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韬毅

作品数:57 被引量:107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资助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电气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20篇专利
  • 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0篇化学工程
  • 11篇理学
  • 4篇电气工程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26篇乙烯
  • 18篇聚乙烯
  • 16篇共聚
  • 10篇催化
  • 10篇催化剂
  • 9篇共聚物
  • 7篇分子
  • 6篇硅氧烷
  • 5篇淤浆
  • 5篇酸酐
  • 5篇烷基铝
  • 5篇烷基铝氧烷
  • 5篇烯烃
  • 5篇茂金属
  • 5篇金属
  • 5篇聚苯
  • 5篇化合物
  • 5篇倍半硅氧烷
  • 4篇低密度聚乙烯
  • 4篇乙烯共聚物

机构

  • 47篇中国石油化工...
  • 19篇中国石油化工...
  • 8篇北京化工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石化茂名...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石化集团...

作者

  • 57篇张韬毅
  • 9篇计文希
  • 8篇姚雪容
  • 7篇唐毓婧
  • 7篇张龙贵
  • 5篇施红伟
  • 5篇张兴英
  • 5篇王伟
  • 4篇张晓静
  • 4篇张榕本
  • 4篇周俊领
  • 4篇祝桂香
  • 4篇谢萍
  • 4篇刘宣伯
  • 4篇李娟
  • 3篇杜晨光
  • 3篇郭子方
  • 3篇杨红旭
  • 3篇王伟
  • 2篇宋建会

传媒

  • 14篇石油化工
  • 4篇合成橡胶工业
  • 3篇高分子通报
  • 2篇高分子学报
  • 2篇化学研究
  • 2篇中国化工学会...
  • 1篇化工新型材料
  • 1篇橡胶工业
  • 1篇工程塑料应用
  • 1篇中国塑料
  • 1篇化学进展
  • 1篇中国科技成果
  • 1篇2005年两...

