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鲁志营

作品数:12 被引量:65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4篇水华
  • 4篇细胞
  • 4篇焦性没食子酸
  • 3篇水体
  • 3篇铜绿微囊藻
  • 3篇微囊藻
  • 3篇景观水
  • 3篇景观水体
  • 2篇低剂量
  • 2篇抑藻
  • 2篇荧光
  • 2篇荧光测定
  • 2篇荧光检测
  • 2篇藻华
  • 2篇藻类
  • 2篇藻类生长
  • 2篇穗花狐尾藻
  • 2篇总酚
  • 2篇细胞DNA
  • 2篇细胞DNA损...

机构

  • 12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作者

  • 12篇鲁志营
  • 11篇刘碧云
  • 11篇吴振斌
  • 6篇高云霓
  • 6篇周巧红
  • 6篇张甬元
  • 5篇贺锋
  • 5篇葛芳杰
  • 4篇孙雪梅
  • 3篇何燕
  • 2篇徐栋
  • 2篇郭伟杰
  • 1篇王岚

传媒

  • 3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氮、磷浓度对穗花狐尾藻生长及酚类物质含量的影响被引量:13
2012年
为揭示解营养物质对穗花狐尾藻生长及其体内酚类物质的影响,研究了不同氮、磷浓度下穗花狐尾藻体内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总酚含量的变化及与酚类代谢相关酶——苯丙氨酸裂解酶(Pheny lalanine ammonia-lyase,PAL)的活性.结果表明,不同氮、磷条件下,穗花狐尾藻顶端组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没有明显变化,低氮、低磷水平下顶端组织中可溶性糖含量分别为50.91、38.25mg.g-1(以干重计),均高于对照组,表明穗花狐尾藻体内可溶性糖对氮、磷胁迫的响应较可溶性蛋白敏感.不同氮浓度(0.875、7.0、56.0mg.L-1)和磷浓度(0.194、1.55、12.4mg.L-1)下,穗花狐尾藻顶端组织中总酚含量分别为44.74、24.42、29.73mg.g-1和37.77、30.60、36.05mg.g-1(以干重计),对应PAL酶活性的变化趋势与酚类物质变化趋势一致,而生物量增长率与酚类物质变化趋势相反,即过高和过低的氮、磷胁迫均会导致穗花狐尾藻生物量增长率的降低及体内酚类物质含量的升高.
葛芳杰刘碧云鲁志营高云霓吴振斌
关键词:穗花狐尾藻总酚
水生植物化感抑藻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29
2013年
富营养化引起的藻华问题是当前许多水体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化感抑藻现象的发现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种新思路。目前,已发现很多水生植物具有化感抑藻效应,通过恢复受污染水体的水生植被群落来进行水体修复的工程案例逐渐增多,但对水生植物抑藻机制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化感作用机理的揭示对于藻生理生态研究和水华的控制有重要意义。文章主要从生理生化的角度介绍最近几年水生植物及其化感物质的抑藻机制研究进展,指出化感物质可能的抑藻机制,包括:化感物质对细胞膜,呼吸作用和光合系统Ⅱ(PSⅡ)造成影响,化感胁迫后胞内活性氧(ROS)水平升高而导致藻氧化胁迫,NO作为化感作用的信号分子,介导藻细胞的程序性死亡。不同化感物质作用靶点的探寻,化感物质在胞内转化途径,化感物质介导信号分子调控网络以及化感物质诱导的程序性死亡的研究将会是今后化感抑藻机理研究的重要方面。
鲁志营高云霓刘碧云孙雪梅张甬元吴振斌
关键词:化感作用活性氧水华程序性死亡
一种利用荧光检测微囊藻细胞DNA损伤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利用荧光检测微囊藻细胞DNA损伤的方法,其步骤:(a)将待检测样品和对照样品均分别平均分成三小组;(b)去除细胞角质鞘:离心收集样品中藻细胞并重悬浮于SE缓冲液中洗涤;(c)细胞裂解:将细胞分别重悬浮于Ly...
吴振斌鲁志营刘碧云何燕贺锋周巧红徐栋张甬元
文献传递
不同暴露方式下水生植物化感物质抑藻效应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1
