNA的基础表达量显著相关,而在10,1000μg/L的CSP诱导时不存在这种相关性.
- 朱兴华吴凯峰尹楠林庞丹胥文春王虹尹一兵张雪梅
- 关键词:链球菌肺炎COME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 基因comE对肺炎链球菌转化率影响机制的研究
- 转化是细菌基因重组最常见的方式之一,转化的结果可使细菌的染色体整合上外源DNA,从而使其某些生物学特征发生变化,并能代代遗传。大量研究证明细菌的转化与其进化、毒力因子和耐药性等生物学性状的表达密切相关。同时转化也成为实验...
- 朱兴华
- 关键词:肺炎链球菌COME双向电泳
- 文献传递
- clpP基因缺陷对肺炎链球菌毒力表达降低的研究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探索clpP基因缺陷对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S.pn)毒力的影响。方法用长臂同源多聚酶链式反应(LFH-PCR)方法失活clpP基因,用PCR、Western blot鉴定缺陷菌株,通过RT-PCR分析自溶素(major autoly-sin A,lytA)、表面黏附A(pneumococcal surface adhesion A,psaA)、溶血素(pneumolysin,ply)和胆碱结合蛋白A(cholinebinding protein A,cbpA)的表达,并通过动物实验观察clpP基因缺陷株毒力改变情况。结果RT-PCR显示clpP缺陷株的4个毒力因子mRNA表达水平均低于野生菌,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小鼠毒力实验表明野生菌株半数致死时间为22h,而缺陷株半数致死时间为8d,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缺陷菌在小鼠体内被清除速度也显著快于野生菌株(P<0.05)。结论clpP基因缺陷使S.pn多种毒力因子表达减弱,毒力降低。
- 张群胥文春尹一兵朱兴华李有强张雪梅
- 关键词:肺炎链球菌毒力因子热休克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