年份

  • 10篇2024
  • 2篇2023
  • 7篇2022
  • 6篇2021
  • 3篇2020
  • 9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0
  • 1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3篇2002
  • 1篇2001
5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锡偶联SSBR/NR共混物的性能被引量:8
2003年
以多官能团有机锂为引发体系 ,一步聚合制备了偶联度为 10 0 %的锡偶联型溶聚丁苯橡胶(S10 0 )。将其与NR共混 ,研究了共混物混炼胶的加工性能和硫化胶的物理机械性能。结果表明 ,NR的加入有利于S10 0 加工性能的改善和混炼效果的提高 ,并且在NR用量不少于 6 0份 (质量 ,下同 )时 ,可以提高制品的尺寸稳定性 ;S10 0 并用NR后 ,硫化胶的 30 0 %定伸应力、拉伸强度、撕裂强度、扯断伸长率和永久变形有所提高 ,但试样动态生热增加 ,内耗增大 ,耐磨性降低。兼顾试样的加工性能 ,NR用量以2 0~ 5
段咏欣赵素合张韬毅张兴英
关键词:溶聚丁苯橡胶偶联天然橡胶共混物理机械性能
一种高强度超薄生物降解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属于生物降解薄膜领域,公开一种高强度超薄生物降解薄膜及其制备方法。该高强度超薄生物降解薄膜,该高强度超薄生物降解薄膜由含有以下组分的吹膜料制得:长支链的脂肪芳香共聚酯与有机过氧化物挤出反应制得的共聚酯、抗氧剂、爽滑...
祝桂香张韬毅吕明福郑萃张伟韩翎计文希许宁郭鹏
超分子受限聚合法合成结构完美的梯形聚有机倍半硅氧烷
<正>合成结构完美的梯形聚有机倍半硅氧烷是国际高分子界是至今40余年来尚未解决的课题,而如何控制从非手性单体合成的缩合聚合物的立体结构更是缩聚高分子出现至今长期未决的课题。本文设计、合成了α,ω-双苯并菲四羟基二硅氧烷,...
谢萍张晓静申仲荣江金强李慧慧韩志超袁光萃阎寿科张韬毅张忠兴杜晨光张榕本
文献传递
单向和双向拉伸聚乙烯薄膜的残余应力分析被引量:3
2019年
采用2D-XRD单倾斜角方法分析了单向拉伸聚乙烯和双向拉伸聚乙烯(BOPE)薄膜的残余应力,研究了聚乙烯薄膜的晶体结构对其残余应力的影响。表征结果显示,单向拉伸聚乙烯薄膜的残余主应力表现为沿纵向的拉应力;而BOPE薄膜的残余主应力与纵向成一定的夹角,且为压应力。残余应力与薄膜晶体的取向、晶粒尺寸有较好的相关性。单向拉伸聚乙烯薄膜的晶粒尺寸随拉伸比的增加而增大。BOPE薄膜在TD方向拉伸时,随拉伸比的增加,薄膜的结晶度增大,但晶粒尺寸变化不明显。BOPE中可能存在一部分无规分布的具有相近晶粒尺寸的晶体。
任敏巧唐毓婧施红伟高达利张韬毅
关键词:聚乙烯薄膜残余应力
一种乙烯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烯烃共聚物领域的一种乙烯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所述乙烯共聚物,包含乙烯单元与烯丙基环己烷单元,所述烯丙基环己烷单元在聚合物分子链中无规分布,其中x为烯丙基环己烷单元在聚合分子中的摩尔分数,x大于0.1%;乙烯单元...
王伟张韬毅侯莉萍盛建昉范国强郑刚刘长城
单官能POSS的合成及性质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以七异丁基三硅醇POSS和三氯硅烷或三乙氧基硅烷化合物为原料,用"顶角-盖帽法"得到了一系列单官能POSS化合物。利用FT-IR、1 H-NMR、29SiNMR、DSC、XRD、TGA等对它们进行了结构表征和性能研究,并将这些化合物的特征红外吸收峰、核磁化学位移值、结晶性能、熔点、热降解行为与八异丁基POSS进行了比较,发现不同取代基团对POSS的物性有显著地影响,特别是惰性气氛下的热分解行为存在显著差异。
张韬毅张倩李滔徐日炜
关键词:倍半硅氧烷热性能
活性炭材料吸附CO_2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18年
CO_2排放引起了诸多环境问题,从混合气体中分离、利用CO_2,是近期的研究热点.目前的CO_2捕集和分离技术,大都由于费用高、能耗大等问题难以得到推广.利用多孔材料吸附分离CO_2的方法,因其高效、低能耗、低成本、易再生、易回收等特点得到广泛关注.在实际应用中多孔材料不仅要具备较高的CO_2吸附量、选择性,还要有较好的疏水性能.因此,活性炭被认为是最适合的材料之一.其具有优异的疏水性能,在常压和高压下均呈现出很高的CO_2吸附量,并且容易再生.综述了活性炭材料作为CO_2吸附剂的最新进展,重点介绍活性炭微结构与CO_2吸附性能之间的关系、活性炭表面官能团与CO_2之间的相互作用,最后探讨了目前的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CO_2吸附分离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王晓鹏陈婧张韬毅薛锐生魏芸
关键词:活性炭CO2捕集微孔结构表面改性
接枝共聚物对乙烯-乙烯醇共聚物/聚乙烯共混物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2024年
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低密度聚乙烯(LDPE)共混物,再加入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PE-g-MAH)用于促进EVOH的分散性。利用DSC、SEM、力学性能测试、阻隔性能测试等方法表征了共混物的结构及PE-g-MAH的加入对共混物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LDPE与EVOH不相容,EVOH以球形颗粒均匀分散在LDPE基体中,添加PE-g-MAH后可显著改善EVOH的分散性,大幅降低EVOH的结晶温度,进一步提高EVOH/LDPE共混物的强度及对一类萜类物质的阻隔性能。另外,当EVOH含量为10%(w)时,EVOH/LDPE共混物的阻隔性能相对纯LDPE有明显提升,之后进一步提高EVOH含量,阻隔性能变化不大。
刘宣伯陆赵峻苏萃姚雪容张龙贵张韬毅
关键词:乙烯-乙烯醇共聚物低密度聚乙烯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
一种核壳结构聚合物微球以及其制备方法和其应用
本发明提供一种核壳结构聚合物微球及制法和应用。所述核壳结构聚合物微球包含包括有第一链段的壳层和包括有第二链段的核芯;第一链段含有衍生自第一聚合单体的结构单元;所述第一聚合单体选自羧酸乙烯酰胺、羧酸乙烯酯类、乙烯基醚类、乙...
计文希张韬毅李娟姚雪容许宁陈婧王蔼廉张龙贵
文献传递
一种乙烯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聚合物领域的一种乙烯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所述乙烯共聚物,包含烯丙基环戊烷单元和乙烯单元,其中烯丙基环戊烷单元在聚合物分子链中无规分布,烯丙基环戊烷单元在聚合物分子中的摩尔分数为x,x大于0.1%;乙烯单元在聚合...
王伟张韬毅侯莉萍盛建昉范国强郑刚刘长城
文献传递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