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永青

作品数:10 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陕西省委党校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哲学宗教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3篇道德
  • 2篇道德观
  • 2篇社会治理
  • 2篇礼学
  • 2篇礼学思想
  • 2篇诚意
  • 1篇道德观念
  • 1篇道德支撑
  • 1篇信念
  • 1篇修身
  • 1篇修身思想
  • 1篇延安时期
  • 1篇舆论
  • 1篇正己
  • 1篇秩序
  • 1篇柔性约束
  • 1篇儒家
  • 1篇社会舆论
  • 1篇内心
  • 1篇内心信念

机构

  • 5篇陕西师范大学
  • 4篇陕西省委党校
  • 3篇中共陕西省委...

作者

  • 10篇刘永青

传媒

  • 2篇理论导刊
  • 1篇齐鲁学刊
  • 1篇甘肃社会科学
  • 1篇宁夏社会科学
  • 1篇理论月刊
  • 1篇贵阳学院学报...
  • 1篇党政干部参考
  • 1篇山东女子学院...
  • 1篇王学研究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09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儒家之礼与民族精神的塑造被引量:3
2009年
中华民族是一个重群体、尚和谐、求发展的民族,具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优秀民族精神传统,这与儒家礼学以秩为本、和为贵、时为大的特质是息息相关的。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一支,礼学在民族精神的塑造中具有独特的价值和重要的作用。
刘永青
关键词:民族精神秩序
王阳明“诚意”说的伦理意涵
2018年
"诚意"是《大学》中的八条目之一,王阳明对"诚意"非常重视。不仅把诚意看成大学八条目的核心,而且作为其讲学的宗旨。阳明以"心之所发"来释意,指出意念流动的可善可恶,由此突出了"诚意"的必要性和伦理指向。他从"意之所在便是物"的命题出发,将物解作事,强调了意向结构中的主体性特征,论证了诚意作为修身之本的内在依据,同时也表明了其"心外无理""知行合一"的心学立场。
刘永青
关键词:诚意良知
论刘古愚的“诚意”说
2014年
刘古愚非常重视《大学》中"诚意"这一条目,在他的《大学古义》中,他以《大学》古本为依据,围绕"意为身心之本"、"诚意即是明明德"、"诚意则行之始基"三个命题分别阐释了"诚意"在修身实践中的基础地位、主要内涵和实践价值,体现出鲜明的心学特色。
刘永青
关键词:诚意明明德
张载礼学思想的阐释理路
2015年
张载通过对礼的阐释,试图为重建社会秩序寻找依据。首先他从宇宙本体的角度为礼的存在寻求理论依据,他认为礼本天之自然,在此基础上论证了礼的永恒性、合理性及其实践过程中应有的自觉性;其次,他以《周礼》为体进行礼学阐释,并据此描绘了一幅治世的理想图景;同时,他强调礼合内外的本质,主张内外兼修的践礼方式;最后,他坚持以礼为教的实践指归,体现出"为天下开太平"的儒者情怀。
刘永青
延安时期革命女性的道德观被引量:1
2019年
革命女性是延安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女性群体,她们身上所体现出的优良道德在我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成为延安精神的一个重要体现。首先,延安时期的革命女性在革命实践中形成并进一步坚定了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坚持集体主义的革命道德原则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革命道德核心,体现出对共产主义新道德的追求。其次,延安时期的革命女性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在争取政治权、经济权和教育权的进程中展开了对女性道德平等权的追求。再次,延安时期的革命女性在婚姻家庭方面追求建立在爱情基础上的婚姻生活,追求自由平等的家庭关系模式,倡导家国一体的家庭道德新理念,在共产主义思想指导下构建出新型的家庭美德。
刘永青
关键词:延安时期革命女性道德观
试析王艮的修身思想及其特色
2013年
修身思想是王艮学说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王艮站在心学的立场上,以天地万物依于己,提出了关于修身的理论学说。他以"身本"作为其修身思想的理论基础、以"正己"与"安身"作为其修身实践的根本途径,以"成圣"作为其修身理想的终极追求。在这三个层面的统一中,彰显出其修身思想中既张扬道德理想,又依托于感性生命的时代特色。
刘永青
关键词:修身正己成圣
略论社会治理中的道德支撑
2017年
道德在社会治理中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突出体现为:道德能够为多元社会治理主体的存在和合作提供合理性和可能性论证,并内隐于主体的价值观念之中影响整个治理体系的运行,为社会治理奠定基础;道德不仅以柔性规范的非成文形式构成社会治理的制度基础,而且与其他成文制度相得益彰,保障成文制度的良性运转和变革创新,提升社会治理的效能;道德还能够凝聚社会共识,规范社会秩序,为社会治理创设良好的价值环境和社会氛围,推进社会治理的顺利进行。
刘永青
关键词:道德社会治理柔性约束
道德是创设社会治理良好氛围的重要依托
2017年
首先,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是以善恶为评价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所维持的、调整人们之间以及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具有稳定性和广泛性等特点。一个社会的道德观念一旦树立起来,就会通过个人的自律和社会舆论的力量,从“扬善”和“抑恶”两个方面发挥调整社会生活和人们行为的社会作用。
刘永青
关键词:社会治理道德观念社会舆论经济关系内心信念
论明清之际重情浪潮下对礼的理论建构被引量:1
2015年
明清之际,伴随着中国社会的急剧变革,在思想和社会领域都出现了重情的趋向。在这种重情浪潮的激荡下,儒者们对体现纲常伦理的礼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并且在情与礼的相互交融中从"本天道以尽人情"的礼之起源论、"内外交尽之盛德"的礼之本质论、"顺性节情"的礼之功能论、"周流于人情事理之间"的礼之发展论四个方面对礼进行了重新的阐释和理论上的建构,反映出鲜明的时代特征。
刘永青
关键词:明清之际
张载礼学思想的建构特征
2014年
张载通过对礼的理论建构,试图为重建社会秩序寻找依据。在起源上,他认为礼本于天,论证了礼的永恒性、合理性及其实践过程中应有的自觉性;在内容上,他推崇《周礼》,并据此描绘了一幅治世的理想图景;在本质上,他强调礼合内外,主张内外兼修的践礼方式;在实践上,他坚持以礼为教,体现出"为天下开太平"的儒者情怀。
刘永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