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解娜

作品数:51 被引量:119H指数:7
供职机构:海南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48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2篇细胞
  • 11篇肿瘤
  • 11篇胃癌
  • 10篇二烯丙基二硫
  • 10篇病理
  • 9篇结肠
  • 9篇结肠癌
  • 9篇肠癌
  • 8篇基因
  • 7篇蛋白
  • 6篇临床病理
  • 6篇淋巴
  • 5篇癌组织
  • 5篇DADS
  • 4篇凋亡
  • 4篇胃肿瘤
  • 4篇临床病理特征
  • 4篇免疫
  • 4篇甲状腺
  • 4篇病理特征

机构

  • 37篇海南医学院
  • 13篇南华大学
  • 9篇海南医学院附...
  • 2篇海南省人民医...
  • 1篇海南省边防总...
  • 1篇深圳市龙华区...

作者

  • 51篇解娜
  • 28篇黄幼生
  • 18篇罗志飞
  • 12篇苏琦
  • 9篇翁阳
  • 7篇张弦
  • 7篇张艺馨
  • 5篇周秀田
  • 5篇肖晓岚
  • 5篇王明华
  • 5篇吴文婷
  • 4篇曾希
  • 4篇葛玲
  • 4篇易岚
  • 4篇黄琛
  • 4篇陈星言
  • 3篇王华
  • 3篇苏坚
  • 3篇高白
  • 3篇廖前进

传媒

  • 9篇海南医学
  • 5篇海南医学院学...
  • 4篇临床与实验病...
  • 3篇山东医药
  • 3篇中国药理学通...
  • 2篇广东医学
  • 2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临床皮肤科杂...
  • 1篇中国肿瘤
  • 1篇肿瘤学杂志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细胞生物学杂...
  • 1篇牙体牙髓牙周...
  • 1篇癌症
  • 1篇华西口腔医学...
  • 1篇继续医学教育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年份

