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超
- 作品数:4 被引量:7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胶州湾表层海水NO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 2016年
- 为了解近海海水中NO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采用化学发光法对2010—2011年胶州湾内表层海水中的c(NO)进行了观测,并结合水文、生物等要素的同步观测资料,探讨了该海域NO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胶州湾内表层海水c(NO)春季最低,为(11.8±4.6)pmol/L;秋季最高,为(471.3±106.3)pmol/L;夏季和冬季差别不大.该海域c(NO)的水平分布呈湾中心及湾口部分较低、河口较高的特点.湾口部分c(NO)春季最低,为2.0 pmol/L;湾中心部分c(NO)秋季最高,达356.0pmol/L.c(NO)与温度、盐度及c(NO_2-)表现出相关性,陆地径流输入对海水中NO的分布也有影响,大沽河下游丰水季c(NO)达到348.1 pmol/L,枯水季c(NO)仅为119.8 pmol/L.研究显示,胶州湾表层海水为大气NO的源,2010—2011年胶州湾表层海水NO的海-气通量为3.8×10-15mol/(cm^2·s),胶州湾年NO释放量(以N计)约为5.8×106g.
- 田野薛超刘春颖李培峰
- 关键词:NO影响因素
- 海水中一氧化氮的化学发光法测定被引量:6
- 2011年
- 基于鲁米诺-H2O2混合溶液作为发光液与海水中NO发生反应产生发光信号的原理,提出了一种测定海水中痕量NO的化学发光法。确定了化学发光法测定NO的最佳条件:pH9.2、浓度1×10-2 mol/dm3的碳酸盐为缓冲体系,鲁米诺浓度为8.4×10-5 mol/dm3,H2O2浓度为1×10-2 mol/dm3,测定温度为20℃。该方法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当NO浓度在1.4×10-12~9.8×10-10 mol/dm3范围内,其浓度值与发光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7,P<0.000 1。该方法的检出限为1.4×10-12 mol/dm3(S/N=3),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3.6%(1.2×10-11 mol/dm3)。采用该方法对胶州湾表层海水中NO的分布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NO浓度范围为未检出~7.1×10-11 mol/dm3,平均浓度为(1.6±1.8)×10-11 mol/dm3。
- 丰卫华刘春颖杨桂朋李培峰薛超
- 关键词:化学发光法
- 胶州湾及邻近海域表层海水中一氧化氮浓度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探讨被引量:1
- 2012年
- 2011年2~3月利用化学发光法对胶州湾及邻近海域表层海水中一氧化氮(NO)浓度进行了监测.结合水文、化学和生物等要素的同步观测资料,对该海域NO浓度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胶州湾内表层海水中NO浓度为0.080~0.493 nmol.L-1,平均值为(0.292±0.146)nmol.L-1,胶州湾外NO浓度为未检出~0.435 nmol.L-1,平均值为(0.160±0.130)nmol.L-1.总体来说,胶州湾表层海水中NO浓度呈现出自湾内向湾外递降的分布趋势,陆地径流和人为活动可能对NO浓度的分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胶州湾及邻近海域表层海水中NO浓度比开阔大洋高1个数量级.周日变化研究表明,NO浓度具有一定的变化特征,最大值出现在15:00,这可能主要受光照的影响.影响NO浓度分布的因素比较复杂,可能主要受亚硝酸盐、光强和pH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2011年春季胶州湾及邻近海域表层海水是大气NO的源,通量约为1.09×10-15 mol.(cm2.s)-1.
- 薛超刘春颖杨桂朋祝陈坚张洪海
- 关键词:周日变化影响因素
- 黄渤海和胶州湾一氧化氮的分布、通量及生产速率的研究
- 一氧化氮(NO)是一种气体小分子自由基,它作为一种环境毒物,长期以来一直得到科学家的广泛关注。NO在大气、土壤及生物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的产生和作用机制已有一定的研究。NO作为海洋氮循环中一个重要的中间体,不仅会影响...
- 薛超
- 关键词:一氧化氮海-气通量黄渤海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