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瑜

作品数:19 被引量:409H指数:9
供职机构: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9篇农业科学

主题

  • 7篇小麦
  • 6篇水分
  • 6篇耕作
  • 6篇保护性耕作
  • 5篇冬小麦
  • 5篇玉米
  • 5篇水分利用
  • 5篇土壤
  • 5篇不同耕作
  • 4篇水分利用效率
  • 4篇利用效率
  • 4篇秸秆
  • 4篇秸秆还田
  • 4篇还田
  • 4篇
  • 3篇冬小麦旗叶
  • 3篇旗叶
  • 3篇小麦旗叶
  • 3篇耕作措施
  • 3篇不同耕作措施

机构

  • 16篇山东农业大学
  • 3篇山东省作物生...
  • 2篇微山县农业局
  • 1篇中国科学院植...
  • 1篇电子工程学院
  • 1篇东营市科技服...
  • 1篇宁阳县农业局

作者

  • 19篇王瑜
  • 18篇田慎重
  • 18篇宁堂原
  • 17篇李增嘉
  • 11篇仲惟磊
  • 5篇李洪杰
  • 4篇韩惠芳
  • 3篇王丙文
  • 2篇胡恒宇
  • 2篇邵国庆
  • 2篇迟淑筠
  • 1篇张总正
  • 1篇曲学勇
  • 1篇郑延海
  • 1篇李成庆
  • 1篇薛忠财
  • 1篇柳洁
  • 1篇高辉远
  • 1篇田欣欣

传媒

  • 3篇生态学报
  • 2篇山东农业科学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青岛农业大学...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麦类作物学报
  • 1篇作物杂志
  • 1篇2014年泰...

