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任健

作品数:24 被引量:236H指数:9
供职机构:济南市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基础研究计划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天文地球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太湖
  • 6篇太湖蓝藻
  • 6篇蓝藻
  • 5篇气象
  • 4篇太湖蓝藻暴发
  • 4篇蓝藻暴发
  • 4篇暴雨
  • 3篇气候
  • 3篇降水
  • 2篇养殖
  • 2篇气象条件
  • 2篇专利数据库
  • 2篇涡旋
  • 2篇涡旋自组织
  • 2篇减灾
  • 2篇降水变化
  • 2篇防灾
  • 2篇防灾减灾
  • 1篇登陆台风
  • 1篇多普勒

机构

  • 18篇江苏省气象局
  • 8篇济南市气象局
  • 7篇南京信息工程...
  • 4篇苏州市气象局
  • 2篇南京大学
  • 2篇江苏省气象科...
  • 1篇河海大学
  • 1篇兰州大学
  • 1篇山东省气象局
  • 1篇中国气象科学...
  • 1篇国家气象信息...
  • 1篇如皋市气象局

作者

  • 24篇任健
  • 8篇商兆堂
  • 5篇秦铭荣
  • 4篇蒋名淑
  • 3篇夏瑛
  • 2篇李瑞
  • 2篇罗哲贤
  • 2篇黄世成
  • 2篇何浪
  • 2篇刘爱梅
  • 2篇王咏青
  • 2篇姚丽娜
  • 2篇卓鸿
  • 2篇王文兰
  • 1篇余锦华
  • 1篇胡鹏
  • 1篇马镜娴
  • 1篇荣艳淑
  • 1篇钱玮
  • 1篇陈钰文

传媒

  • 6篇气象科学
  • 4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南京气象学院...
  • 1篇现代情报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中国农业气象
  • 1篇山东气象
  • 1篇应用气象学报
  • 1篇气象学报
  • 1篇现代测绘
  • 1篇科技信息
  • 1篇大气科学学报
  • 1篇济南市人民政...
  • 1篇大气科学研究...

