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勤
- 作品数:10 被引量:13H指数:3
-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重庆市教委科研基金教育部“春晖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 铜(Ⅱ)-氟喹诺酮类抗生素螯合物与虎红体系的吸收和共振瑞利散射光谱及其分析应用研究被引量:4
- 2012年
- 在pH 4.2~4.8的B-R缓冲介质中,莫西沙星(MXFX)和加替沙星(GTF)等氟喹诺酮类抗生素(FLQs)能与铜(Ⅱ)形成螯合阳离子,进一步与虎红(Tf)阴离子通过静电引力和疏水作用形成FLQs∶Cu(Ⅱ)∶Tf为1∶1∶1的离子缔合物,体系反应导致共振瑞利散射(RRS)显著增强并出现新的RRS光谱。两种药物的反应产物具有相似的光谱特征,最大RRS峰位于373 nm处,并在590 nm处有1个较小的散射峰。在373 nm处一定浓度的抗生素与散射增强(ΔI)成正比,MXFX和GTF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31~7.8 mg/L和0.029~9.0 mg/L。据此建立了测定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新方法,方法用于胶囊和人尿液中FLQs的测定并取得满意结果。同时对反应机理及RRS增强原因进行了讨论。
- 刘弘李勤杨季冬
- 关键词:莫西沙星加替沙星共振瑞利散射
- 铜(Ⅱ)-氟喹诺酮类抗生素螯合物与虎红体系的吸收和共振瑞利散射光谱
- 在pH 4.2~4.8的BR缓冲介质中,氟喹诺酮类抗生素(FLQs)能与铜(Ⅱ)形成螫合阳离子,又与虎红(Tf)阴离子通过静电引力和疏水作用形成FLQs:Cu(Ⅱ):Tf为1:1:1的离子缔合物,体系反应导致共振瑞利散射...
- 杨季冬李勤
- 关键词:共振瑞利散射氟喹诺酮类抗生素
- 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与赤藓红的共振瑞利散射光谱研究及其分析应用被引量:3
- 2011年
- 在pH4.0~5.0的BR缓冲介质中,赤藓红(Ery)与莫西沙星(MXFX)和加替沙星(GTF)等氟喹诺酮类抗生素(FLQs)相互作用形成1:1离子缔合物,体系反应导致共振瑞利散射(RRS)显著增强并出现新的RRS光谱。两种药物的反应产物具有相似的光谱特征,最大散射波长位于568nm处,并在342nm和378nm处有2个较小的散射峰。在342nm处一定浓度的抗生素与散射增强成正比,两种氟喹诺酮类药物的线性范围分别是0.02~2.7μg/mL(MXFX)和0.06~10.2μg/mL(GTF)。据此建立了测定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新方法,已用于胶囊和人尿液中的FLQs测定,并对反应机理和RRS增强的原因作了讨论。
- 李勤周尚杨季冬
- 关键词:莫西沙星加替沙星赤藓红共振瑞利散射
- 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与磷钨酸体系的共振瑞利散射光谱研究及其分析应用被引量:5
- 2011年
- 在5.0mol/L的HCl缓冲介质中,磷钨酸(Pwa)与莫西沙星(MXFX)和加替沙星(GTF)等氟喹诺酮类抗生素(FLQs)相互作用形成摩尔比1:1离子缔合物,导致体系的共振瑞利散射(RRS)显著增强并出现新的RRS光谱。MXFX和GTF的反应产物具有相似的光谱特征,最大散射波长位于320nm附近,且药物浓度与散射增强(ΔI)成正比,2种氟喹诺酮类药物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25~6.0mg/L(MXFX)和0.023~9.0mg/L(GTF)。据此可建立用于测定氟喹诺酮类药物的简捷快速灵敏的新方法,方法用于胶囊和人尿液中的FLQs测定并取得满意结果。并对反应机理和RRS增强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 李勤周尚杨季冬
- 关键词:莫西沙星加替沙星磷钨酸共振瑞利散射光谱
- “双减”政策下初中校内课后服务成效提升研究——以S中学为例
- “双减”政策的全面实施对中小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学生、家长、学校乃至整个社会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此背景下,如何切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与校外培训负担,为学生提供真正有质量的课后服务,是学校和教师需要认真思考...
- 李勤
- 关键词:满意度
- 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与磷钨酸体系的共振瑞利散射光谱研究
- 在酸性缓冲介质中,磷钨酸(Pwa)与莫西沙星(MXFX)和加替沙星(GTF)等氟喹诺酮类抗生素(FLQs)相互作用形成1:1离子缔合物,则反应体系的共振瑞利散射(RRS)显著增强并出现新的RRS光谱。两种药物的反应产物具...
- 李勤周尚杨季冬
- 关键词:莫西沙星加替沙星磷钨酸共振瑞利散射光谱
- 文献传递
- 铜(Ⅱ)-氟喹诺酮类抗生素螯合物与虎红体系的吸收和共振瑞利散射光谱
- 在pH 4.2~4.8的BR缓冲介质中,氟喹诺酮类抗生素(FLQs)能与铜(Ⅱ)形成螯合阳离子,又与虎红(Tf)阴离子通过静电引力和疏水作用形成FLQs:Cu(Ⅱ):Tf为1:1:1的离子缔合物,体系反应导致共振瑞利散射...
- 杨季冬李勤
- 关键词:莫西沙星加替沙星共振瑞利散射
- 文献传递
- 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与磷钨酸体系的共振瑞利散射光谱研究
- 在酸性缓冲介质中,磷钨酸(Pwa)与莫西沙星(MXFX)和加替沙星(GTF)等氟喹诺酮类抗生素(FLQs)相互作用形成1:1离子缔合物,则反应体系的共振瑞利散射(RRS)显著增强并出现新的RRS光谱。
两种药物...
- 李勤周尚杨季冬
- 关键词:莫西沙星加替沙星磷钨酸共振瑞利散射光谱
- 文献传递
- 共振散射比率法研究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磺酸钠与奎尼丁的相互作用
- 2011年
- 在pH 1.81的B-R缓冲介质中,由十二烷基磺酸钠(SDBS)与奎尼丁的相互反应导致其分别在278.0,377.0 nm两波长处所测得的共振散射信号(I)大大增强。当SDBS的浓度为3.0×10^(-4)mol·L^(-1)时,分别在上述两波长处测得的共振散射强度值(I_(278.0)及I_(377.0))与相应的奎尼丁浓度依次在0.067~40,0.062~40μmol·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其检出限(3σ)分别为6.71,6.15nmol·L^(-1)。据此可作奎尼丁的单波长法共振散射光谱测定。进一步研究发现:如采用分别在240.0nm(波谷)及275.0nm(波峰)测得的共振散射强度的比率(即I_(240.0)/I_(375.0))作为参数,则其与奎尼丁浓度在0.007~75μmol·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且奎尼丁检出限(3σ)为0.691nmol·L^(-1)。由此可见,采用双波长测量技术的共振散射比率法测定奎尼丁的效果优于前者。
- 赵小辉杨季冬万邦江朱乾华黄果周尚李勤
- 关键词: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 分子光谱法测定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研究
- 分子光谱分析法是基于电磁辐射与物质分子作用时,物质内部发生了量子化的能级之间的跃迁,测量由此产生的吸收、反射或散射辐射的强度和波长的分析方法。它是鉴别和测定分子结构的重要手段,包括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红外吸收光谱、近红外...
- 李勤
- 关键词: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共振瑞利散射光谱金属离子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