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若文靓

作品数:4 被引量:32H指数:2
供职机构: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工程与生物技术学院教育部食品营养与安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级星火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羰基值
  • 3篇过氧化值
  • 2篇油脂
  • 2篇酸价
  • 1篇调和油
  • 1篇用油
  • 1篇脂肪
  • 1篇脂肪酸
  • 1篇中链甘油三酯
  • 1篇食用油
  • 1篇食用油脂
  • 1篇酸值
  • 1篇热稳定
  • 1篇热稳定性
  • 1篇热稳定性研究
  • 1篇挥发性
  • 1篇挥发性物质
  • 1篇回味
  • 1篇反式脂肪
  • 1篇反式脂肪酸

机构

  • 4篇天津科技大学

作者

  • 4篇若文靓
  • 3篇李昌模
  • 2篇杜欣军
  • 2篇郑广奇
  • 2篇郭丽莉
  • 1篇姚云平
  • 1篇石贞
  • 1篇刘春艳
  • 1篇刘慧琳

传媒

  • 1篇粮油食品科技
  • 1篇农业机械
  • 1篇中国油脂

年份

  • 1篇2012
  • 3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大豆油回味产生机理的研究
本实验以大豆油为研究对象,用柱层析法进行逐级分离,薄层色谱法检测分离效果,将分离的各个组分分别添加到大豆油甘油三酯中,60℃烘箱放置,直到产生回味。对回味大豆油进行感官评价,理化指标、挥发性和不挥发性物质及金属离子进行测...
若文靓
关键词:大豆油回味感官评价酸价过氧化值挥发性物质
文献传递
高温条件下食用油脂脂肪酸的变化被引量:24
2011年
研究不同加热时间和加热温度对食用油中脂肪酸各组分及其指标的影响。利用气相色谱检测了加热后油脂的反式脂肪酸生成量和各个脂肪酸含量变化,利用2,4-二硝基苯肼对羰基值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随着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的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缓慢下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上升,其中C16∶0经过210℃3 h后含量增加了0.572 9 g/L,与此相反,C18∶2则下降了2.084 9 g/L。反式脂肪酸的含量和羰基值都呈上升趋势,反式C18∶1和反式18∶2含量经过210℃3 h后分别增加了0.074 3 g/L和0.071 6 g/L,经过210℃3 h加热后羰基值为52.81 meq/kg,并且这种趋势随着温度的升高,变化更加剧烈,尤其在150℃后油脂的品质开始下降迅速,这样不利于人体健康。因此,建议日常烹饪过程中油温控制在150℃以下。
郭丽莉李昌模若文靓郑广奇
关键词:食用油脂肪酸高温加热反式脂肪酸羰基值
加热过程甘油二酯油和调和油的氧化稳定性评价被引量:5
2012年
以调和油和甘油二酯油为材料,对其在常温和高温条件下的氧化稳定性进行评价。对甘油二酯油和调和油在60℃和180℃持续加热过程中,酸价、过氧化值、羰基值的变化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甘油二酯油在60℃持续加热36 h过程中,酸价、过氧化值略有升高,但变化趋势不显著。在180℃加热3 h条件下,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甘油二酯油的酸价、过氧化值、羰基值均高于调和油,酸价变化不显著,过氧化值和羰基值呈逐渐升高趋势。甘油二酯油和调和油加热3 h后,过氧化值分别达到14.08和6.97 meq/kg,羰基值分别达到37.83和37.75 meq/kg。甘油二酯油的热氧化稳定性与调和油相比容易发生氧化、酸败。
刘春艳李昌模若文靓刘慧琳姚云平石贞杜欣军
关键词:甘油二酯调和油酸价过氧化值羰基值
富含中链甘油三酯油脂的热稳定性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以富含中链甘油三酯油脂和调和油为原料,对加热过程中的稳定性进行评价。在烹调高温(180℃)条件下,连续加热1h、3h检测酸值、过氧化值、羰基值的变化。结果表明:在高温加热过程中,食用油脂的酸值,过氧化物值、羰基值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而升高,中链甘油三酯的酸值低于调和油,过氧化值、羰基值均高于调和油。中链甘油三酯热氧化稳定性与调和油相比容易发生氧化、劣败。
若文靓李昌模郭丽莉郑广奇杜欣军
关键词:中链甘油三酯酸值过氧化值羰基值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