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秀琴

作品数:44 被引量:75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7篇哲学宗教
  • 4篇经济管理
  • 2篇文化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5篇主义
  • 9篇卢卡奇
  • 8篇证法
  • 8篇辩证
  • 8篇辩证法
  • 7篇马克思主义
  • 6篇唯物
  • 6篇西方马克思主...
  • 6篇巴黎手稿
  • 5篇意识形态
  • 5篇唯物主义
  • 4篇哲学
  • 4篇资本论
  • 4篇历史唯物主义
  • 4篇《资本论》
  • 3篇对象化
  • 3篇政治经济学批...
  • 3篇逻辑
  • 3篇经济学批判
  • 3篇黑格尔

机构

  • 42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中国政法大学
  • 1篇约克大学

作者

  • 42篇张秀琴
  • 1篇孔伟
  • 1篇刘娟

传媒

  • 4篇教学与研究
  • 3篇现代哲学
  • 2篇哲学动态
  • 2篇国外理论动态
  • 2篇学术界
  • 2篇北京大学学报...
  • 2篇社会科学辑刊
  • 1篇马克思主义与...
  • 1篇江汉论坛
  • 1篇学术交流
  • 1篇学习与探索
  • 1篇思想政治工作...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安徽大学学报...
  • 1篇南京社会科学
  • 1篇江苏社会科学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学术研究
  • 1篇社会科学家
  • 1篇四川师范大学...

