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欣

作品数:3 被引量:11H指数:1
供职机构:河北北方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炎症
  • 2篇炎症性
  • 2篇炎症性肠病
  • 2篇细胞
  • 2篇小鼠
  • 2篇间充质
  • 2篇间充质干细胞
  • 2篇干细胞
  • 2篇肠病
  • 2篇充质干细胞
  • 1篇修饰
  • 1篇粘附分子
  • 1篇致病
  • 1篇鼠模型
  • 1篇葡聚糖
  • 1篇葡聚糖硫酸钠
  • 1篇细胞间
  • 1篇细胞间粘附分...
  • 1篇细胞间粘附分...
  • 1篇细胞治疗

机构

  • 2篇河北北方学院
  • 2篇军事医学科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3篇李欣
  • 2篇宁守斌
  • 2篇朱恒
  • 2篇武文卿
  • 1篇刘元林
  • 1篇毛宁
  • 1篇丁丽
  • 1篇张卓超
  • 1篇张毅

传媒

  • 1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中国实验动物...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不同浓度葡聚糖硫酸钠对小鼠炎症性肠病模型建立及其致病相关免疫因子表达的影响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探讨饮用不同浓度的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对于建立小鼠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模型及其致病相关免疫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不同浓度的DSS饮用组(3%、5%、7%)。观察小鼠的大便性状,体重和生存时间。饮用后的第6天处死各组小鼠,观察结肠大体形态并评分;取病变处进行石蜡包埋病理切片,苏木素伊红染色并进行病理组织学评分;定量PCR检测各组脾细胞免疫因子表达情况。结果饮用3%、5%、7%浓度DSS的小鼠在第6天均有不同程度溃疡形成,成模率随着DSS浓度提升而增加,但是小鼠死亡率也相应增加。定量PCR结果表明促炎因子(TNF-α、IFN-γ和IL-17A)的表达水平与DSS浓度成正相关,而抑炎因子(IL-4和IL-10)以及调节性T细胞相关的转录因子Foxp3的表达水平与DSS浓度成负相关关系。结论给予小鼠5%浓度的DSS溶液饮用有助于高效经济地建立小鼠IBD模型,为进一步研究IBD的发病机理、生物学特性、干预因素等打下了重要基础。
李欣武文卿张卓超俎占飞毛旭燕朱恒宁守斌
关键词:葡聚糖硫酸钠炎症性肠病小鼠模型
悬浮培养的小鼠骨间充质干细胞对T细胞的调节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研究悬浮培养的小鼠骨间充质干细胞(MSC)对T细胞的调节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低吸附细胞培养皿培养小鼠骨悬浮MSC,采用贴附细胞培养板培养小鼠贴壁MSC。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悬浮MSC的形态并进行成骨和成脂肪诱导分化。应用以流式细胞术检测悬浮MSC的免疫表型。收获悬浮MSC和贴壁MSC的培养上清,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和CFSE法比较悬浮MSC抑制T细胞增殖的能力。采用定量PCR分析不同培养上清对T细胞表达的免疫因子的影响。采用定量PCR检测悬浮MSC表达的免疫调节因子。结果:悬浮培养的小鼠骨MSC呈现为悬浮球状,具有成骨和成脂肪分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表明,悬浮MSC高表达CD29、CD44、Sca-1和CD105,低表达CD11b、CD45、CD31和Ia。CFSE法结果提示,悬浮MSC培养上清能够抑制T细胞增殖。定量PCR检测结果表明,悬浮MSC上清能够抑制T细胞表达干扰素γ和白介素17A的表达。进一步分析发现,相对于贴壁MSC,悬浮MSC表达的白介素6和转化生长因子β1的水平较高。结论:悬浮法培养获得的MSC能够抑制T细胞增殖,其对T细胞调节作用与贴壁MSC不同。
李欣武文卿丁丽刘元林毛宁张毅朱恒宁守斌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T细胞免疫调节
细胞间粘附分子-1修饰的间充质干细胞对于炎症性肠病的治疗作用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移植治疗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IBD)已经成为IBD治疗领域有发展前途的治疗策略。目前主流研究认为IBD...
李欣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间充质干细胞细胞间粘附分子-1细胞治疗靶向作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