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花

作品数:3 被引量:21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受体
  • 3篇激素
  • 3篇激素受体
  • 3篇雌激素
  • 3篇雌激素受体
  • 2篇乳腺
  • 1篇蛋白
  • 1篇药物
  • 1篇淫羊藿
  • 1篇淫羊藿素
  • 1篇淫羊藿苷
  • 1篇增殖
  • 1篇治疗新靶点
  • 1篇乳腺癌
  • 1篇乳腺肿
  • 1篇乳腺肿瘤
  • 1篇神经内分泌
  • 1篇神经内分泌系...
  • 1篇受体调节
  • 1篇他莫昔芬

机构

  • 3篇中国科学院新...
  • 1篇石河子大学

作者

  • 3篇马海蓉
  • 3篇陈花
  • 2篇王洁
  • 1篇阿吉艾克拜尔...
  • 1篇买迪娜
  • 1篇阿布力米提·...
  • 1篇王振华
  • 1篇高彦华
  • 1篇李一

传媒

  • 1篇中草药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淫羊藿苷和淫羊藿素对乳腺癌T47D细胞增殖的影响被引量:16
2013年
目的研究淫羊藿苷及淫羊藿素对乳腺癌T47D细胞增殖的影响,探讨雌激素受体(ER)与其作用机制的关系。方法用不同浓度的淫羊藿苷和淫羊藿素处理雌激素受体呈阳性的乳腺癌T47D细胞系后,MTT法检测T47D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T47D细胞周期的变化,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T47D细胞ERα和ERβ蛋白表达。结果淫羊藿苷和淫羊藿素浓度为1×10 9~1×10 6mol/L,能显著促进T47D细胞增殖,且该作用可被雌激素受体拮抗剂ICI 182.780(1×10 6mol/L)所拮抗。与对照组相比,淫羊藿苷和淫羊藿素1×10 7mol/L使S期T47D细胞比例明显增加,增殖指数显著升高,但该作用可被ICI 182.780抑制。淫羊藿苷和淫羊藿素1×10 7mol/L还可显著增加ERα、ERβ蛋白表达(P<0.01)。结论淫羊藿苷和淫羊藿素均可显著促进T47D细胞增殖,该作用可能是通过上调胞内ERα、ERβ蛋白表达介导的。
王洁陈花买迪娜马海蓉王振华李一
关键词:淫羊藿苷淫羊藿素细胞增殖雌激素受体
乳腺癌治疗新靶点GPER1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总结国内外对乳腺癌治疗新靶点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G protein-coupled estrogen receptor 1,GPER1/GPR30)的研究进展。方法:应用Medline、PubMed及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系统,分别以"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GPER1/GPR30)"和"乳腺癌"、"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GPER1/GPR30)"和"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为关键词,检索1997-2013年国内外的相关文献。纳入标准:1)GPER1参与的信号转导通路与乳腺癌;2)GPER1与乳腺癌抗雌激素治疗耐药性;3)GPER1与乳腺癌病理过程。依据纳入标准,纳入分析的参考文献为52篇。结果:GPER1是一种新型雌激素受体,它不但构建了慢速基因效应和快速非基因效应的交互通话,还通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活化后参与蛋白激酶途径及通过第二信使cAMP、Ca2+途径介导快速非基因效应,发挥间接转录调控作用。GPER1介导了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其激活可能促使乳腺癌细胞产生他莫昔芬(tamoxifen,TAM)耐药。结论:GPER1是新型的乳腺肿瘤标志。以GPER1及GPER1介导的信号通路为靶点的治疗将有望成为乳腺癌预防和治疗的新方案。
陈花马海蓉
关键词:乳腺肿瘤他莫昔芬耐药
一种鹰嘴豆芽提取物在防治雌激素缺失的药物的用途
本发明涉及一种鹰嘴豆芽提取物在防治雌激素缺失的药物的用途,该鹰嘴豆芽提取物为鹰嘴豆芽异黄酮提取物作为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在制备预防或治疗更年期综合症及骨质疏松症中的药物及保健品的用途,本发明经试验表明鹰嘴豆芽异黄酮提取物能直...
马海蓉阿吉艾克拜尔·艾萨王洁阿布力米提·伊力陈花高彦华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