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炼
- 作品数:19 被引量:127H指数:6
-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领军人才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针刺双向调节效应——“调神健脾”法针刺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亚组分析被引量:27
- 2021年
- 目的:基于"调神健脾"法针刺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进行亚组分析,探讨针刺的双向调节作用。方法:共有519例患者纳入分析,其中便秘型IBS(IBS-C)患者137例(针刺组92例,聚乙二醇组45例),腹泻型IBS(IBS-D)患者382例(针刺组252例,匹维溴铵组130例)。针刺组穴取百会、印堂、天枢、上巨虚、足三里、三阴交、太冲,隔日1次,每周3次;聚乙二醇组口服聚乙二醇4000散;匹维溴铵组口服匹维溴铵片,均治疗6周。分别于基线期、治疗期(治疗2、4、6周)及随访12周评定各组患者IBS症状严重程度评分(IBS-SSS);并于基线期、治疗6周及随访12周评定各组患者IBS生活质量量表(IBS-QOL)评分。结果:两组IBS-C患者治疗2、4、6周及随访12周IBS-SSS总积分均较基线期降低(P<0.01);IBS-C针刺组随访12周IBS-SSS总积分低于聚乙二醇组(P<0.05)。两组IBS-D患者治疗2、4、6周及随访12周IBS-SSS总积分均较基线期降低(P<0.01);IBS-D针刺组治疗2、4、6周及随访12周IBS-SSS总积分均低于匹维溴铵组(P<0.05)。两组IBS-C患者治疗6周及随访12周IBS-QOL总分均较基线期升高(P<0.01)。两组IBS-D患者治疗6周及随访12周IBS-QOL总分均较基线期升高(P<0.01);IBS-D针刺组随访12周IBS-QOL总分高于匹维溴铵组(P<0.05)。结论:"调神健脾"法针刺可改善IBS-C和IBS-D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可治疗同一疾病(肠易激综合征)的不同功能状态(便秘、腹泻),体现了针刺的双向调节效应。
- 郭静孙建华陈璐耿昊杨国辉沈蓉蓉丁敏陆瑾刘炼方向东裴丽霞
-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针刺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亚组分析
- 中西医结合治疗趾疣8例
- 我们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趾疣8例。方法:中药治疗用皮肤康洗液和艾条卷灸。首先用皮肤康洗液(中国北京洋奎龙药业有限公司制造)擦15分钟后洗净,再用艾条熏患处,每日一次,每次30分钟。西药治疗用转移因子胶囊(金花企业有限公司制...
- 赵建华刘炼
- 文献传递
- 中西医结合治疗震颤性麻痹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04年
- 葛红霞偰燕燕沈卉君范家贵刘炼
- 关键词:震颤性麻痹中西医结合疗法
- 孙氏腹针治疗中风恢复期下肢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研究孙氏腹针治疗中风恢复期下肢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120例中风恢复期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孙氏腹针联合体针治疗;对照组:单纯体针治疗,疗程均为4周。结果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下肢功能障碍临床症状、Fugl-Meyer运动量表(FMA)和Barthel指数(MBI)中有关下肢运动功能部分评分具有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孙氏腹针治疗中风恢复期下肢功能障碍更具优势。
- 王一茗张新昕刘炼杨春英朱震云
- 关键词:下肢功能障碍
- 锋钩针结合体针治疗面部寻常痤疮34例
- 运用锋钩针挑刺清创,结合面部微针针刺和体针针刺整体调理的方法,共治疗寻常痤疮病例34例,治疗2个月后,统计疗效,临床治愈4例,显效20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说明锋钩针结合针灸治疗痤疮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
- 杨春英刘炼
- 关键词:痤疮锋钩针体针临床疗效
- 文献传递
- 针刺治疗假性球麻痹吞咽困难的临床体会被引量:2
- 2002年
- 刘炼
- 关键词:针刺治疗假性球麻痹吞咽困难中风病
- “调神健脾”针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与5-HTTLPR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被引量:16
- 2021年