  • 4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0
  • 1篇2018
  • 5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7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8
  • 2篇2007
  • 8篇2006
  • 2篇2005
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乳腺腺样囊性癌与浸润性筛状癌的形态及免疫组化比较被引量:12
2010年
目的探讨具有筛状结构的乳腺腺样囊性癌与浸润性筛状癌的形态和免疫组化特点及诊断、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具有筛状结构的乳腺腺样囊性癌及浸润性筛状癌各3例进行形态和免疫组化比较观察。结果在常规HE染色下,乳腺腺样囊性癌的筛状结构与浸润性筛状癌十分相似,但它们的免疫标记谱不同。乳腺腺样囊性癌的导管上皮细胞表达c-kit;肌上皮细胞表达p63、SMA;不表达ER、PR。浸润性筛状癌不表达c-kit,p63及SMA;总是表达ER、PR。结论乳腺腺样囊性癌是罕见的肿瘤,它的筛状结构与浸润性筛状癌非常相似。免疫组化标记c-kit;p63、SMA及ER、PR有助于它们的鉴别。
肖晓岚解娜李妹
关键词:乳腺肿瘤腺样囊性癌浸润性筛状癌C-KITP63
海南省儿童鼻咽癌一例报道
2008年
鼻咽癌(NPC,Nasopharyngeal Carcinoma)是我国南方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30~50岁.儿童期发病非常罕见。本科(海医附院病理科)近十年来仅发现一例。现予报道并简述儿童鼻咽癌的临床相关进展。
解娜
关键词:儿童鼻咽癌
甲状腺内胸腺或鰓囊相关肿瘤临床病理观察
2014年
目的探讨甲状腺内胸腺或鰓囊相关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断思路。方法对甲状腺内胸腺或鰓囊相关肿瘤2例进行常规临床病理分析及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甲状腺的胸腺或鰓囊相关肿瘤相对罕见,包括异位胸腺瘤(例1)、伴胸腺样分化的梭形细胞肿瘤(例2)和显示胸腺样分化的癌。肿瘤有相对清晰的边界和分叶状结构,不同程度的梭形瘤细胞增生,免疫标记显示CK19阳性、TG阴性为其共同特征。结论甲状腺内胸腺或鰓囊相关肿瘤的形态及生物学行为与其具体病理类型相关,结合免疫组化标记可与其他梭形细胞肿瘤鉴别,特别是与甲状腺髓样癌、未分化癌、滑膜肉瘤等鉴别。
解娜黄幼生薛逢贵陈恩斌高白
关键词:甲状腺异位胸腺瘤
AID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表达的意义及其临床病理特征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研究活化诱导胞嘧啶核苷脱氨酶(AID)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表达的意义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病理科2008年1月~2014年4月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病例88例,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CD20、CD3、CD5、CD10、bcl-6、Ki-67、Mum-1和AID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同时收集临床数据,分析AID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AID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肿瘤性B细胞阳性表达率为59.1%,患者年龄、性别、临床分期、B症状、预后和免疫表型分型与AID表达无关。结论 AID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与其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无关。
王明华罗志飞蒙秋萍陈星言解娜张弦黄幼生翁阳
关键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AID预后
人结肠癌染色体1q杂合性缺失分析
2011年
目的揭示人结肠癌1q杂合性缺失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15对微卫星标志结合PCR、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等技术检测人结肠癌染色体1q杂合性缺失。结果检测发现人结肠癌染色体1q至少1个位点存在杂合性缺失的占74.2%(69/93);平均缺失频率为17.7%,缺失频率较高的微卫星有D1S413、D1S305等,分别为34.62%、43.75%;缺失图谱分析显示常见缺失区域位于D1S2878~D1S2346(1q21.3~1q23.2)及D1S413~D1S249(1q31.3~1q32.1)之间。最小缺失区域为D1S413~D1S249,大约7.1cM的遗传距离。1q LOH(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频率与癌细胞分化程度相关,低分化结肠癌的LOH频率显著高于高分化及中分化结肠癌(P〈0.05)。结论人结肠癌染色体1q31.3~1q32.1及1q21.3~1q23.2区域频繁发生LOH,在这些区域附近可能存在与结肠癌相关的抑癌基因;结肠癌1q LOH率与癌细胞分化程度相关。
黄幼生解娜邓晓佳宋伟伟罗志飞
关键词:结肠癌杂合性缺失微卫星
结肠癌microRNA表达谱检测及生物信息学分析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miRNA(micro RNA,微小RNA)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特征及生物学功能。方法选取临床特征相似的3对结肠癌组织及其配对正常黏膜组织,应用Exiqon miRNA芯片检测miRNA在结肠癌及其配对组织中差异表达情况;3个差异表达的miRNA被选取进行q PCR验证;生物信息学分析差异表达的miRNA及其靶向基因在结肠癌进展中的作用机制。结果芯片结果显示,在3对结肠癌组织中有201个miRNA出现上调表达,94个下调表达(差异倍数>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q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织比较,选取的3个miRNA中hsa-miR-18b-3p、hsa-miR-31-5p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上调,hsa-miR-142-3p表达下调,与芯片结果一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O及pathway分析显示差异表达的miRNA涉及结肠癌细胞的分化、迁移、定位、增生及RNA、蛋白合成等功能调控,与细胞粘附、结肠癌发生发展等信号途径的激活相关。结论结肠癌组织中miRNA存在异常表达,可能涉及结肠癌的发生、发展。