年份

  • 1篇2014
  • 3篇2012
  • 4篇2011
  • 7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灌溉和尿素类型对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被引量:15
2010年
水分和氮素运筹是提高作物产量的重要措施。为了研究不同灌水条件下常规尿素和控释尿素用量对玉米各生育期土壤含水率、籽粒灌浆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该文选用了常规尿素和控释尿素2种类型,施N量各设75和150kg/hm22个水平,以不施氮为对照;水分设置全生育期不灌水、浇85mm灌浆水2个水平,随机区组设计。结果表明:相同灌水条件和施氮水平下,与常规尿素相比,控释尿素处理0~140cm土层土壤含水率在玉米小口期前较高,而收获期却较低,实现了土壤水分的"前贮后用"。相同灌水条件和施氮水平下,与常规尿素相比,控释尿素处理玉米籽粒灌浆速率、总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水增产效率均显著提高。增加施N量显著提高总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水增产效率。与不灌溉相比,灌溉降低了玉米的总水分利用效率,但提高了玉米籽粒灌浆速率和籽粒产量。与常规尿素相比,控释尿素与水分对总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水增产效率的耦合效应更显著,利于高产与水分高效利用的同步。进一步分析表明,土壤水分的"前贮后用"和较高的灌浆速率是控释尿素能提高玉米总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水增产效率的重要原因。这对半湿润地区玉米节水高产栽培有重要参考价值。
邵国庆李增嘉宁堂原郑延海田慎重王瑜
关键词:灌溉尿素节水玉米水分利用效率
水磷耦合对冬小麦水、磷利用与产量的影响及其生理基础
供试品种为济麦20(JM20)和山农16(SN16),设置四个灌水水平:W0(不灌水)、W1(拔节水60mm)、W2(拔节水+开花水、每次灌水60mm)、W3(拔节水+开花水+灌浆水、每次灌水60mm);每个灌溉处理下设...
王瑜
关键词:冬小麦磷素利用籽粒产量生理基础
基于温室气体、固碳潜力和作物产量的不同耕作措施综合评价
通过不同耕作措施条件下两季小麦温室气体排放、土壤固碳量并结合产量构成因素作为评价指标,运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中的RSR值综合评价法(秩和比法)对5种耕作措施进行综合评价,从而选出适宜该地区的在较优产量基础上有较好的温室气体...
田慎重宁堂原王瑜仲惟磊胡恒宇李增嘉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温室气体土壤固碳综合评价
文献传递
不同耕作方式和秸秆还田对麦田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被引量:204
2010年
通过两个生长季试验,研究了不同耕作方式和秸秆还田及其交互效应对小麦全生育期0~20cm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不同生育时期0~20cm土层有机碳含量呈明显的动态变化;秸秆还田各处理的有机碳含量都高于无秸秆还田处理;保护性耕作措施土壤有机碳增加量显著高于传统翻耕.除传统翻耕处理外,各处理0~10cm土层的有机碳含量都高于10~20cm土层,秸秆还田各处理0~10cm土层有机碳含量表现为深松(PS)>旋耕(PR)>免耕(PZ)>耙耕(PH)>传统翻耕(PC),而10~20cm土层表现为传统翻耕(PC)>深松(PS)>旋耕(PR)>耙耕(PH)>免耕(PZ),说明保护性耕作措施能提高0~10cm土层的有机碳含量.多因素方差分析表明:耕作因素、秸秆因素和两者交互效应在不同生育期对0~20cm土层的有机碳含量都有显著影响.
田慎重宁堂原王瑜李洪杰仲惟磊李增嘉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土壤有机碳
水磷耦合对冬小麦旗叶和群体水分利用的影响
本试验研究了不同的灌溉和施磷水平对冬小麦旗叶水势、渗透势、水分利用效率与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在同一时期,山农16旗叶水势随着灌水次数的减少存呈现出上升趋势,而济麦20上升并不显著,在不灌水条件下,山农16叶片水势显著...
王瑜李增嘉宁堂原田慎重仲惟磊胡恒宇
关键词: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
文献传递
深松和尿素类型对不同玉米品种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被引量:18
2011年
【目的】研究不同耕作方式下常规尿素与控释尿素对不同玉米品种籽粒灌浆速率、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方法】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以不施氮为对照,设置耕作方式为主区(旋茬处理和旋茬后再深松处理);品种为副主区(郑单958和登海3号);尿素类型为副区(常规尿素和控释尿素,用量均为225 kg N.hm-2)。【结果】相同耕作方式、施氮水平和品种条件下,与常规尿素相比,控释尿素处理0—100 cm土层含水量在玉米小喇叭口期较高,而收获期较低,实现了土壤水分的时空高效利用;控释尿素处理的玉米籽粒灌浆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均显著提高。深松可显著提高玉米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与郑单958相比,登海3号有较高的籽粒灌浆速率、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控释尿素、深松和品种间有明显的正耦合效应,利于旱作高产。【结论】土壤水分的时空高效利用和较高的灌浆速率是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提高的重要原因。因此,在半湿润玉米种植区,选用适宜品种、施用控释尿素并结合深松,可以更好地调控土壤的水分供应状况,实现土壤水分供应与作物需水的时空吻合。
胡恒宇李增嘉宁堂原王瑜田慎重仲惟磊张总正
关键词:玉米深松控释尿素水分利用效率
