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屈伟

作品数:5 被引量:30H指数:4
供职机构:南京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建筑科学

主题

  • 3篇岩溶
  • 3篇岩溶地区
  • 2篇地基
  • 2篇桩基
  • 2篇桩土
  • 2篇桩土共同作用
  • 2篇工程实践
  • 2篇复合桩
  • 2篇复合桩基
  • 2篇变形调节装置
  • 1篇性能试验
  • 1篇选型分析
  • 1篇支护
  • 1篇支护设计
  • 1篇软土
  • 1篇软土地基
  • 1篇施工工艺
  • 1篇天然地基
  • 1篇土地基
  • 1篇注浆

机构

  • 5篇南京工业大学
  • 1篇国家电网公司
  • 1篇厦门市建设与...

作者

  • 5篇周峰
  • 5篇屈伟
  • 1篇李俊才
  • 1篇陈杰
  • 1篇林树枝
  • 1篇苏荣臻
  • 1篇张峰
  • 1篇王一超

传媒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福建建筑
  • 1篇南京工业大学...
  • 1篇南京工程学院...
  • 1篇地下空间与工...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端承桩复合桩基在岩溶地区的工程实践被引量:4
2014年
岩溶地区高层建筑基础若采用常规桩基,需进行一桩一探的施工勘探,不仅造价高工期长,而且成桩质量难以保证。本文介绍某工程天然地基虽具有较高的承载力,但仍无法满足高层建筑基础沉降量与软弱下卧层承载力的要求。本文提出端承桩复合桩基的方法,通过在桩顶设置变形调节装置,协调桩、土变形差,实现端承型桩的桩土共同作用,使天然地基承担大部分的上部结构荷载,不足部分由引入的少量桩基来承担。本文详细介绍了端承桩复合桩基的设计方法,并通过PLAXIS三维有限元程序对3组采用不同刚度值变形调节装置的复合桩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刚度过大或过小都对复合桩基的工作性能产生不利影响。若刚度按实际计算值控制,端承桩复合桩基各项测试指标与设计值较为吻合,均可满足规范要求,监测结果显示建筑物沉降值控制达到预期效果。本工程采用端承桩复合桩基可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其设计理念与方法可供同类工程借鉴和参考。
林树枝周峰屈伟
关键词:岩溶地区变形调节装置复合桩基桩土共同作用
不同开挖深度基坑支护设计与监测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通过一基坑工程实例,介绍了在挖深不同的条件下基坑支护方案的分析与选取。在充分考虑场地条件及主体结构的特点,并满足建设单位的建设要求之下,浅区部分采用悬臂式支护结构,深区部分采用钻孔灌注桩加一层混凝土支撑体系,并通过在浅区地下室底板处设置钢筋混凝土牛腿,作为深区基坑的支撑受力点。监测结果表明该方案对基坑周边环境影响达到了预期的控制效果,节省造价约人民币500万元,缩短施工工期5个月,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设计理念可供同类基坑工程参考与借鉴。
屈伟陈秋鑫周峰李俊才
关键词:基坑支护环境影响
岩溶地区端承桩复合桩基的工程实践被引量:9
2016年
岩溶地区高层建筑基础若采用常规桩基,需进行一桩一探的施工勘探,不仅造价高工期长,而且成桩质量难以保证。本文介绍某工程天然地基虽具有较高的承载力,但仍无法满足高层建筑基础沉降量与软弱下卧层承载力的要求。本文提出端承桩复合桩基的方法,通过在桩顶设置变形调节装置,协调桩、土变形差,实现端承型桩的桩土共同作用,使天然地基承担大部分的上部结构荷载,不足部分由引入的少量桩基来承担。本文详细介绍了端承桩复合桩基的设计方法,并采用数值计算的方法对不同组别的复合桩基深入分析,结果显示,若刚度按实际计算值控制,端承桩复合桩基各项测试指标与设计值较为吻合,该工程目前已进入上部结构施工阶段。本工程采用端承桩复合桩基的设计方法可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本案例可供同类工程借鉴。
周峰屈伟陈杰
关键词:岩溶地区变形调节装置复合桩基桩土共同作用
岩溶地区某高层建筑基础选型分析被引量:5
2013年
岩溶地区建筑物基础若采用常规桩基,需进行一桩一探的施工勘探,不仅造价高工期长,而且成桩质量难以保证.与常规桩基相比,天然地基在工期、造价、施工质量上都具有较大优势.通过计算论证了岩溶地区某高层建筑采用天然地基的可能性,并通过PLAXIS有限元程序对其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在充分考虑筏板的尺寸效应、卵石层的应力扩散以及地基土的实际应力状态等一系列因素后,该项目各项测试指标均可以满足设计要求,采用天然地基是完全可行的.
屈伟周峰张峰
关键词:岩溶地区高层建筑天然地基
不同施工工艺微型桩的承载性能试验被引量:10
2015年
采用不同施工工艺的微型桩的成桩效果、承载性能存在一定的差别。通过现场原型试验,对采用一次注浆、二次注浆、直接灌注细石混凝土3种成桩工艺的微型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二次注浆的桩头混凝土密实,成桩效果最佳;压力注浆对单桩抗拔承载力、桩侧摩阻力、水平承载力提升效果显著;二次注浆能显著提高群桩抗拔承载力;群桩的水平受荷性能对施工工艺的变化不敏感。在微型桩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应注重对桩身的二次注浆。
屈伟周峰王一超苏荣臻
关键词:软土地基微型桩施工工艺二次注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