黄幼生翁阳解娜张艺馨罗志飞薛逢贵
关键词:MIRNA结肠癌生物信息学MIRNA芯片
四种微量石蜡组织DNA提取方法的比较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从微量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组织(formalinfixation and paraffin embeddedtissues,FFPET)中提取DNA的简单而高效的方法。方法:采用Chelex-100提取法、酚氯仿抽提法、单纯消化法、水煮法4种方法提取组织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100500bp长度DNA片段,然后进行电泳分析,1年后重复PCR电泳分析。结果:小于200bp长度DNA片段扩增,Chelex-100提取法、单纯消化法阳性率分别为88.8%、78.8%,明显优于酚氯仿抽提法(15.0%)(P〈0.01)及水煮法(21.3%)(P〈0.01)。随着扩增长度的增加,PCR扩增效率逐渐降低,Chelex-100提取法PCR反应总阳性率为82.5%,单纯消化法为66.5%,水煮法为13.4%,酚氯仿抽提法为13.4%。1年后重复PCR总阳性率分别为80.1%、31.7%、2.5%、9.2%。结论:Chelex-100提取法方便简单,适用于微量石蜡组织DNA扩增分析;单纯消化法及水煮法在一定条件下适用于微量石蜡组织短片段DNA的扩增。
黄幼生宋伟伟邓晓佳罗志飞解娜
关键词:石蜡组织DNA提取
CD56、CK19、galectin3在甲状腺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检测CD56、CK19、galectin3在甲状腺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CD56、CK19、galectin3的表达在甲状腺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病理科71例甲状腺腺癌、64例良性病变组织蜡块。将135例石蜡标本制做组织芯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CD56、CK19、galectin3蛋白在甲状腺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CD56在甲状腺腺癌组织中大多表达缺失,表达率为12.7%,在良性甲状腺病变组织中表达率高(92.2%),两者间表达具有显著的差异(P<0.01)。CK19、galectin3在甲状腺腺癌组织中表达较高(88.7%,93.0%),呈弥漫强阳性表达;在良性甲状腺组织中表达较低(17.2%,7.8%),主要呈散在弱阳性表达;两者间的表达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同一组织中,CD56表达缺失、CK19、galectin3表达增高的腺癌组织有59例(83.1%),良性病变0例,两者间差异明显(P<0.01)。结论 CD56在甲状腺腺癌组织中表达缺失,在甲状腺良性病变组织中表达增高,对甲状腺腺癌的诊断具有一定的辅助意义;CD56表达缺失结合CK19、galectin3的高表达对甲状腺腺癌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解娜薛逢贵黄幼生高白李雪谭颖
关键词:甲状腺癌CD56CKL9组织芯片
四跨膜蛋白CD_(151)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
2014年
目的探讨四跨膜蛋白CD151过表达与胃癌进展的关系。方法收集胃癌组织蜡块及手术标本,应用免疫组化SP法及RT-PCR的方法检测CD15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CD151在胃癌组织、肠化生、修复性胃黏膜上皮中表达;CD151在肠型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弥漫型胃癌(28/52 vs 25/71,P=0.045);在发生转移的胃癌组织中,CD151的表达强度高于未发生转移的胃癌组织(12/42 vs 41/81,P=0.022);在Ⅲ、Ⅳ期胃癌组织中的表达要强于Ⅰ、Ⅱ期胃癌(22/64 vs 31/59,P=0.047)。与年龄、性别、部位没有明显关系(P>0.05)。结论 CD151在胃癌组织中过表达,与胃癌的Lauren分型、转移及分期相关。
翁文霞张金金黄幼生薛逢贵罗志飞佘梓宏解娜
关键词:胃癌CD151
海南地区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病理分型与EBV感染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分析海南地区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的病理分型及其与EB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最近5年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共524例,并对其中有完整资料的214例病例应用EB病毒编码小RNA(EBER)原位杂交检测淋巴组织中EB病毒(EBV)感染情况,分析EBV与不同类型淋巴瘤和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的关系。结果 157例淋巴瘤进行了EBER检测,共有40例EB病毒(EBV)阳性,阳性率为25.48%,199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病变中,57例进行了EBER原位杂交检测,其中仅3例与EBV感染有关,阳性率为5.26%。结论 EBV与淋巴瘤,特别是T细胞淋巴瘤的发生有一定关系,以副皮质区增生为主的淋巴结反应性增生可能与EBV感染有关。
张弦罗志飞蒙秋萍解娜黄幼生王明华翁阳
关键词:EBV原位杂交淋巴结反应性增生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