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揭示人结肠癌1q杂合性缺失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15对微卫星标志结合PCR、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等技术检测人结肠癌染色体1q杂合性缺失。结果检测发现人结肠癌染色体1q至少1个位点存在杂合性缺失的占74.2%(69/93);平均缺失频率为17.7%,缺失频率较高的微卫星有D1S413、D1S305等,分别为34.62%、43.75%;缺失图谱分析显示常见缺失区域位于D1S2878~D1S2346(1q21.3~1q23.2)及D1S413~D1S249(1q31.3~1q32.1)之间。最小缺失区域为D1S413~D1S249,大约7.1cM的遗传距离。1q LOH(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频率与癌细胞分化程度相关,低分化结肠癌的LOH频率显著高于高分化及中分化结肠癌(P〈0.05)。结论人结肠癌染色体1q31.3~1q32.1及1q21.3~1q23.2区域频繁发生LOH,在这些区域附近可能存在与结肠癌相关的抑癌基因;结肠癌1q LOH率与癌细胞分化程度相关。
目的:探讨从微量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组织(formalinfixation and paraffin embeddedtissues,FFPET)中提取DNA的简单而高效的方法。方法:采用Chelex-100提取法、酚氯仿抽提法、单纯消化法、水煮法4种方法提取组织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100500bp长度DNA片段,然后进行电泳分析,1年后重复PCR电泳分析。结果:小于200bp长度DNA片段扩增,Chelex-100提取法、单纯消化法阳性率分别为88.8%、78.8%,明显优于酚氯仿抽提法(15.0%)(P〈0.01)及水煮法(21.3%)(P〈0.01)。随着扩增长度的增加,PCR扩增效率逐渐降低,Chelex-100提取法PCR反应总阳性率为82.5%,单纯消化法为66.5%,水煮法为13.4%,酚氯仿抽提法为13.4%。1年后重复PCR总阳性率分别为80.1%、31.7%、2.5%、9.2%。结论:Chelex-100提取法方便简单,适用于微量石蜡组织DNA扩增分析;单纯消化法及水煮法在一定条件下适用于微量石蜡组织短片段DNA的扩增。
目的探讨四跨膜蛋白CD151过表达与胃癌进展的关系。方法收集胃癌组织蜡块及手术标本,应用免疫组化SP法及RT-PCR的方法检测CD15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CD151在胃癌组织、肠化生、修复性胃黏膜上皮中表达;CD151在肠型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弥漫型胃癌(28/52 vs 25/71,P=0.045);在发生转移的胃癌组织中,CD151的表达强度高于未发生转移的胃癌组织(12/42 vs 41/81,P=0.022);在Ⅲ、Ⅳ期胃癌组织中的表达要强于Ⅰ、Ⅱ期胃癌(22/64 vs 31/59,P=0.047)。与年龄、性别、部位没有明显关系(P>0.05)。结论 CD151在胃癌组织中过表达,与胃癌的Lauren分型、转移及分期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