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华

作品数:5 被引量:103H指数:5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植物
  • 2篇甲藻
  • 2篇浮游植物
  • 2篇赤潮
  • 2篇赤潮藻
  • 1篇氮磷
  • 1篇氮磷比
  • 1篇鱼病
  • 1篇中华哲水蚤
  • 1篇识别技术
  • 1篇数据库
  • 1篇水蚤
  • 1篇通用引物
  • 1篇自动识别
  • 1篇桡足类
  • 1篇海链藻
  • 1篇海洋浮游植物
  • 1篇孵化
  • 1篇浮游
  • 1篇PCR

机构

  • 5篇厦门大学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作者

  • 5篇高华
  • 4篇梁君荣
  • 4篇高亚辉
  • 3篇骆巧琦
  • 2篇李雪松
  • 2篇陈长平
  • 1篇康燕玉
  • 1篇彭宣宪
  • 1篇王三英
  • 1篇杨军霞
  • 1篇杨晨辉
  • 1篇邢小丽
  • 1篇林荣澄
  • 1篇马捷

传媒

  • 3篇厦门大学学报...
  • 1篇水产学报
  • 1篇海洋学报

年份

  • 4篇2006
  • 1篇200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几种赤潮藻对中华哲水蚤摄食、产卵和孵化的影响被引量:5
2006年
研究桡足类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 Brodsky)对几种赤潮藻(假微型海链藻Thalassiosira pseudonana,威氏海链藻T.weissflogii,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锥状施氏藻Scrippsiella trochoidea,裸甲藻Gymnodinium sp.,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的选择摄食以及赤潮藻对桡足类产卵率与孵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桡足类在混合食物中对个体小的藻类摄食率明显降低.在高浓度饵料条件下,桡足类对藻类的摄食模式与低浓度时不同,即滤食率与饵料藻细胞的大小成反比.桡足类在以威氏海链藻为饵料时,产卵率随藻类浓度的增加而上升(0.2~20.6ind·ind^-1·d^-1),而孵化率却随之下降(100%~70.9%).以裸甲藻、东海原甲藻、塔玛亚历山大藻为饵料,桡足类仍能有较高的产卵率(分别为13.0、16.6和9.4ind·ind^-1·d^-1).但喂食裸甲藻、塔玛亚历山大藻,其卵孵化率降低(分别为58.2%和79.8%).
高华高亚辉梁君荣
关键词:桡足类甲藻产卵孵化
我国沿海常见浮游植物检索数据库的建立被引量:10
2006年
利用本实验室保存的固定和活体硅藻标本,并采集我国沿海常见海洋浮游植物样品,特别是赤潮生物样品,通过数码显微摄影技术,采集不同侧面的藻细胞形态特征图像,同时结合其他手段收集我国沿海常见海洋浮游植物的图片和文字资料.通过net(c#)语言、asp.net等技术初步建立了我国沿海常见浮游植物网络检索数据库,其网络查询界面可实现多分类参数查询.目前该数据库已收录我国常见浮游植物144种,特征图片704张,以硅藻门(93种)和甲藻门(40种)为主.同时对每个种类的分类特征和生态分布特点进行了归类与集成,可通过其细胞主要特征参数或生态分布特征等参数进行详细的信息检索.该数据库为目前国内首个沿海常见浮游植物网络分类数据库.本文简要介绍了建库目标、系统结构、功能与特点,并对该库应用前景作了探讨.
高华梁君荣高亚辉骆巧琦李雪松陈长平
关键词:浮游植物数据库
采用通用引物PCR配合SSCP和RFLP技术检测鱼病病原菌被引量:26
2000年
采用通用引物PCR(UPPCR)、PCR RFLP、PCR SSCP技术 ,研究快速鉴别鱼病病原菌的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结果发现 ,采用细菌 16SrRNA基因保守区特异性引物 ,以嗜水气单胞菌、鲁克氏耶尔森菌、鳗弧菌、柱状曲挠杆菌、乙型链球菌、荧光假单胞菌等部分常见鱼病病原菌为对象 ,可以建立一种UPPCR技术。该技术能在保证实验条件不变的基础上 ,检出上述所有细菌 ,并还可检出大肠杆菌和双歧杆菌等非鱼病病原菌。并且认为 ,该法与SSCP配合即采用UPPCR SSCP技术能较好地鉴别被检菌而用于鱼病病原菌的快速诊断。
彭宣宪高华王三英郑文竹
关键词:鱼病病原菌通用引物PCRSSCP
氮、磷比对两种赤潮藻生长特性的影响及藻间竞争作用被引量:38
2006年
研究了两种赤潮藻即假微型海链藻(Thalassiosira pseudonanaHasle et Heimdalh)和裸甲藻(Gymnodiniumsp.)在不同氮磷比培养条件下的生长特性和藻间竞争作用,探讨了氮磷含量及其比值对赤潮爆发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在N/P=16条件下,假微型海链藻的最大比增长率最高、相对生长常数最大、平均倍增时间最短,叶绿素a含量最高,说明该N/P值是假微型海链藻最佳生长营养盐条件.对裸甲藻而言,N/P=6是其最佳生长的营养盐条件.叶绿素a含量受N/P值的影响和藻细胞密度所受的影响趋势基本一致.不同N/P值对藻间竞争作用和群落演替的总体影响不明显,都呈现先硅藻后甲藻的群落演替规律.裸甲藻可能具有利用体内磷来维持生长的特点.
康燕玉梁君荣高亚辉林荣澄高华邢小丽马捷骆巧琦
关键词:氮磷比甲藻赤潮
海洋浮游植物自动分析和识别技术被引量:27
2006年
浮游植物是海洋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对其种类的分类鉴定和定量分析是海洋科学研究和应用的基础性工作.传统的分析方法主要采用显微镜下的人工鉴定和定量计数.为了适应海洋科学和环境监测中的快速检测的需要,解决目前显微镜人工鉴定中存在的专业水平要求高、分类人员断层、耗时等问题,至今已有不少学者对各种浮游植物自动分析和识别方法进行了研究,包括基于藻细胞形态的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图像法,基于藻类色素组成的吸光光度法、荧光分光光度法和高压液相色谱法,基于藻细胞大小、色素组成、DNA等的流式细胞仪法,基于细胞基因系列的分子探针法等.本文对这些方法的原理、发展动态、优缺点等进行了综述.认为基于藻细胞形态的浮游植物显微图像自动识别技术,由于其综合了现代仪器自动分析和传统显微分类方法的优点,是浮游植物自动识别的一种理想和实用的方法,将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高亚辉杨军霞骆巧琦高华杨晨辉李雪松梁君荣陈长平
关键词:浮游植物自动识别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