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立强
- 作品数:7 被引量:108H指数:5
- 供职机构:湖南科技大学能源与安全工程学院煤矿安全开采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更多>>
- 深部复合顶板煤巷预应力桁架锚索梁支护技术被引量:5
- 2011年
- 曲江煤矿工作面埋深已达-900m以下,煤巷变形严重,采用锚网梁支护方式已不能满足生产的正常进行.介绍了巷道大变形的特征,通过观测试验方法对巷道围岩变形破坏机制进行了分析,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巷道的变形破坏过程,表明掘巷初期锚杆支护质量差达不到要求和煤柱留设宽度的不合理,是导致巷道掘进初期发生大变形的主要原因,然后提出要加强锚杆安装质量,并根据数值模拟结果确定了合理的煤柱宽度,有针对性的提出了锚网梁+预应力桁架锚索梁的联合支护方式,并进行了工业性试验,试验观测结果表明巷道变形得到了较好的控制,能够满足正常生产的需求.
- 张永青王卫军蒋熠屈延嗣罗立强王宏宇
- 关键词:煤柱数值模拟复合顶板
- 大倾角煤层巷道破坏机理及控制技术研究被引量:2
- 2011年
- 针对大倾角煤层巷道围岩难以控制的现状,分析了大倾角煤层巷道破坏的机理及破坏特征。利用FLAC软件分析了煤层倾角对巷道围岩应力分布、巷道变形的影响。结合某矿大倾角煤层巷道变形严重、返修率高的现状,设计了巷道支护控制方案,有效地解决了大倾角煤层巷道破坏严重的问题。
- 彭刚张永清罗立强
- 关键词:大倾角煤层巷道围岩锚杆支护数值模拟
- 深井沿空掘巷煤柱合理宽度优化被引量:5
- 2012年
- 曲江矿属深部高应力矿井,沿空掘巷留设7m煤柱,应力集中程度高,采空侧煤体破坏严重,呈现"液态"流动.结合极限平衡理论及FLAC2D对9,7,5,3m煤柱的应力和塑性区分布进行了分析,优选煤柱合理宽度.结果表明,煤柱宽度为5m时,巷道变形较小,应力集中程度降低,配合优化后的支护方案应用于现场,发现两帮和顶底板变形均小于350mm,能满足安全生产要求,为类似条件巷道煤柱留设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和实践参考.
- 屈延嗣王卫军余伟健罗立强王东洋陈旭
- 关键词:高应力巷道沿空掘巷桁架锚索
- 高应力软岩巷道预应力桁架锚索支护技术被引量:21
- 2012年
- 曲江矿212风巷属于深部高应力软岩巷道,原有的"锚索+锚杆+梯子梁+金属网"联合支护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大变形问题.通过数值模拟与实践经验,在原有支护的基础上分析了巷道破坏的原因并提出了预应力桁架锚索支护方案.实践表明:预应力桁架锚索与传统锚杆、锚索相比具有抗剪强度高和有效加固两帮减少顶板下沉等优点,能减小塑性区范围,提高围岩的稳定性.
- 罗立强王卫军余伟健吴海张永青屈延嗣
- 关键词:高应力软岩
- 深井煤巷厚层复合顶板整体变形机制及控制被引量:42
- 2012年
- 为解决深井煤巷厚层复合顶板的整体下沉问题,分析了巷道围岩力学机理并提出了控制技术.采用现场调查和理论分析方法研究了深井煤巷厚层复合顶板岩层的结构特点和力学性质,以及整体下沉的主要原因,认为该类型顶板具有厚度大、力学强度低、软弱分层多等特点,而锚索的整个有效锚固长度并没有深入到承载强度较高的岩层中,出现了垮落层带、离层裂隙层带和弯曲层带的"小三带"变形分布区域,形成了"顶板-两帮"和"顶板-小煤柱"的不稳定循环系统,由此,提出了以"预应力大刚度桁架锚索梁"为核心的综合控制技术.现场试验表明:进行以"预应力大刚度桁架锚索梁"为核心技术支护后的煤巷明显好于原支护煤巷(为锚杆和锚索联合支护),较原支护煤巷的顶底板总移近量少了541mm.
- 余伟健王卫军张农黄文忠文国华吴海罗立强
- 关键词:深井煤巷厚层复合顶板控制技术
- 深井岩巷分步联合支护技术应用被引量:11
- 2013年
- 通过现场调查、实验室试验、理论分析及现场监测等手段,得出了高应力巷道围岩的蠕变及支护方式的不合理是导致曲江矿大巷围岩失稳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锚梁网喷一次支护,帮锚、注浆二次支护的分步联合支护方案。结合现场对巷道两帮收敛速率的监测,确定了锚索支护的合理时机。现场实践表明:金属网,梁及喷层的护表作用能加强锚杆支护对围岩应力的改善,并使围岩应力得到一定程度的释放;锚杆锚索支护有效结合形成的叠加拱承载结构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围岩的自我承载能力,且底角锚索可以有效地切断塑性滑移线,起到很好控制底鼓的作用;注浆能够提高围岩的残余强度,修复和加固围岩。分步联合支护技术能使各支护在时间及空间上实现有效的结合,并成功应用于曲江矿东大巷支护。
- 罗立强王卫军屈延嗣陈旭王东洋
- 关键词:蠕变
- 高应力厚层软弱顶板煤巷锚索支护失效机理及合理长度研究被引量:27
- 2014年
- 按传统方法设计的锚索在深井厚层软弱顶板煤巷中经常发生大面积支护失效,致使这类巷道维护十分困难,成本高。通过现场勘查与理论分析,研究了导致锚索支护失效的影响因素,指出软弱厚层直接顶板锚索孔施工过程中的变形和安装过程对锚固剂的破坏是导致锚索支护失效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基于厚层软弱直接顶的新的锚索参数设计方法。现场实践表明,按新方法设计的锚索不仅缩短了锚索长度,而且大幅度提高了锚固力,显著改善了巷道的维护效果。
- 王卫军罗立强黄文忠屈延嗣吴海余伟健
- 关键词:锚索支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