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庆荣

作品数:49 被引量:262H指数:8
供职机构:忻州师范学院地理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环境科学与工...
  • 8篇农业科学
  • 7篇经济管理
  • 6篇天文地球
  • 6篇历史地理
  • 3篇化学工程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矿业工程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水利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5篇群落
  • 4篇亚高山
  • 4篇土壤
  • 4篇冷杉
  • 3篇新生代
  • 3篇亚高山草甸
  • 3篇影响因素
  • 3篇生态
  • 3篇土壤重金属
  • 3篇重金
  • 3篇重金属
  • 3篇微生物
  • 3篇污染
  • 3篇炼焦
  • 3篇裂变径迹
  • 3篇煤炭
  • 3篇煤炭资源
  • 3篇高山草甸
  • 3篇草甸
  • 3篇臭冷杉

机构

  • 49篇忻州师范学院
  • 9篇太原理工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
  • 5篇山西师范大学
  • 4篇山西大学
  • 3篇西北大学
  • 3篇学研究院
  • 1篇广西师范大学
  • 1篇兰州交通大学
  • 1篇山西省地震局
  • 1篇西北师范大学
  • 1篇浙江师范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铜仁学院
  • 1篇国土资源
  • 1篇青海省气候中...
  • 1篇中国石油

作者

  • 49篇郑庆荣
  • 7篇冯文勇
  • 7篇孙二虎
  • 6篇崔嫱
  • 6篇赵鹏宇
  • 5篇徐学选
  • 5篇罗正明
  • 4篇刘鸿福
  • 4篇勾朝阳
  • 3篇吴攀升
  • 3篇侯艳军
  • 3篇任战利
  • 3篇刘秀丽
  • 2篇曾凡桂
  • 2篇郑海霞
  • 2篇李秀英
  • 2篇林长春
  • 2篇刘丽芳
  • 2篇勾朝阳
  • 1篇张勃

传媒

  • 11篇忻州师范学院...
  • 3篇水土保持研究
  • 3篇地质学报
  • 2篇环境科学
  • 1篇资源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环境工程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内蒙古大学学...
  • 1篇现代地质
  • 1篇中国能源
  • 1篇太原理工大学...
  • 1篇煤炭转化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环境污染与防...
  • 1篇中国野生植物...
  • 1篇信阳师范学院...
  • 1篇广西师范大学...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中国矿业

