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蕊

作品数:5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语言文字
  • 1篇文学

主题

  • 1篇邀请信
  • 1篇义学
  • 1篇译本
  • 1篇语义
  • 1篇语义学
  • 1篇语用模糊
  • 1篇语用模糊策略
  • 1篇预设
  • 1篇证型
  • 1篇证型研究
  • 1篇直接翻译
  • 1篇商务
  • 1篇顺应论
  • 1篇中英文
  • 1篇礼貌
  • 1篇礼貌原则
  • 1篇间接翻译
  • 1篇关联翻译
  • 1篇关联翻译理论
  • 1篇红楼

机构

  • 3篇广西师范大学
  • 2篇河北民族师范...

作者

  • 5篇张蕊
  • 1篇崔中良
  • 1篇王茜
  • 1篇陈静

传媒

  • 1篇承德民族师专...
  • 1篇郑州航空工业...
  • 1篇常州工学院学...
  • 1篇淮北煤炭师范...
  • 1篇钦州学院学报

年份

  • 2篇2013
  • 3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中英文商务邀请信中邀请言语行为对比分析
2013年
文章从语用学角度,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对比分析了中英文商务邀请信中"邀请"言语行为的实现形式,并探析了导致其差异的原因。研究发现,在直接邀请中,中国人更倾向于使用前后辅助行为语模式,组织名为起始行为语,无阻碍邀请策略为中心行为语,夸耀益处和说明理由策略为辅助行为语完成邀请。西方人则更偏向于使用后辅助行为语模式,敬语+名字/头衔为起始行为语,无阻碍邀请策略为中心行为语,消除疑虑和情感期待策略为辅助行为语达成邀请。在间接邀请中,除与直接邀请相同的状况,中西方人均多使用前后辅助行为语模式,期待策略为中心行为语发出邀请。但是,西方人多用许诺和消除疑虑策略为辅助行为语。通过分析,中西方人在思维模式、性格特点、礼貌概念理解上的不同是造成"邀请"言语行为实现形式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
张蕊
从顺应理论看语用模糊策略
2010年
语用模糊是语言运动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现象,同时也是言语交际中使用的一种策略。语用模糊的研究是语用研究从静态描述转向动态研究的结果。文章试从Verschueren所提出的顺应理论出发分析语用模糊策略,指出语用模糊策略的使用是顺应了语言使用者的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的,和维护交际双方面子顺应礼貌原则的策略。
王茜张蕊
关键词:语用模糊顺应论礼貌原则
国内“邀请”言语行为研究述评被引量:1
2010年
通过调查和分析国内近二十年来关于"邀请"言语行为的研究,发现它们大多数从本体研究视角进行实证型考察,从跨文化对比视角和二语习得视角研究的较少,实证型研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语料的选择、操作定义的界定、工具信效度检验等问题,论文中还有概念不清现象。因此,在加强对研究视角的理解和研究方法的学习、实践的同时,充分理解并加深对"邀请"言语行为研究,加强对书面邀请言语行为研究的重视,使"邀请"言语行为的研究更加严密、系统、全面。
张蕊
从语义学角度看预设和蕴含的异同
2013年
从语义学角度可分析预设和蕴含的概念、特点及鉴别方法,还可比较两者的异同。其不同点在于:语义预设具有先在性,靠预设触发语推导;而语义蕴含具有同时性,利用言语中的对立、相对比较、包含等关系进行纯逻辑推理。语义预设具有可取消性而语义蕴含不具备。
张蕊陈静
关键词:语义学预设
从关联翻译理论视角看《红楼梦》的转喻翻译
2010年
同为以人类体验认知为基础的关联翻译理论与转喻,必然有着一定联系。本文试从关联翻译理论的视角运用直接翻译与间接翻译概念分析《红楼梦》杨译本中的转喻翻译,揭示用关联翻译理论可以解释《红楼梦》中的转喻翻译,同时指出译本某些地方采用完全意译的手法,没有很好的传达原文作者的交际意图和满足译语接受者的期待,可以尝试运用直接翻译或间接翻译进行修正。
张蕊崔中良
关键词:关联翻译理论直接翻译间接翻译《红楼梦》杨译本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