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晓燕

作品数:13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东华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文学
  • 3篇语言文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文本
  • 2篇文本意义
  • 2篇符号学
  • 2篇《伊甸之东》
  • 2篇本意
  • 1篇大学英语
  • 1篇大学英语改革
  • 1篇亚裔
  • 1篇意识形态
  • 1篇意义观
  • 1篇异族
  • 1篇隐喻
  • 1篇隐喻意义
  • 1篇英语
  • 1篇英语改革
  • 1篇英语课
  • 1篇英语课程
  • 1篇喻意
  • 1篇政治
  • 1篇政治意识

机构

  • 12篇东华理工大学

作者

  • 12篇潘晓燕
  • 6篇石立林
  • 1篇王可可
  • 1篇韩娇阳

传媒

  • 3篇东莞理工学院...
  • 2篇海外英语
  • 1篇科教文汇
  • 1篇常州工学院学...
  • 1篇衡水学院学报
  • 1篇长春师范大学...
  • 1篇东华理工大学...
  • 1篇天津外国语大...
  • 1篇沈阳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0
  • 3篇2009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由《伊甸之东》看矛盾的斯坦贝克被引量:1
2009年
《伊甸之东》是斯坦贝克继《愤怒的葡萄》之后的又一写作高峰。在该小说中,作者试图表达出对人性的希望与信心。然而,贯穿在小说中的遗传宿命论与环境决定论思想无一不体现了作者的悲观主义思想与自然主义倾向。而该思想与倾向充分表明了斯坦贝克矛盾的心理。
潘晓燕石立林
关键词:《伊甸之东》悲观主义自然主义《圣经》
论斯坦贝克生态观及其写作被引量:2
2015年
斯坦贝克是上世纪一名具有强烈生态意识的作家。他的作品突破了狭隘的"人类中心论"的朴素生态观,多次表达了他对人与自然的相互依存关系的理解,对于自然的"魅"的力量的敬畏,以及生命循环论的观点。他在作品中提出了现代社会所存在的人性堕落、战争、物质崇拜等所带来的人与自然割裂的问题,并试图通过自己的观察来引导人们思考这些问题所带来的恶果、提出解决办法。从朴素的田园思想到关于现代人类社会的思考,斯坦贝克的生态意识写作从传统的"生态意义写作"向"生态写作"过渡,其作品对于现代社会具有警示的进步意义。
潘晓燕
关键词:生态观
来自主题内部的矛盾——解构《伊甸之东》被引量:1
2009年
《伊甸之东》是斯坦贝克20世纪50年代的作品。斯坦贝克以圣经中该隐和亚伯的故事为原型进行创作,以颂扬人类的自由意志。他认为人类能够自由地选择善或恶,能够自我完善。斯坦贝克认为这部小说是他的艺术顶峰。针对这一点,本文从主题设计、与角色塑造等方面来阐明以下观点:1)《伊甸之东》这部小说的主题设计有精妙之处;2)小说中女主角的塑造与主题发生了矛盾,体现了斯坦贝克在写作艺术上的不足之处。
潘晓燕
关键词:主题设计解构
《唐老亚》中“美国”主题下的反叛与妥协被引量:2
2010年
以"文化斗士"著称的赵建秀的作品向来带有强烈的反叛色彩。他极力塑造出华裔坚韧、英勇、智慧等富有男子汉气概的高大形象,并借以强调华裔的民族自豪感。然而,基于他土生土长的美国背景,他的作品不可能摆脱美国主题的束缚,从而也不能不对美国的主体意识就此妥协。赵建秀的反叛与妥协体现了当代华裔美国人的自我民族身份的认识与重建,对研究华裔与中国、华裔与美国的关系有重大现实意义。
潘晓燕石立林
关键词:反叛妥协
华裔美国文学:回顾与展望
2012年
针对当前国内盛行的华裔美国文学文化批评现象,本文首先研究了目前世界范围内对华裔美国文学的普遍认识,讨论华裔美国文学作品的本质;接着通过对华裔美国文学和黑人文学进行比较,分析华裔美国文学的发展根源并提出华裔美国文学和文化批评之间的联系与挑战。
潘晓燕石立林
关键词:华裔美国文学文化批评政治意识形态
后现代语境下的斯坦贝克研究意义探讨
2016年
斯坦贝克的作品并不局限于单纯的阶级斗争解读。在后现代艺术观中,其作品题材丰富、形式多样,跨越时间长度大,具有丰富的历史解读价值。并且由于作者本人的科学探索精神以及人生经历,其作品突破了传统的"人类中心"生态观,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具有超前的生态美学价值,兼具现实主义以及自然主义的风格又赋予他的作品以独特的文学价值。因此,在后现代语境下,斯坦贝克作品的研究意义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与丰富。
潘晓燕
关键词:后现代历史价值文学特色
文本意义再解读——兼论主观主义和客观主义文本意义观被引量:1
2012年
分析了主观主义文本意义观和客观主义文本意义观的不同特点,从新的视角解读了作者、文本和读者三者的关系,认为文本意义的理解应该由作者、文本和读者三者的合力形成。提出了以文本为首要依据,充分考虑作者、读者因素等理解文本意义的具体方法。
石立林潘晓燕
关键词:文本意义文本
当代亚裔美国女性文学婚姻书写研究
2018年
谭恩美、茱帕·拉希里以及玛格丽特·狄洛威皆是当代著名的亚裔女性作家。她们的作品着重描写亚裔美国女性在美国大熔炉里生活以及由于身份二元性所带来的困扰。此外,亚裔美国女性的婚姻生活也是这些作家作品的共同主题之一,体现了亚裔美国女性在婚姻里所受到的歧视与束缚。而这种状况是由于社会环境、民族政策以及民族文化等多种因素一起所造成的。新一代的亚裔美国女性在与第一代乃至第二代亚裔美国母亲的冲突交流中,逐渐理解了母亲的行为,并与母亲达成了和解。
潘晓燕
关键词:世袭文化冲突
Critical Analysis on Characters of Pearl S.Buck' the Good Earth
2013年
Since the publication of the Good Earth in 1922, Pearl S, Buck published another two novels based on the same theme and they were called the House of Earth Trilogy. The House of Earth Trilogy used as a window to understand China for the westerners at that time. And it had a great impact on the whole world. People gave two different views on her success of winning so many awards. Some thought that she wrote what she knew and her works were based on her own experiences. But others said that she was a foreigner and her values, her distinct aesthetic views would affect her writing. So, some of her depictions, to some extent, were untruthful and distorted. The aim of writing this thesis is to give an objective judgment on the Good Earth, and make it easier for us to communicate with the westerners on literature.
韩娇阳王可可潘晓燕
关键词:GOODEARTHPEARLBUCK
从能指和所指的角度看隐喻的符号学翻译被引量:1
2009年
为了更好地实现英汉语之间隐喻的翻译,特选取符号学的符号概念来研究不同来源的隐喻的翻译.具体从能指和所指两个方面来分析不同层面,包括字词、句子和语篇隐喻的翻译,提出了几种从符号的角度进行隐喻翻译的具体翻译方法.研究发现,从符号的角度能更准确更恰当地实现英汉语隐喻的翻译,希望能给符号学与语言翻译实践进一步的结合带来一点借鉴和启示。
石立林潘晓燕
关键词:隐喻意义翻译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