年份

  • 5篇2023
  • 6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7篇2018
  • 2篇2017
  • 9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04—2011年忻州市滹沱河系地表水质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滹沱河系为忻州市最重要的排洪排水系统,其水质对城市环境及下游地区有重要影响,通过2004—2011年地表水的监测数据、水资源量的统计数据、社会经济的统计数据及污水处理厂的监测数据来分析影响滹沱河系水质的原因。结果表明:滹沱河系地表水污染变化趋势可以分为2个阶段——水质恶化阶段和水质改善阶段,总体上以2009年为拐点,在改善阶段严重污染河段的污染物降低至Ⅳ类标准;一般情况下丰水期水质好于枯水期;河道水量、降水量与水质均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75、0.532(p<0.01),河道水量、降水量对各河段水质改善作用有限,水质丰、枯水期变化也说明了这一点;2009年前,水质恶化主要与工业废水排放量有关,相关系数为0.689(p<0.01),其次为生活污水排放,相关系数为0.465(p<0.05);2009年后污水处理厂的达标运行使河段水质进一步改善。
赵鹏宇冯文勇崔嫱郑庆荣刘秀丽徐学选
关键词:环境学水质变化地表水影响因素
基于灰色理论的忻州市适宜退耕还林面积预测被引量:3
2013年
退耕还林工程是忻州市最大的生态工程,全市退耕比例高达23.08%。根据2000—2010年忻州市统计年鉴资料,分析了退耕还林还草对当地粮食产量和粮食需求量关系的影响。运用灰色理论的GM(1,1)预测模型,分别建立了粮食总产、人口、粮食单产和人均粮食消费的预测模型,并利用模型预测得到2012—2016年忻州市适宜退耕还林面积分别为15 450,14 056,12 052,13 856,10 429hm2,结果表明:忻州市可以继续推行退耕还林草工程。但研究中所取得的未来5a适宜退耕面积只是理论值,仅是为忻州市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提供参考。
赵鹏宇徐学选张丽吴攀升郑庆荣崔嫱
关键词:退耕还林
双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图谱分析
2018年
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及变化规律对耕地景观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地学信息图谱通过图形特征与谱系结构的不同变化,可以有效地揭示事物的空间结构特征与时空演变规律.文章以三江平原的典型区域和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双城市为靶区,基于遥感(RS)影像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以土地利用变化为切入点,提取双城市1993年、2002年、2012年三期土地利用类型图;采用地学信息图谱分析的方法,对三期土地利用类型图进行叠加分析得到双城市1993年~2002年、2002年~2012年两个时期的土地利用变化,进行转移矩阵分析及图谱可视化表达,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受到国家政策和研究区自然经济状况的影响,1993年~2002年期间,水体、旱地和其他用地面积下降,水田、建设用地和林草地面积上升; 2002年~2012年期间,建设用地面积继续扩张,其他用地面积下降,其余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相对稳定.研究结果有利于为三江平原的耕地资源保护、土地利用格局优化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刘俊张荣群吴攀升郑庆荣
关键词:土地利用
山西省臭冷杉保护现状及展望被引量:4
2018年
臭冷杉(Abies nephrolepis)为山西省重点保护植物,山西臭冷杉省级自然保护区是山西臭冷杉的唯一分布地,也是在我国臭冷杉自然分布的最南缘,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保护价值。在臭冷杉的其他分布地区,如长白山、小兴安岭地区,从种群与群落、应用等方面开展了多样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相比之下,臭冷杉保护区由于科研投入较少,科研基础薄弱,局限了保护工作的开展。未来保护区应开展丰富的基础性研究,结合臭冷杉的空间分布优化保护区规划,在管理中重视保护区成效评价,探索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保护模式,以实现臭冷杉的有效保护和保护区的科学管理。
杨虎义胡砚秋郑庆荣高永平
关键词:臭冷杉自然保护区
多种中变质煤配煤炼焦的生产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以山西省宁武煤田1/3焦煤为主要原料,进行配煤炼焦的生产实验研究,设计出9种配煤方案,使用20kg铁箱装煤,放入66型焦炉碳化室内进行生产实验,对所生产焦炭进行质量检测.结果表明,利用宁武煤1/3焦煤为主要原料炼制合格的冶金焦是可行的;通过配以肥煤和瘦煤的方法,可以提高宁武煤的使用量,达到减少珍贵煤种主焦煤使用量的目的,实验中未采用主焦煤配制,同样可以炼制出合格的冶金焦;实验结果未能达到一级冶金焦的标准,说明要炼制一级冶金焦,还需配入主焦煤.
郑庆荣刘鸿福薛光武
关键词:配煤炼焦
五台山文化景观遗产的特点与保护对策被引量:2
2017年
五台山以文化景观遗产形式申遗成功后,引起了人们对五台山自然与人文景观价值的关注和深入思考。文章在分析世界遗产多种类型的视角下,对五台山文化景观遗产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得出三点启示:一是文化景观遗产是自然与文化的整体价值表现,具有"一加一大于二的"整体效应;二是文化景观遗产具有独特文化主题性;三是文化景观遗产受社会发展影响,具有动态性,为此提出保护文化景观遗产须遵循文化景观与自然景观并重,历史遗存与现实需求并重;文化传承与居民利益并重的保护原则。
