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玲

作品数:8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磁约束核聚变能发展研究专项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院长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核科学技术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核科学技术
  • 3篇理学

主题

  • 7篇中性束
  • 5篇中性束注入
  • 3篇EAST
  • 2篇电偶
  • 2篇虚拟仪器
  • 2篇水流
  • 2篇热电偶
  • 2篇中性束注入器
  • 2篇注入器
  • 2篇NBI
  • 1篇电子吸收
  • 1篇数据采集
  • 1篇数值模拟
  • 1篇损失率
  • 1篇托卡马克
  • 1篇托卡马克装置
  • 1篇热量计
  • 1篇自动控制
  • 1篇温度
  • 1篇温度测控

机构

  • 7篇中国科学院等...
  • 3篇中国科学技术...
  • 2篇合肥工业大学
  • 1篇合肥学院

作者

  • 8篇于玲
  • 6篇胡纯栋
  • 5篇许永建
  • 4篇栗翔
  • 3篇刘胜
  • 2篇蒋才超
  • 2篇张为堂
  • 2篇陈宇
  • 1篇刘智民
  • 1篇朱武
  • 1篇谢俊
  • 1篇谢亚红
  • 1篇陶玲
  • 1篇顾玉明
  • 1篇张黎
  • 1篇李军

传媒

  • 3篇核电子学与探...
  • 2篇核技术
  • 1篇合肥工业大学...
  • 1篇强激光与粒子...

年份

  • 4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0
  • 2篇2008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EAST中性束注入器水流热量累积测量系统误差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水流量热法是强流离子束束功率测量常用的方法,由于测量仪表安装位置的问题,EAST(Experimental Advanced Superconducting Tokamak)全超导托卡马克中性束注入水流热量累积测量系统中存在不可忽略的误差。本文结合水流热量累计测量系统的原理分析其误差的来源,针对其中由于采集时间有限和真空室内外热传递损失三部分误差来源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修正,将沉积功率百分比由73.72%提高到86.27%,修正结果显著。最终将修正方法嵌入到现有的沉积功率计算系统中,实时地进行误差修正,从而得到更精确的沉积在热承载部件上的功率沉积,为功率沉积分布和中性化效率的精确测量提供依据。
陈宇胡纯栋许永建于玲栗翔张为堂
关键词:中性束注入器
EAST-NBI反向电子吸收板换热计算与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中性束注入是托卡马克主要的辅助加热手段。目前先进实验超导托卡马克中性束注入(Experimental Advanced Superconducting Tokamak-Neutral Beam Injection,EAST-NBI)装置采用的是正离子源,运行过程中离子源的部分部件有很大的热沉积,其中反向电子吸收板最为严重。经实验研究,当束功率为3.5 MW时,沉积在反向电子吸收板上的平均功率密度高达4.4 MW·m^(-2),有着较大的换热负担。为探究反向电子吸收板的极限运行时间,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反向电子吸收板在不同束功率、冷却水水压等多种工况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电子吸收板随着束功率的增大,换热负担加重、换热效果变差,通过增压泵提高冷却水入口压力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换热能力,使其极限运行时间延长。对该课题的研究可以指导EAST-NBI的运行,以保证离子源安全、稳定工作,此外还为反向电子吸收板的进一步结构优化奠定理论基础,对发展长脉冲、高功率的离子源具有重要意义。
许永建栗翔胡纯栋于玲陶玲谢亚红蒋才超顾玉明李军
关键词:中性束注入换热数值模拟
用于NBI的红外畸变图像修正方法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中性束注入(Neutral Beam Injection,NBI)是等离子体辅助加热和维持最有效的手段之一。目前,红外诊断作为一种快速高效的诊断手段,逐渐用于中性束束品质诊断中。在红外诊断装置中,由于红外相机的光轴与靶平面的垂线呈一定夹角,从而导致采集图像的几何畸变。论文利用坐标变换的方法通过计算机编程实现了红外畸变图的校正,为红外成像应用于中性束诊断奠定了基础。
许永建张黎胡纯栋栗翔于玲蒋才超
关键词:中性束红外诊断
中性束注入器水流热量计系统优化分析
2016年
介绍了用于计算中性束注入实验中束流功率沉积的水流热量计系统优化及优化后的测试结果。前期的水流热量计系统利用串口传输和分散式牛顿模块采集,采样率低、传输速度慢、抗干扰能力差、无法满足实验要求;优化后的系统基于虚拟仪器,采用TCP\IP协议传输和虚拟仪器技术,提高了系统的采样率和精度、优化了数据传输速度及抗干扰能力。优化后的系统经测试可以准确监测中性束注入器装置上各热承载部件冷却水的温升及流量,并分析得到中性束注入时束流在各热承载部件上的功率沉积。实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系统工作稳定,使用灵活,数据准确,满足实验要求。
于玲栗翔许永建胡纯栋刘胜陈宇
关键词:中性束注入采样率温升虚拟仪器
基于虚拟仪器下的温度测量被引量:3
2010年
在中性束注入装置中,基于LabVIEW和PXI搭建了水流热量计系统。该系统实现串口通信与网络接口的转化,有限点多通道并行采集,实时显示及数据保存功能。经测试,系统工作稳定,采集准确,使用灵活,充分满足实验的需要。
于玲胡纯栋刘胜
关键词:中性束注入虚拟仪器PXI数据采集
中性束注入装置温度测控系统研究
中性束注入(Neutral Beam Injection,简称NBI)是托卡马克装置的四种常用加热方法之一。它具有原理简单、注入功率高等优点,随着托卡马克装置研究的深入,它已经越来越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加热手段。大量实验证...
于玲
关键词:中性束注入托卡马克装置温度控制自动控制
文献传递
EAST中性束穿透损失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中性束注入(NBI)是托卡马克装置四种辅助加热手段(中性束注入、低杂波、离子回旋段波、电子回旋段波)中加热效率最高、物理机制最清楚的一种等离子体加热技术,是国际聚变界公认的最有效的辅助加热手段之一。为了探究EAST-NBI的穿透损失,通过对穿透损失率产生原理的理论分析,设计了具体硬件电路框图和实验方案,并通过实验验证了理论推导的正确性。具体做法首先通过对离子源束斑内中心点热电偶进行定量标定的方法作为穿透损失计算的标准。通过石墨瓦上热电偶单位能量下的温升与标定热电偶的温升之比来对穿透损失率进行计算。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束能范围内,穿透损失率随着注入束能的增加而线性增长,穿透损失率随着等离子体密度增长呈指数衰减。
胡纯栋张为堂许永建刘胜于玲
诊断中性束热量测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008年
文章论述了利用Sensoray 2600系列智能模块开发DNB热量计测试系统,以及对注入中性粒子束流功率和束分布测量的工作原理。该系统将使从DNB装置中引出的束流的功率和束分布得到准确测量,以达到对中性束注入器装置放电过程的精确控制,指导对束线工作参数进行优化选择,从而得到高品质的束流。
朱武于玲刘智民谢俊
关键词:热量计功率测量热电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