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虹颖

作品数:6 被引量:19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水稻
  • 3篇基因
  • 3篇家族基因
  • 2篇整流
  • 2篇整流型
  • 2篇籽粒
  • 2篇籽粒苋
  • 2篇子通道
  • 2篇微量元素
  • 2篇离子通道
  • 2篇粳稻
  • 2篇
  • 1篇叶绿
  • 1篇叶绿素
  • 1篇营养元素
  • 1篇游离氨基酸
  • 1篇幼苗
  • 1篇幼苗生长
  • 1篇原位
  • 1篇原位杂交

机构

  • 6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6篇苏彦华
  • 6篇李虹颖
  • 2篇高南
  • 2篇李俊林

传媒

  • 1篇植物资源与环...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江苏省植物生...

年份

  • 2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水稻钾双向整流型离子通道OsAKT2/3分子及应用
水稻钾双向整流型离子通道OsAKT2/3分子及应用,其氨基酸序列如SEQIDNo.2所示。编码上述水稻双向整流型钾离子通道OsAKT2/3分子的基因,序列如SEQIDNo.1所示。本发明首先从粳稻(<I>Oryzasat...
高南李俊林苏彦华李虹颖
文献传递
水稻RNA原位杂交体系的优化被引量:1
2012年
为了能准确、快捷地追踪目标基因在水稻中的表达,并提供在不同植物中基因表达的研究基础,优化了水稻RNA原位杂交体系。以卡诺固定液处理材料,原位杂交结果显示:细胞边界清楚,标本背景清晰,检测信号强。设置了0、15、25、35和45 min 5个消化时间梯度,消化时间是25 min的试验结果显示:杂交信号分布于整个受检表面,信号可检测性强,并在不同组织结构中信号强弱不同。以根尖为材料,杂交液A的检测信号符合分布规律,杂交液B验证反义探针检测信号较弱,杂交液C验证反义探针检测信号进一步减弱,并伴随着验证正义探针信号增强。以叶片为试验材料,杂交液A和B的原位杂交结果差异不大,而杂交液C验证反义探针信号减弱,验证正义探针信号增强。结论:水稻RNA原位杂交体系的固定液为卡诺固定液,最佳消化时间为25 min,杂交液为杂交液A。
李虹颖苏彦华
关键词:原位杂交水稻固定液
镉对籽粒苋耐性生理及营养元素吸收积累的影响被引量:16
2012年
初步阐明了镉对籽粒苋耐性生理及营养元素吸收积累的影响,为进一步揭示籽粒苋的镉耐性与镉富集机理奠定了基础。通过对生物量的监测,对叶绿素、蛋白质、游离氨基酸、大量元素及微量元素等的含量的测定,阐明镉胁迫对籽粒苋生长生理、抗胁迫耐性、营养元素吸收分配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镉胁迫对籽粒苋的生长抑制作用不明显,植株生物量随着镉浓度的提高而轻微降低。随着镉处理浓度的提高,叶绿素含量下降幅度显著;蛋白质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变化幅度不明显;钾含量无大幅变化;镉、磷、钙、镁、锌、铁、锰、铜含量变化幅度较显著。镉、钾、磷、锰的迁移系数随着镉处理浓度的提高无显著变化;钙的迁移系数呈上升趋势;镁、锌、铁、铜的迁移系数均呈下降趋势。这些结果表明:镉胁迫降低籽粒苋叶绿素含量,抑制植株光合作用,继而抑制了植株的生长,但其程度不明显;镉胁迫条件启动活性氧防御机制;引起植株体内部分养分代谢紊乱。结论:低浓度镉处理条件下,籽粒苋受镉离子影响,抗氧化能力下降。在高浓度镉处理条件下,籽粒苋调节了营养元素的吸收和分配,启动了一系列活性氧防御机制,提高了抗胁迫能力。
李虹颖苏彦华
关键词:籽粒苋叶绿素游离氨基酸微量元素
水稻HAK家族基因磷酸化位点分析
李虹颖苏彦华
水稻钾双向整流型离子通道OsAKT2/3分子及应用
水稻钾双向整流型离子通道OsAKT2/3分子及应用,其氨基酸序列如SEQIDNo.2所示。编码上述水稻双向整流型钾离子通道OsAKT2/3分子的基因,序列如SEQIDNo.1所示。本发明首先从粳稻(<I>Oryzasat...
高南李俊林苏彦华李虹颖
钾镉双重处理对籽粒苋幼苗生长及元素积累的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采用水培法对不同浓度K-Cd双重处理条件下籽粒苋(Amaranthus hypochondriacus Linn.)幼苗根、茎和叶干质量以及根和地上部分Cd、K、P、Ca、Zn、Fe、Mn和Cu含量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Cd浓度相同的条件下,随K浓度的提高(0.0、2.5和20.0 mmol.L-1),籽粒苋根、茎和叶的干质量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各部位的Cd含量均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根和地上部分的K和Zn含量增加、Ca含量无明显变化、Fe含量呈持续降低的趋势;根中Mn含量无明显变化规律、Cu含量逐渐降低,而地上部分Mn含量总体上增加、Cu含量则无明显的变化规律。在K浓度相同的条件下,随Cd浓度的提高(0、5、25和45μmol.L-1),籽粒苋幼苗茎和叶的干质量逐渐降低、根的干质量在较高浓度Cd处理条件下也均降低;不同部位Cd含量均不断增加;根和地上部分的Ca、K、Zn和Mn含量基本呈逐渐降低的趋势、Fe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根中P和Cu含量大体呈持续降低的趋势、地上部分P和Cu含量则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不同浓度K-Cd双重处理条件下籽粒苋的根冠比差异不显著,其中5μmol.L-1Cd处理组幼苗的根冠比均最大。总体上看,在K-Cd双重处理条件下籽粒苋幼苗根、茎和叶中Cd含量的增幅均小于Cd单一处理,Cd的迁移系数也有所降低。研究结果显示:较高浓度的Cd处理对籽粒苋幼苗的生长及体内营养元素积累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添加K能够减弱籽粒苋对Cd的积累和迁移能力、减轻Cd胁迫的伤害程度。据此,建议在用籽粒苋进行Cd污染环境修复时施用适量的K肥。
李虹颖苏彦华
关键词:籽粒苋微量元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