2015年
为研究水生植物释放的化感物质在生态水平上的有效作用模式,选择水生植物释放的壬酸、N-苯基-1-萘胺和咖啡酸等不同类型化感物质,比较高剂量单次暴露与低剂量多次暴露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生长的影响,探讨化感物质不同投加频次、剂量和光暗条件等对多次暴露抑藻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3种化感物质以2 h为间隔、分5次、每次添加0.5 mg·L-1的方式暴露时均表现出比以总剂量2.5 mg·L-1单次暴露更强的抑藻效果,在实验的第7天壬酸、N-苯基-1-萘胺和咖啡酸的抑藻率是单次暴露组的1.8、1.1和1.6倍。以1 h间隔、10次暴露的壬酸和N-苯基-1-萘胺,抑制率随着单次添加量的减少而降低,但在单次暴露剂量低至0.1 mg·L-1时两种物质仍能显著抑制铜绿微囊藻的生长,第7天N-苯基-1-萘胺的平均生长抑制率仍可以达到50.25%。壬酸和N-苯基-1-萘胺在铜绿微囊藻生长的黑暗阶段多次暴露比在光照阶段的抑藻效果好,第3天的平均抑制率分别是是光照阶段的2.2和1.3倍。上述结果表明,水生植物释放的化感物质可以通过低剂量多次暴露实现比高剂量单次暴露更强的抑藻效果。因此,加强对化感物质多次暴露方式下抑藻作用的研究将推动自然环境中水生植物化感作用生态机制的进一步揭示,有利于指导水生植物化感作用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
高云霓葛芳杰刘碧云鲁志营何燕张甬元吴振斌
关键词:咖啡酸铜绿微囊藻
一种增强化感物质杀藻效果的投加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增强化感物质杀藻效果的投加方法,其步骤是:A、将具有抑藻活性的化感物质以每立方米范围40-60mg的剂量投加到含有水华藻的富营养化水体中;B、投加方式为:每天白天从上午8点开始到晚上8点间歇投加9-11次...
吴振斌高云霓刘碧云葛芳杰鲁志营孙雪梅贺锋周巧红
文献传递
焦性没食子酸对铜绿微囊藻的氧化胁迫效应研究被引量:7
2013年
沉水植物穗花狐尾藻分泌的焦性没食子酸是一种抑藻效应较强的化感物质,为进一步研究其抑藻机理,分别于黑暗和光照条件下对铜绿微囊藻进行12h不同浓度焦性没食子酸的暴露,研究藻细胞内超氧阴离子、过氧化氢及羟自由基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以及细胞膜损伤的情况.结果显示,0.5mg/L焦性没食子酸能诱导藻细胞内超氧阴离子水平的显著性上升(P<0.01);过氧化氢及羟自由基水平、SOD活性均随焦性没食子酸浓度的升高而升高;MDA含量和用以表征细胞膜损伤情况的碘化丙啶(PI)荧光强度分别在0.5和1mg/L的焦性没食子酸暴露浓度下出现显著升高(P<0.05).综上,较低浓度的焦性没食子酸就能诱导藻细胞产生活性氧,进而引发脂质过氧化并造成藻细胞膜的损伤,这证实了氧化胁迫效应是化感物质抑藻的重要机理.
孙雪梅刘碧云鲁志营吴振斌
关键词:焦性没食子酸铜绿微囊藻超氧阴离子丙二醛细胞膜损伤
微藻生物柴油生产中的水足迹及水回用
鲁志营王岚张学治
一种焦性没食子酸在抑制藻类生长中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焦性没食子酸在抑制藻类生长中的应用。焦性没食子酸为水生植物自然分泌的次生代谢产物。焦性没食子酸或化学合成的相同结构化合物,不会对环境中其他生物造成影响。使用方法特点为,在藻华还未爆发时就开始向水体投加,在...
吴振斌鲁志营郭伟杰刘碧云贺锋周巧红张甬元
文献传递
一种利用荧光检测微囊藻细胞DNA损伤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利用荧光检测微囊藻细胞DNA损伤的方法,其步骤:(a)将待检测样品和对照样品均分别平均分成三小组;(b)去除细胞角质鞘:离心收集样品中藻细胞并重悬浮于SE缓冲液中洗涤;(c)细胞裂解:将细胞分别重悬浮于Ly...
吴振斌鲁志营刘碧云何燕贺锋周巧红徐栋张甬元
文献传递
一种焦性没食子酸在抑制藻类生长中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焦性没食子酸在抑制藻类生长中的应用。焦性没食子酸为水生植物自然分泌的次生代谢产物。焦性没食子酸或化学合成的相同结构化合物,不会对环境中其他生物造成影响。使用方法特点为,在藻华还未爆发时就开始向水体投加,在...
吴振斌鲁志营郭伟杰刘碧云贺锋周巧红张甬元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