保护性耕作对农田土壤不同养分形态的影响被引量:16
2008年
本试验采用田间取样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保护性耕作模式对土壤中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动态分布的影响。在0-10cm土层,保护性耕作条件下秸秆还田各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含量较无秸秆还田处理都有大幅度提高,但在10—20cm土层,深松秸秆还田处理和常规秸秆还田处理的有机质含量明显高于保护性耕作处理;0—20cm土层的碱解氮含量无秸秆还田处理总体上高于秸秆还田处理,而在20—40cm土层的碱解氮含量无秸秆还田处理总体上低于秸秆还田处理碱解氮含量,以耙耕处理提高的幅度最大,深松处理提高的幅度最小;0—20cm土层秸秆还田处理速效磷含量显著高于无秸秆还田处理速效磷含量,0—20cm土层的速效磷含量显著高于20—40cm土层,在20—40cm土层,保护性耕作处理秸秆还田与非秸秆还田处理之间差异很小;0—20cm土层土壤速效钾含量显著高于20—40cm土层,在0—20cm土层秸秆还田处理高于对应的无秸秆还田处理,在0—20cm土层中,常规耕作处理无论是秸秆还田处理还是无秸秆还田处理整体上都比保护性耕作处小,这可能与常规翻耕后秸秆的深埋有关,但在20—40cm土层中,常规耕作处理在整体上却显著高于其他保护性耕作处理。保护性耕作处理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钾、速效磷含量有表层富集、下层贫化的现象;秸秆还田能显著提高保护性耕作0-10cm土层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钾和速效磷含量。0—20cm土层土壤碱解氮含量非秸秆还田处理大于秸秆还田处理,但在20~40cm土层,土壤碱解氮含量秸秆还田处理大于非秸秆还田处理,说明土壤的氮素供应情况秸秆还田处理优于秸秆不还田处理。
田慎重李增嘉宁堂原王瑜李洪杰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土壤养分
水、磷对冬小麦旗叶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08年
研究不同灌水和施磷量对冬小麦旗叶特性的影响。采用大田试验,随机区组设计,设置灌水3个水平为WO(不灌水)、W2(拔节水+灌浆水,每次灌水75mm)、W3(拔节水+开花水+灌浆水,每次灌水50mm)、W4(拔节水+开花水+灌浆水,每次灌水75mm);3个磷肥水平为P0(不施磷肥)、P1(90kg/hm2)、P2(180kg/hm2)。研究在不同灌水和施磷量下冬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荧光动力学参数、硝酸还原酶活性变化趋势。旗叶叶绿素含量在W3与W4处理间差异较小,而与不灌水处理间的差异十分明显;P1、P2处理在开花后明显高于P0处理。不灌水处理(W0)与灌水处理(W4、W3、W2)间光合速率差异显著;P1、P2处理能在开花后16d内一直保持开花时的高光合水平,而P0处理在开花后一直在下降,在开花后8d下降就较为明显。随灌水增加,φPSⅡ整体上显著递增趋势,尤其在开花后8d以后有明显提高;P1、P2处理处理开花后16d内旗叶φPSⅡ都能保持较高水平,且显著大于P0处理,但在16d后下降迅速,与P0差异不大。旗叶Fv/Fm在花后16d后,灌水处理间(W4、W3、W2)差异不显著,但不灌水(W0)保持较高水平;P1、P2处理在花后16d内旗叶Fv/Fm显著大于P0处理,并且花后16d后下降的程度比P0处理要小,尤其是灌水多的处理效果更明显。灌水和施磷都能有效的增加冬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提高光合速率、提高PSⅡ的潜在活性和PSⅡ的最大光化学效率、提高硝酸还原酶的活性。但在水磷互作下个处理变化趋势有所不同,各处理增效效果亦不同。
王瑜李增嘉宁堂原田慎重李洪杰
关键词:冬小麦灌水旗叶
保护性耕作下秋播期地下害虫的群落分布特点初步研究被引量:6
2009年
2008年秋播期,在连续5年秸秆全量还田的免耕、旋耕、耙耕、深松和常规耕作试验地中,调查和研究了地下害虫总密度、优势害虫种类等群落分布特点。调查共记录主要地下害虫种类5种,无论秸秆还田与否,金针虫和蛴螬均为各耕作方式下的优势地下害虫(相对密度>10%)。但秸秆全量还田以蛴螬为主,无秸秆还田以金针虫为主,其它地下害虫的相对密度超过10%的只有深松秸秆还田。秸秆全量还田后,免耕、耙耕和深松等耕作措施导致田间地下害虫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及均匀度均较高。总体来看,耕作方式对秋播期地下害虫群落组成有一定影响。
韩惠芳宁堂原田慎重王瑜王丙文仲惟磊李增嘉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地下害虫群落分布
不同耕作措施对华北地区麦田CH_4吸收通量的影响被引量:24
2010年
华北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其农田土壤CH4的吸收与排放对我国准确合理的估算农业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制定合理的农业减排和适应措施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了华北地区麦田5种不同耕作模式在不同生育时期土壤CH4通量的动态变化和日变化,试验结果表明:5种不同耕作模式在不同生育时期土壤CH4通量具有明显的动态变化。不同的耕作处理都表现为CH4的净吸收汇。整个生育期,常规耕作无秸秆还田处理≈常规耕作秸秆还田处理>耙耕≈旋耕>深松耕>免耕。CH4吸收通量具有明显的日变化,吸收通量白天高夜晚低。处理间比较,常规耕作无秸秆还田处理>常规耕作秸秆还田处理>免耕。结论:常规耕作无秸秆还田处理CH4的吸收通量较高,但此种耕作方式不利于土壤耕层的保护,而耙耕、旋耕这两种保护性耕作方式使表层土壤具有较好的保墒保肥能力,对土壤扰动小,且只比常规无秸秆还田的CH4吸收值低5.35%和6.31%,较有利于农业减排,所以从环境效益和土壤保护这两个方面来看,耙耕和旋耕这两种保护性耕作处理较为理想。
田慎重宁堂原李增嘉王瑜李洪杰仲惟磊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华北平原秸秆还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