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东杰
- 作品数:76 被引量:24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 一种扩散燃烧室及包括燃烧室的燃烧器系统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扩散燃烧室及其燃烧器系统,所述扩散燃烧室包括过渡筒、二次进风筒、三次进风过渡环,所述过渡筒后端连接二次进风筒的一端,二次进风筒的另一端连接三次进风过渡环的第一端,所述过渡筒上设置进风孔,所述二次进风筒设置...
- 吕志鸿王东杰刘海涛胡煦东靳雁松贾川贾大鹏李源浩
- 文献传递
- 一种特种车辆发动机排气发电系统及发电方法
- 一种特种车辆发动机排气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系统包括:压气机、换热器和发电机;所述压气机、换热器和发电机依次通过连接管连接形成布雷顿循环;所述压气机用于:对空气进行压缩并驱动空气单向流动;所述换热器用于:基于吸收...
- 谷操李源浩张敏刘洋王东杰靳雁松周丽胡煦东
- 文献传递
- 被动进气式自由活塞发电机设计与特性分析被引量:2
- 2013年
- 设计了一种采用轴向直流换气的被动进气式自由活塞直线发电机,阐述了其主要结构和工作原理,建立了动力学及热力学方程,实验验证了仿真模型的工作过程,分析了工作过程运动特性和相关结构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规律,为性能优化及样机设计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工作过程中,发动机换气持续时间约占全周期的58%,有利于新鲜充量进入到气缸;活塞运动曲线呈非对称状,在上止点加速度变化剧烈,需要加大燃烧放热速度来适应其变化;适当加大活塞质量及排气口开闭位置,减小点火提前位置和进气阀门的开启压力,可使样机具有较高的输出功率。
- 王东杰袁晨恒许大涛左正兴
- 关键词:自由活塞直线发电机运动特性
- 一种管间距和外径优化的燃烧余热换热装置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管间距和外径优化的燃烧余热换热装置,换热装置包括换热芯体,所述换热芯体包括盖板和多根换热管,所述换热管包括圆管,沿着烟气的流动方向,圆管设置为多排,所述圆管为错列结构,相邻圆管的圆心之间的间距为圆管外径的...
- 刘海涛王东杰吕志鸿胡煦东靳雁松贾川贾大鹏李源浩
- 文献传递
- 一种格栅分散换热结构的燃烧余热利用换热装置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燃烧余热利用换热装置,包括换热芯体,所述换热芯体设置在废气烟道内,所述换热芯体包括圆管,所述圆管垂至于废气流动方向布置,所述圆管内分段设置多个分散换热结构,所述分散换热结构包括芯体和外壳,所述芯体设置在外...
- 王东杰吕志鸿胡煦东刘海涛靳雁松贾川贾大鹏李源浩
- 文献传递
- 一种预混点火室及包括点火室的燃烧器系统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预混点火燃烧室及其燃烧器系统,所述预混点火室包括旋流发生板、分流装置和套筒,所述分流装置和套筒是同心圆布置,所述分流装置内设置旋流发生板,分流装置和套筒之间形成分流流道,所述分流流道的管壁上设置预混出风口...
- 王东杰吕志鸿胡煦东刘海涛靳雁松贾川贾大鹏李源浩
- 圆管管径规律变化的燃烧余热利用换热装置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燃烧余热利用换热装置,包括换热芯体,所述换热芯体设置在废气烟道内,所述换热芯体包括圆管,所述圆管垂至于废气流动方向布置,设距离废气入口的距离为S,则圆管的内径为D,设D=F(S),则F’(S)<0,...
- 王东杰吕志鸿刘海涛胡煦东靳雁松贾川贾大鹏李源浩
- 文献传递
- 一种基于活塞直线位移信号的点火系统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活塞直线位移信号的点火系统,属于动力机械电子控制技术领域。包括电源、高压火花电路、直线位移传感器、低压信号电路A、低压信号电路B、控制器和火花塞;电源与直线位移传感器相连,电源与控制器相连,电源通过高压...
- 左正兴田春来毛金龙王东杰
- 文献传递
- 一种燃烧余热利用换热装置换热结构的优化设计方法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燃烧余热利用换热装置换热结构的优化设计方法,换热装置包括换热芯体,所述换热芯体包括盖板和多根换热管,所述换热管包括圆管,所述圆管内分段设置多个分散换热结构,所述分散换热结构包括芯体和外壳,所述芯体设置在外...
- 刘海涛王东杰吕志鸿胡煦东靳雁松贾川贾大鹏李源浩
- 文献传递
- 半挂汽车列车弯道行驶制动稳定性被引量:12
- 2010年
- 为了研究弯道行驶中制动工况对半挂汽车列车稳定性的影响,运用动力学理论与虚拟样机仿真软件ADAMS,建立了具有21自由度的半挂汽车列车整车模型,分析了在弯道行驶极限工况下,半挂汽车列车折叠角、侧向加速度、横摆角速度、车速、轮速、轮胎侧偏角随时间的变化关系。通过整车系统的稳态转向试验与阶跃试验,验证了模型具有较好的仿真精度。仿真结果表明:转向后3 s实施制动,在3 s的时间内,牵引车侧向加速度变为0,横摆角速度达到极值33 rad.s-1后迅速减小,而半挂车侧向加速度达到极值4 m.s-2,横摆角速度逐渐减小为0;在制动过程中,牵引车后轴先抱死拖滑,由此引起半挂汽车列车发生折叠现象,从而导致弯道行驶制动稳定性降低。
- 宋年秀苏建王东杰刘宏飞梁成江李世武
- 关键词:汽车工程半挂汽车列车制动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