年份

  • 1篇2015
  • 5篇2011
  • 2篇2010
  • 6篇2009
  • 7篇2008
  • 1篇2006
  • 2篇2005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长江下游百年一遇的极值风速分布被引量:11
2009年
利用20002006年长江下游沿江8个风速、风向观测点与邻近气象站同步对比观测资料和19712006年长江下游40个气象站风资料,依据具99%置信水平的数理重构方案和极值I型计算方法,详细给出长江下游百年一遇风速分布状况。结果表明:长江下游沿江地区百年一遇极值风速为25~38m/s,较一般方法上限高3m/s,下限低2m/s;长江南京镇江段和南通一崇明段,是长江下游沿江地区的两个大风区,百年一遇极值风速不低于29m/s,其在人海口附近叮达34m/s以上;在长江常州江阴段,江南、江北对称分布两个风速相对低值区,百年一遇极值风速为23-24m/s。该结果充分考虑气象站风速资料和局地风速状况,是沿江相关工程气象应用的重要补充。
黄世成周嘉陵任健陈兵程婷
关键词:长江下游极值风速
华东地区登陆台风降水变化的初步研究被引量:7
2009年
利用华东地区129站1954—2004年逐日降水量资料,用降水客观分离的方法及其改进方案对登陆该地区的台风降水(tropical cyclone precipitation;TCP)进行分离;再用方差分析、气候趋势系数和线性回归等方法,分析TCP的气候特征,并与总降水的相应特征比较。结果表明:华东地区登陆台风降水量空间分布不均匀,福建东南沿海地区最大,具有向西北方向递减的趋势,这种趋势与地形等因素有关;TCP的年际变化明显,9 a和15 a周期显著;TCP年代际变化表现为20世纪50年代最多,70年代前开始减少,比华北地区台风降水减少出现的时间提早10 a;TCP与总降水两者的时间演变特点差异较大。
姚丽娜任健罗哲贤
涡旋自组织在山东暴雨预报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分析2000—2007年夏季卫星云图资料发现,在山东省区域性或大范围暴雨天气过程中,一些产生暴雨的中尺度云团的发展演变经历了由无组织到有组织、由不规则云形到规则云形的过程。为了更加凸现这种演变特征,对6例典型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造成山东暴雨的云团自组织过程多发生在7月;初始云块平均为5个左右;云团之间平均距离为200km左右;源地多发生在山东、河南、河北三省交界及鲁西地区;1h最强降水一般出现在自组织完成时刻或其前后3h左右;云团从初始生成到自组织并直至消亡,整个过程约11h。
李春虎李峰任健杨芙蓉马革兰
关键词:涡旋自组织暴雨
大气探测技术专题专利数据库建库与应用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本文介绍了大气探测技术专题专利数据库的特点和重要性,详述了采用ASP+SQL Server技术建设该网络数据库的方法和步骤,并利用自主开发的专利采集软件从网络采集专利数据和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提高专利数据准确性。以气象激光雷达技术专利数据分析为例,采用自主开发的专利分析软件分析气象激光雷达的技术发展脉络、竞争格局,初步揭示了世界气象激光雷达技术的现状、特点和发展趋势。
王咏青任健顾秀云
关键词:专利数据库
江苏沿海养殖海蛰气候分析
2008年
[目的]研究江苏沿海海蛰类养殖的气候适宜性。[方法]主要采取农业气象指标分析方法来研究江苏省沿海地区的海蛰养殖情况。[结果]研究得出,江苏沿海气候是能养殖海蛰的,常规统计指标和经验指标均表明,气候适宜性区域间是有差异的。从气候相对适宜性看,江苏沿海养殖海蛰的优先顺序为连云港、南通、盐城;造成区域间养殖海蛰气候适宜性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大风、弱照、降水量、夏季高温等灾害性天气指标。[结论]气象为海蛰养殖服务的重点应该是灾害性天气的影响程度评估和灾害性天气预报及其防灾抗灾的应对措施研究等。
任健商兆堂夏瑛
关键词:海蛰养殖气候分析
气候变化与太湖蓝藻暴发的关系被引量:57
2010年
对太湖区域40多年来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随时间变化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太湖蓝藻的爆发时间、次数、等级进行了统计,采用对比分析法对气候变化与太湖蓝藻暴发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太湖区域1961—2007年总的气候倾向率,年平均气温为0.35℃.10a-1,年累计降水量为31.33mm.10a-1,年累计日照时数为-69.00h.10a-1;而突变点,气温在1989年,降水量在1979年,日照时数在1999年,在突变点年份后,气温升高、降水量增加和日照时数减少的趋势更加明显。2000—2007年气候变得异常,主要表现为气温上升速度加快,约为1961—2007年的3.7倍,5月和10月的这种气候倾向性更明显;降水量减少,比1961—2007年减少了178.10mm.10a-1,日照时数增加,比1961—2007年增加了244.23h.10a-1。气候变暖速度加快为太湖蓝藻的生长发育提供了热量条件;降水量减少,加速了太湖水质恶化,为蓝藻暴发提供了有利的水质环境条件;日照时数增多,充足的光照为蓝藻生长发育提供了优良的光合条件;温度偏高、降水量偏少、日照时数偏多的气候变化趋势对应太湖蓝藻暴发的次数也偏多,造成了太湖蓝藻暴发现象越来越严重。
商兆堂任健秦铭荣夏瑛何浪陈钰文
关键词:气候变化蓝藻太湖
近地面风场变化对太湖蓝藻暴发影响的数值研究被引量:8
2011年
蓝藻水华是在特定的气象和水文条件下,已成为优势种群的蓝藻群体在水体中发生水平、垂直位置的改变而形成。选取2007年6月24日和9月8日发生的2次蓝藻暴发个例,利用WRFV2模式进行较高分辨率数值模拟,研究了在蓝藻成为优势群体之后的上浮积聚阶段近地面风向风速对蓝藻水华面积变化和活动范围的影响。通过数值模拟结果与EOS/MODIS卫星遥感监测到的蓝藻信息的对比分析发现,蓝藻的活动对湖区近地面风场变化的反应相当迅速,蓝藻大面积暴发过程往往对应着有利的风向风速变化:如风速小、系统性东北风、辐散环流等。研究表明通过对太湖地区各气象要素的高分辨率数值模拟,可以预测蓝藻的暴发和演变情况,为太湖蓝藻暴发的预测预警提供气象依据。
王文兰曾明剑任健
关键词:蓝藻WRF模式
太湖蓝藻暴发的气象条件研究被引量:62
2008年
通过对1986—2007年12个太湖蓝藻暴发典型个例的分析,得出:水体污染造成富营养化是蓝藻生长发育和暴发的基础,日平均气温偏高、降雨量和降雨日数偏少、气压偏低、日照时数偏多有利于蓝藻生长发育和暴发;水质、气象等要素的综合作用是蓝藻暴发的主要原因。
任健蒋名淑商兆堂秦铭荣
关键词:蓝藻太湖气象条件
一次伴有雷暴的暴雪天气成因机理分析被引量:9
2015年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和NCEP1°×1°再分析资料,采用针对对流发生的诊断分析方法对济南市2010年2月28日—3月1日的一次伴有雷暴的暴雪天气过程的水汽条件、不稳定能量和触发机制以及雷达回波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本次暴雪过程是受高空槽影响产生的,中低层的暖湿急流的输送为暴雪的产生提供了充足的水汽,造成暴雪和雷暴的不稳定状态包括对流不稳定和条件性对称不稳定。而锋生次级环流是触发不稳定能量释放的重要原因。多普勒雷达产品中的带状回波和强风速垂直切变反映了条件性对称不稳定的存在。云顶高度超过-40℃层,满足产生雷暴和闪电的必要条件。
胡鹏蔡哲张永靖任健
关键词:雷暴暴雪
青藏高原地表温度对华北汛期降水变化的影响被引量:15
2005年
利用1980~2001年青藏高原月平均地表温度、1961~2001年我国160站月降水以及NECP/NCAR再分析月平均高度场资料,分析了华北地区汛期降水与青藏高原地表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华北地区汛期降水与青藏高原5~6月地表温度具有显著的正相关.相关场的正值中心位于高原的东北部和西南部地区.华北地区汛期降水偏少年,青藏高原前期5~6月地温以负距平为主且距平值较小;相反,降水偏多年,青藏高原前期5~6月地温以正距平为主且距平值较大.EOF和SVD的分析表明,青藏高原5~6月地温和华北地区汛期降水的第一典型场都表现出大体一致的变化特点.此外,诊断分析得到,青藏高原5~6月地温偏高年,7~8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强度偏强,位置偏北;地温偏低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强度偏弱,位置偏南.
余锦华荣艳淑任健
关键词:华北汛期降水西太平洋副高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