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松
- 作品数:8 被引量:15H指数:2
- 供职机构: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石油化工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 乙烯环氧化制备环氧乙烷的S系统模拟
- 2014年
- 采用S系统模拟研究固定床反应器中乙烯环氧化制备环氧乙烷的过程,讨论分析不同进料温度、操作压力、冷却介质温度以及原料气空速对固定床反应器的床层轴向温度分布、乙烯转化率以及环氧乙烷选择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原料气进料温度与进口空速对热点温度和环氧乙烷选择性的影响较小,乙烯转化率随原料气进口空速的增大而降低;热点温度对操作压力与冷却介质温度的变化比较敏感;乙烯转化率随操作压力及冷却介质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环氧乙烷的选择性则随冷却介质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 程慧远于志家王松姜营营
- 关键词:S系统乙烯环氧乙烷
- 铜基超疏水表面的电沉积法制备及其耐蚀性能研究被引量:8
- 2014年
- 采用电沉积(ED)方法在铜基上制得了由微球和微孔构成的微米级粗糙表面,用过硫酸钾和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处理后,在镀层上形成了Cu(OH)2纳米条/CuO微球的微纳米粗糙结构,再经过氟硅烷修饰得到超疏水表面。表面的静态接触角(CA)最大达到了158.5°。在3.5%(wt)的NaCl溶液中用三电极体系测得了实验制备的超疏水表面的极化曲线,腐蚀电位比光滑铜表面正移了23 mV,腐蚀电流降低了2个数量级,缓蚀效率高达97.7%。为超疏水表面的实用性探索提供基础。
- 于得旭于志家赵小航王松王天第姜营营
- 关键词:电沉积超疏水接触角极化曲线
- 塔设备新标准辅助设计系统开发被引量:1
- 2010年
- 为了贯彻新标准设计法,并实现灵活、高效、准确地求解复杂矩阵方程组,以JB/T4710—2005《钢制塔式容器》标准为依据,以Visual Basic 6.0为技术平台,采用可视化人机交互界面,研制了一套符合新标准设计要求的、内容完整的钢制塔设备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系统。内容涵盖了标准适用范围内各种塔型的强度校核计算,以取代JB 4710—1992。其特点在于:采用了内嵌式矩阵求解器,可以脱离环境运行,安装卸载方便,节省资源,具有开放式数据库等。经测试考核证明,可以满足工程设计要求。
- 王松银建中
- 关键词:塔设备计算机辅助设计强度计算VISUAL
- SO_2/离子液体体系热力学性质的分子动力学模拟被引量:1
- 2012年
- 为研究SO2对咪唑类普通离子液体输运特性、体积的影响,本文通过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293.15K时,常压下[bmim][PF6]和[bmim][BF4]与SO2的混合物。结果表明,咪唑类普通离子液体的扩散系数随气体溶质摩尔分数的增加而增大,粘度则相应减小。吸收SO2对离子液体体积的影响极小。混合物摩尔体积随SO2摩尔分数增加呈直线下降。
- 王松徐君臣银建中
- 关键词:分子动力学模拟二氧化硫离子液体输运性质
- 液体聚丁二烯的研制——Ⅲ.不同芳烃链转移剂对聚合反应的影响被引量:2
- 1989年
- 以正丁基锂-烷氧基钾-二乙二醇二甲醚为引发体系合成液体聚丁二烯,考察了以甲苯及邻、间、对二甲苯和乙苯作链转移剂(兼作溶剂)对调聚反应的影响。实验获得了表现增长速度常数、增长活化能,并考察了它们对丁二烯调聚物分子量的影响,同时得到了在一定条件下的链转移常数、链转移速度常数和转移活化能,测得了在相同条件下的链转移次数。不同芳烃链转移剂对调聚物的微观结构有一定影响。
- 王松刘慧明顾明初
- 关键词:聚丁二烯芳烃链转移剂
- 含CO<sub>2</sub>复杂体系热力学性质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 绿色化学是实现化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超临界CO2作为一种高效的绿色溶剂,其应用和发展已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超临界CO2限于自身无极性的特性,对极性化合物、生物大分子等的溶解能力较低,故将超临界CO2与极性溶剂联合...
- 王松
- 关键词:分子动力学模拟热力学性质超临界二氧化碳离子液体
- 超临界二氧化碳微乳反胶束体系的分子动力学模拟进展
- 2012年
- 超临界CO2微乳液/反胶束体系,是在表面活性剂作用下形成的CO2包水(W/C)或者水包CO2(C/W)型且热力学性质稳定的透明液体。通过改善超临界CO2的性质,可以极大地拓展超临界流体技术的应用领域。其热力学性质、传递性质以及相行为是应用的基础。对此复杂体系由实验量测所获得的信息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但分子动力学模拟则可以达此目的。总结了有关分子动力学模拟在超临界CO2微乳液/反胶束体系研究中的进展,重点分析了模拟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关键问题,对于分子力场构建、单元体设计、平衡控制等热点问题给予分析和阐述,并就应该致力于研究的核心方向进行了初步探讨。
- 银建中王松徐君臣喻文徐琴琴
- 关键词:超临界二氧化碳反胶束微乳分子动力学模拟物化性质
- 油水乳化液在复合疏水网膜上破乳与分离实验研究被引量:4
- 2015年
- 油水分离对于采油、炼油,以及含油废水的处理有着重要的意义.以不锈钢丝网为基底,采用喷涂-高温塑化的方法复合聚苯硫醚-聚四氟乙烯(PPS-PTFE)涂层,得到了表面形态不同的复合网膜.采用扫描电镜、接触角测量仪等设备对其表面形态与疏水性进行了表征.具有立体纤维网状结构的破乳网膜对乳化液具有良好的破乳效果,从而使乳化油转化为分散油和浮油,然后由超疏水油水分离网膜对油水混合物进行多级分离,达到油水分离的目的.实验过程对不同操作条件下的油水分离效果进行了研究,在优化的操作条件下,经五级分离,出口水中油含量可降至25mg/L,良好的分离效果为超疏水油水分离网膜今后的应用奠定了基础.对破乳分离机理进行了简要分析.
- 于志家赵小航于得旭王松姜营营
- 关键词:油水分离浮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