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军
- 作品数:9 被引量:10H指数:1
- 供职机构:临沂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 清初顾黄王性情诗学的文化内涵——以儒家风雅诗学复兴为背景被引量:1
- 2016年
- 清初学者开始有意识地扬弃明代文学思想的浮华、世俗、放纵成分,重新以儒家诗教指导评价文学创作,重构儒家诗学体系,儒家风雅诗学一度复兴。最值得注意的是三大思想家顾、黄、王。顾炎武希望以名教之倡导挽救世风,认为文学之价值在于明道,文学只有处于儒家道统之中才有意义。黄宗羲的诗学实为其社会理想的组成部分,其核心为性情论。王夫之强调诗的抒情性,将比兴视为诗之根本,以儒学传统为依托建立起自己的哲学体系和诗学体系。
- 李明军朱利侠
- 关键词:儒家诗学道统性情文化内涵
- “浓春烟景似残秋”--王士祯神韵诗学的时代文化意蕴被引量:1
- 2016年
- 王士祯继钱谦益之后,执诗坛之牛耳,被称为一代正宗。其于顺康时期文化融合转型之际,迅速完成了诗风转变,找到了最适宜的表达方式。王士祯将这种独特的表达方式归纳为神韵说。在凭借诗名得到康熙帝赏识后,王士祯逐渐淡化诗中让遗民文人产生联想的伤感,自觉向正统靠拢,有意识地为盛世鼓吹雅音。王士祯诗坛领袖地位之确立与其官位密切相关,因而受到赵执信的质疑。赵执信以儒家诗教为准则对王士祯神韵说的批评,可以说切中其要害。
- 李明军朱利侠
- 关键词:神韵说韵外之致儒家诗教
- 灵心、世运与文学——钱谦益的人生际遇与儒家诗学体系之构想被引量:1
- 2014年
- 钱谦益的文学理论和创作与其人生际遇紧密相关。钱谦益转益多师,在广泛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出奇,对有清一代诗风的确立起了先导作用。其对明代文学的总结批判,其性情、学问、世运参会之诗论,其对后起诗人的扶持,在明清易代之际皆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以其为中心而形成的虞山诗派,对清代前期文学影响甚大,其影响一直延续到清代中期。
- 李明军朱利侠
- 关键词:灵心诗史观
- 孔氏南宗失爵与原儒精神的复归
- 2024年
- 北宋末年孔氏南迁,定居衢州,建造家庙,不仅具有文化象征意义,而且孔氏族人积极参与文化教育和社会治理,对江南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促进了江南学术文化发展,同时也吸收了江南文化的因子,给传统儒学带来了新的因素,重视社会实践,崇尚礼让之风,由此形成了南宗孔氏文化。南宗让爵,作为一种历史叙事,实际上强调了礼让精神。失爵之后的南宗融入社会,大力投身文化教育,化民成俗,预示着原始儒家精神的复归。
- 李文静李明军
- 关键词:文化教育
- 怀柔文化政策影响下的清初词风嬗变——以朱彝尊、陈维崧为中心被引量:6
- 2014年
- 清代前期相对宽容的文化政策取得了成效,汉族知识分子的态度开始发生变化。朱彝尊诗词风格和文学思想之转变为文化政策影响文学的典型案例。朱彝尊博学鸿词试中第后,前期作品中所表现的出入之间的矛盾彷徨不复存在,其学习《乐府补题》所作的咏物词丧失了南宋遗民词的精神内核,远离了比兴寄托传统,其追求的"醇雅"实际上脱离了风雅精神。与浙西词派的兴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陈维崧和他所开创的阳羡词派。随着文化政策的变化,文风的推移,阳羡词派因词风不合时代精神变化之节拍而逐步走向衰落。
- 李明军
- 关键词:文化政策醇雅比兴寄托
- 清朝乾隆时期的文化政策与士人群体的分化
- 2016年
- 清代乾隆朝的文化政策承袭康熙朝的文治政策,又有新的变化。乾隆朝文化政策外宽松而实严厉,文字狱案数量最多。《四库全书》的编纂对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促成了考据学风的形成。科举制度对士风、文风的影响不可忽视,时文与古文的对立成为一种话语表述形式,诗文的言志传道作用得到前所未有的强调。道统、文统与政统的矛盾在乾隆时期变得更为突出,很多文人在经历出与入的矛盾彷徨后,选择了人格尊严和自由适意,儒家风雅诗教复兴由此终结。
- 李明军
- 关键词:文化政策《四库全书》科举制度士风
- “比兴”和“现量”——王夫之的道统观与比兴诗学的文化意义被引量:1
- 2011年
- 儒家风雅诗学之复兴和变异为清代前中期文学发展的一条清晰线索。儒家诗学复兴从清初开始,而王夫之为重要代表。王夫之以维护道统、延续文统为己任,以儒学传统为依托,建立起自己的哲学体系和诗学体系。王夫之严格区分诗与其他文体样式,强调诗的抒情性,将比兴视为诗之根本。比兴不仅为情感自然真实的表达方式,又为避免匿情、伪情的有效手段,更为使诗中之情超越一己私情之关键,为通过个人审美体验实现对人类普遍价值关怀之途径。
- 李明军
- 关键词:王夫之比兴现量道统
- 个体生存、道德保全和道统传承——明清之际遗民文人的人生困境和文化选择
- 2014年
- 明朝灭亡后,由于生存困境和思想矛盾,遗民文人的出入选择变得更为艰难。个体生存和道义坚守的矛盾表现为文化选择的困惑,比较典型的是屈大均的逃禅和归儒,归庄、傅山、吴嘉纪等人在生存困境中对不朽信念的坚执。以传统儒家精神为内核的道统成为文人精神世界的支撑。顾炎武希望以名教挽救世风,黄宗羲以私欲对抗腐败衰朽的君主制,恢复道统至高无上的地位。王夫之将道统置于治统之上。清初儒家风雅诗学的复兴就发生在这样的背景上。
- 李明军
- 关键词:道德人格道统文化选择
- “习行之学”与“六艺之教”——颜元学术思想的时代文化意义与文学表现
- 2013年
- 清代前期的思想家颜元从批评理学入手,探求儒家经典之原旨,以习行为中心构建了自己的思想体系。颜元强调外在的事功,将经世致用视为成为圣贤的条件,将"六艺"视为原始儒家思想的核心。在六艺之中,颜元又特别强调射和御,主张"文武相济"。颜元对儒家原始经义的探究在清代影响甚大。颜元所推崇的文武双全的豪杰,在通俗小说中有形象的表现,文人豪杰之事功在这些通俗小说中被发挥到了极致。在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中,"礼乐兵农"被视为挽救世运、世风的最后手段。
- 李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