年份

  • 4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2
  • 5篇2021
  • 4篇2019
  • 5篇2018
  • 3篇2017
  • 7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03
  • 3篇2002
  • 2篇2001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概念被引量:2
2024年
基于《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所提供的原文材料,深入探究历史唯物主义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的经典文献支撑,从经典作家不同时期的不同的代表性著述中的三个著名论证出发,系统梳理历史唯物主义之历史概念的提出方式及其前提、形成与本质的经典论述,并尝试以现实的人的现实的生活、生产和生活的生产的三步递进逻辑来呈现历史概念的真正要义,从而为理解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的真正本质提供更系统、更可信的文本依据和思想史发展演进逻辑。
张秀琴
关键词:历史唯物主义对象化
理性批判两个阶段:语言学转向和伦理学转向──从《理性的界限:哈贝马斯、利奥塔以及梅莱尼·克莱恩的理性观》中看现代与后现代理性观被引量:1
2002年
哈贝马斯和利奥塔的理性批判都经历了语言学转向和伦理学转向,但得出的理论结论却截然不同:哈贝马斯致力于理性重建,强调共识;利奥塔则致力于理性的拒斥,强调分歧。
张秀琴
关键词:哈贝马斯利奥塔语言学转向伦理学转向
福柯的意识形态论:“话语—权力”及其“身体—主体”被引量:17
2016年
1960年代以来,福柯通过《疯癫与文明》等系列著述构建了其著名的知识—权力论。本文试图从意识形态论的角度关注福柯上述系列著述的核心思想,论证其意识形态论视域,即一种基于"话语—权力"论和"身体—主体"论的潜在理论视域。福柯意识形态论的两个核心论点是:第一,话语—权力是意识形态的运作;第二,"身体—主体"是意识形态运作的效果。本文尝试对上述两个核心论点提供文献依据和理论论证。
张秀琴孔伟
关键词:福柯意识形态论
从德里达到德勒兹:一种新的福柯主义?
2017年
德里达和德勒兹,与福柯一样都是生于20世纪20-30年代的法国后现代思想者群体。这一学者群体,大多对福柯的"权力唯物主义"(辩证法)中所保留的(阿尔都塞式的)"结构主义""极权"(或形而上学)不满,而力图将其中所包含的解构主义维度继续推向深入和细微之处。为此,德里达提出了"延异"概念,而德勒兹则提出了"事件"性的无器官的身体-主体论。本文认为,这是一种力图把福柯的后结构主义进一步后现代化的新福柯主义运动。
张秀琴
关键词:德里达德勒兹
论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总体性维度--基于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理论的审视
2024年
西方马克思主义以批判经济决定论等对于历史唯物主义机械式理解的面貌出场,被学界视为马克思主义发展过程中的“文化转向”。不同于马克思晚期将政治经济学批判作为关注重点,西方马克思主义各流派将文化批判作为资本主义现代性批判的理论切入点。文化正以其与经济基础、政治制度、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辩证关系成为现代性与总体性的重要表征,因此文化研究成为马克思主义当代发展不可忽视的研究路径。中国式现代化所开辟出的不同于西方现代化的中国式道路,正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的必由之路。因此,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发展状况的准确把握,有助于加深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开创的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理解,有利于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历史普遍性与民族发展特殊性。
孔晓辉张秀琴
关键词:总体性文化批判
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被引量:1
2002年
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内外学术界争论的热点问题。本文探讨的是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概念、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的内容:哲学向度和政治经济学向度;以及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的问题领域。
张秀琴
关键词:意识形态历史唯物主义
“巴黎手稿”的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解读被引量:2
2016年
1932年马克思的"巴黎手稿"(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题名)首次公开出版,遂及在正在兴起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学界引发了解读热潮。其中,以法国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学者列斐伏尔、梅洛-庞蒂的解读,构成了对"巴黎手稿"之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解读之主要蓝图。本文认为,其基本特点包括:在具体-总体中,强调"总体的人"(total man)的"自然"与"历史"的"生成"过程,也即人的"存在的"属性,这种存在的属性,换言之,就是行动的哲学或日立足于"日常生活批判"的"存在的哲学"(existential philosophy)。
张秀琴
关键词:列斐伏尔梅洛-庞蒂
《资本论》与当代政治经济学批判——以美国当代人本主义辩证法学派为例被引量:1
2018年
近30年来,(后)新左派时期的美国马克思思想研究界,存在着由过去偏重经验实证分析范式向倚重哲学、特别是辩证法路径的转变。这一点,亦明显体现于他们基于对《资本论》的解读而掀起的对当代政治经济学批判研究之中。如果把这一时期的美国辩证法学派划分为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两大流派,那么,本文主要对由波斯顿、奥尔曼、詹姆逊、哈维等人为代表的人本主义辩证法学派的论著进行探讨。这些论著的相继出现,使得"辩证法"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范畴成为当今马克思研究中最活跃的领域之一,且此后,似乎成为"政治经济学"这一美国马克思主义最具独创性研究领域中一个不可回避的范式倾向。
张秀琴
关键词:辩证法政治经济学批判
“巴黎手稿”解读中的“青年马克思”问题被引量:3
2016年
本文聚焦于"巴黎手稿"("巴黎手稿"包括通常被称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三个手稿和"穆勒评注",本文主要聚焦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传播与接受史,以期对学界围绕马克思"早期"和"晚期"著作而展开的相关论争作一批判性考察。几乎所有公开出版的有关马克思早期著述的重要研究文献(特别是在德语区、法语区、前苏联和英语国家),都吁求要对马克思的"巴黎手稿"进行全新的和严格的解读;同时,也几乎是所有的解释者都理所当然地假定,"巴黎手稿"是一部业已完成的著作。然而,通过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及所谓的"巴黎笔记"的文本分析,使我们有可能一方面反对将前者视为一部完全成熟的文献并借此宣称马克思思想是一个以其为基础的整体,另一方面也反对将其视为一个定义明确的理论文献并借此将之与马克思成熟时期的"科学"阶段相对立。
马塞洛.马斯托张秀琴刘娟
关键词:青年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EGA2
理性批判两个阶段:语言学转向和伦理学转向——从《理性的界限 :哈贝马斯、利奥塔以及梅莱尼·克莱恩的理性观》中看现代与后现代理性观被引量:1
2003年
哈贝马斯和利奥塔的理性批判都经历了语言学转向和伦理学转向,但得出的理论结论却截然不同:哈贝马斯致力于理性重建,强调共识;利奥塔则致力于理性的拒斥,强调分歧。
张秀琴
关键词:哈贝马斯利奥塔语言学转向伦理学转向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