- 目的:比较"调神健脾"针刺与匹维溴铵片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疗效,从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多态性区(5-HTTLPR)基因多态性角度探讨针刺疗效的相关机制。方法:将231例IBS-D患者按照2∶1的比例随机分为针刺组(154例)和西药组(77例)。针刺组予"调神健脾"组方针刺,穴取百会、印堂、天枢、上巨虚、足三里等,隔日1次,每周3次;西药组口服匹维溴铵片,每次50 mg,每日3次,均治疗6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及3个月随访期评价两组IBS症状严重程度量表(IBS-SSS)与IBS生活质量量表(IBS-QOL)总分,于治疗后比较两组疗效及安全性;在治疗前测定患者5-HTTLPR基因型。结果:治疗后及随访时,两组患者IBS-SSS总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针刺组低于西药组(P<0.01);治疗后及随访时,两组患者IBS-QOL总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且针刺组随访时高于西药组(P<0.01)。针刺组总有效率为79.2%(122/154),高于西药组的58.4%(45/77,P<0.01),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针刺组LS及SS基因型患者IBS-SSS总分治疗前后差值均大于LL基因型(P<0.01);西药组SS基因型患者IBS-SSS总分治疗前后差值大于LL基因型(P<0.01);针刺组LS及SS基因型患者IBS-SSS总分治疗前后差值均大于西药组同基因型(P<0.01)。结论:"调神健脾"针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优于匹维溴铵片,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疗效及安全性;针刺临床疗效与5-HTTLPR基因多态性具有相关性,LS、SS基因型患者针刺治疗的疗效可能更优。
- 郭静孙建华陈璐耿昊吴晓亮宋亚芳杨国辉沈蓉蓉丁敏陆瑾刘炼方向东裴丽霞
- 关键词: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基因多态性随机对照试验
- 穴位埋线针具
- 本实用新型属于中医针灸穴位埋线器具一种穴位埋线针具,包括外针、内针和PGA缝合线,所述外针包括固定部和外针体;固定部与所述外针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部的内部和所述外针体的内部设有相通的通孔;所述内针包括手柄部和内针体...
- 刘炼杨春英
- 文献传递
- 穴位埋线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Kupperman评分的影响被引量:11
- 2016年
-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Kupperman评分的影响。方法将33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进行穴位埋线治疗,以肝脾肾俞募配穴为主方,加以辨证和辨病取穴相结合,分别在治疗前、治疗1个月、治疗2个月时计算Kupperman评分,以Kupperman指数改变作为疗效标准,观察疗效。结果 33例患者治疗前后MI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与治疗2个月的MI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优于治疗前,治疗2个月优于治疗1个月。治疗1个月时总有效率66.7%,治疗2个月时总有效率93.9%,治疗1个月与治疗2个月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疗效优于治疗1个月。结论穴位埋线可明显降低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Kupperman评分,改善患者症状。
- 杨春英刘炼朱震云
- 关键词:更年期综合征穴位疗法围绝经期穴位埋线结扎
- 近年来针灸治疗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方法和选穴规律探讨被引量:7
- 2014年
- 围绝经期综合征(PMS)是指妇女绝经前后、手术摘除卵巢或其他原因造成卵巢功能低下而引起的一系列以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为主的症候群。主要表现为潮热汗出、月经紊乱、五心烦热、头胀头痛、心悸失眠、烦躁易怒、肌肉关节酸楚或疼痛等症状,属中医"脏躁"、"郁证"、"断经前后诸症"等范畴。现代医学对本病主要采用对症和激素替代治疗(HRT)为主,但有一定诱发乳腺癌、静脉血栓甚至子宫内膜癌等疾病的风险。针灸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治疗疾病的手段,通过平衡体内阴阳消除多种症状,近年来有关针灸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将治疗方法和用穴规律综述如下。
- 杨春英刘炼朱震云郭海
- 关键词:针灸围绝经期综合征选穴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