王丹丹郑庆荣侯艳军勾朝阳
关键词:文化景观遗产
N-LED3A对Pb-Zn复合污染砂土柱淋洗效果的影响
2018年
[目的]研究N-LED3A对Pb-Zn复合污染砂土柱淋洗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土柱淋洗法研究了新型螯合型表面活性剂N-十二酰基乙二胺三乙酸钠盐(N-LED3A)对Pb-Zn复合污染砂土的柱淋洗,考察了淋洗速度对淋洗效果的影响以及淋洗前后重金属Pb、Zn的形态变化特征。[结果]不同淋洗速度条件下N-LED3A对Pb、Zn的淋洗曲线具有相似的规律,即淋出液中Pb、Zn的浓度随淋洗液累积孔隙体积数的增大而呈现急剧增大、达到峰值以及急剧减小后在低浓度条件下趋于平缓;随着淋洗速度从5.0 cm/h增加到14.1 cm/h,N-LED3A对Pb、Zn的去除率分别减少8.8%和10.1%。不同淋洗速度下土柱中不同深度处酸可提取态Pb、Zn的去除率最大,淋洗速度和淋洗深度对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结合态和残余态Pb、Zn的影响规律不同。[结论]低流速淋洗能够有效降低污染土壤中Pb、Zn的环境风险。
乔洪涛赵保卫范建凤郑庆荣
关键词:土壤修复
五台山臭冷杉林土壤呼吸时空变化特征被引量:5
2020年
土壤呼吸是气候变化背景下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评价指标。本研究以五台山臭冷杉森林群落为对象,对不同海拔(2100、2200、2300 m)典型群落土壤理化性质及主要生长季土壤呼吸速率、土壤水热条件变化进行分析,并建立回归模型解析土壤温度、湿度与土壤呼吸速率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臭冷杉森林土壤为中性偏酸性,随海拔上升,土壤p H、有机碳、总氮、总磷、速效磷含量和土壤湿度增加,土壤温度和土壤呼吸速率降低;7—10月,臭冷杉森林土壤温度和土壤呼吸速率逐渐降低,降幅分别为49.0%和64.9%,土壤湿度增加11.7%;土壤温度平均解释土壤呼吸速率变化的76.9%(P<0.001),且随海拔升高相关系数(R`2)减小、温度敏感性增加(Q10),土壤湿度平均解释土壤呼吸速率变化的25.8%(P<0.001),二者共同解释土壤呼吸速率变化的71.2%(P<0.001)。本实验中,季节和海拔造成的土壤温度改变是影响土壤呼吸的主要因素,土壤湿度对土壤呼吸的影响较小。此外,土壤养分与土壤呼吸速率的RDA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总氮、总磷和速效磷含量是影响土壤呼吸速率的主要养分因子。
田志杰刘晓莹陈春兰胡砚秋郑庆荣高永平
关键词:土壤温度土壤呼吸速率温度敏感性
土壤真菌群落对五台山亚高山草甸退化的响应被引量:8
2022年
草地退化已经成为了一个世界性的生态问题.尽管土壤微生物作为草地退化过程的主要参与者,在维持生态系统功能和提高土壤生产力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但目前对草地退化引起的微生物群落变化及其与土壤性质和植物群落的关系知之甚少.本文利用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对五台山亚高山草甸4个不同退化阶段[未退化(ND)、轻度退化(LD)、中度退化(MD)和重度退化(HD)]土壤真菌群落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子囊菌门、担子菌门和接合菌门是亚高山草甸土壤真菌的优势门.LEfSe分析显示不同退化程度草甸富集了不同的生物标志物,MD和HD富集了更多的病原真菌.与ND相比,HD土壤真菌群落丰富度和香农指数显著降低(P<0.05).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NMDS)和相似性分析(ANOSIM)结果表明,真菌群落组成和结构在退化梯度上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冗余分析(RDA)发现土壤含水量、总氮、植物丰富度和铵态氮是真菌群落组成和结构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植物与真菌群落之间的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均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具有强耦合性.本研究结果为研究亚高山草甸不同退化阶段下土壤真菌群落变化及其驱动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罗正明赫磊刘晋仙胡砚秋周妍英郑庆荣郑庆荣
关键词:真菌群落微生物多样性高通量测序
吕梁山脉中北段元古代花岗岩体隆升演化的裂变径迹证据被引量:6
2018年
研究区位处华北克拉通中部造山带,在中-新生代经历了多次构造体制与区域构造属性的重大转变。对吕梁山脉中北段古元古代花岗岩体隆升剥露的定量化研究,可以更加整体、直观的认识中部构造带内基底岩石隆升剥露作用,有助于了解华北克拉通演化过程。同时能为周围能源型盆地的形成演化提供佐证,深化对盆地资源赋存条件的认识,从而为资源的开发提供基础证据。通过对研究区古元古代花岗岩体系统的裂变径迹热年代学采样分析,揭示了基底岩石初始隆升剥露作用发生在晚白垩世至新生代早期,主要有两个阶段:白垩世晚期约88~77Ma和新生代早期约65~53Ma。之后,样品处在磷灰石退火带之上,虽有短暂的再次埋藏,但总体一直处在抬升剥露作用下。磷灰石裂变径迹数据和热史模拟表明,不同岩体抬升剥蚀在时空上具有非均衡性,晚白垩世早期,中部关帝山岩体呈穹隆状隆升剥蚀。北部芦芽山岩体和云中山岩体晚白垩世遭受挤压,发生隆褶变形。新生代以来,岩体加速隆升,早期(65~53Ma)是岩体抬升-剥露速率出现转折的关键时期,与东西两侧相邻断陷的发育具成因上的耦合联系,在华北地块中部地区具有区域响应,并可能奠定了现今吕梁山脉中北段的地势发展格局。
黄志刚郑庆荣孙二虎王丹丹
关键词:裂变径迹中-新生代花岗岩体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