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慧勇
- 作品数:10 被引量:82H指数:6
- 供职机构: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 拮抗菌株AFR0406对小麦赤霉病菌和纹枯病菌的生物活性测定被引量:13
- 2006年
- 从受禾谷镰刀菌侵染的小麦麦穗中分离筛选出一种对小麦赤霉菌(Fusarium gram inearum)和纹枯病菌(Rhizoctonia cerealis)具有拮抗作用的拮抗细菌AFR0406。经16S rDNA(GENBANK Accession No.DQ435531)序列分析,初定为多黏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AFR0406活菌及其代谢产物对小麦赤霉菌的平均抑菌带半径为0.8 cm,对小麦纹枯病菌的抑菌带半径为0.78 cm,对小麦赤霉菌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率达90%,且高温处理对其抑制活性不发生改变,是一个非常有应用前景的菌株。
- 杨慧勇李飞凤陆琼娴徐剑宏史建荣
- 关键词:小麦赤霉病纹枯病拮抗细菌
- 中国冬、春性小麦品种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标记分析被引量:10
- 2007年
- 为了明确中国目前各麦区育成品种的遗传基础,为育种工作者提供育种材料的遗传变异信息,利用141对SSR标记对中国冬、春麦区的73份小麦材料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检测出513个等位位点,每对引物等位变异数为2~10,平均为3.61;多态性信息指数(PIC)为0.08~0.88,平均为0.60。遗传距离(GD)为0.12~0.48,平均为0.35。聚类分析结果显示,73个品种聚为四大类11个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供试材料的冬春性差异及品种之间的亲缘关系。对7个部分同源群多样性的比较结果表明,4和6两个部分同源群多样性较低。并对小麦品种遗传基础狭窄的原因以及拓宽中国小麦品种遗传基础的可能途径进行了讨论。
- 杨慧勇林凡云陆琼娴徐剑宏史建荣
- 关键词:小麦冬春性微卫星分子标记
- 抑制差减杂交分离赤霉病菌诱导的小麦特异表达基因被引量:7
- 2008年
- 为了全面探索小麦赤霉病抗性机理,以抗赤霉病小麦品种‘苏麦3号’及其感病的近等基因系(Hw04)为实验材料,构建了一个‘苏麦3号’受赤霉病菌诱导表达的正向差减杂交文库。随机选取了141个阳性克隆测序,共获得133条通读EST。将获得的EST去除载体及接头序列后,利用CAP3软件进行聚类分析,133条EST被聚成90个序列重叠群(contigs),片段大小介于106-643bp间,平均长度为274bp。利用NCBI的Blastx软件对序列进行蛋白序列同源性比对,结果显示76条序列在蛋白数据库中可以找到同源序列,功能涉及能量代谢、物质代谢、疾病/防御、转录及细胞结构等。其中以能量及物质代谢相关的基因数量最多,分别占总EST的21.1%及17.1%;其次是与抗病及防御反应有关的EST,数量占总EST的15.8%。进一步的分析表明与抗病及防御相关的EST功能主要涉及抗氧化、细胞解毒及相关物质的代谢。
- 林凡云陆琼娴徐剑宏杨慧勇祭芳史建荣
- 关键词:小麦赤霉病菌抑制差减杂交
- 小麦纹枯病抗性相关QTL的筛选、定位及我国部分冬、春小麦品种(系)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 小麦纹枯病的抗性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采用传统的育种途径对该性状进行选择有很大的难度,而基于QTL/(Quantitative trait loci/)定位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为数量性状的改良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目...
- 杨慧勇
- 关键词:小麦纹枯病QTL微卫星分子标记
- 文献传递
- 大麦品种赤霉病抗性鉴定被引量:9
- 2008年
- 陆琼娴杨慧勇徐剑宏史建荣魏亚凤
- 关键词:大麦赤霉病抗病性
- 小麦茎基部土传真菌病害的分子诊断被引量:11
- 2008年
- 为建立一种准确、快速鉴定小麦茎基部土传真菌病害的方法,根据Genbank中四种病菌的生物信息数据库,设计了4对病原菌特异引物,同时采用一种从小麦组织中快速提取病原菌DNA的方法,利用PCR技术实现了对小麦基部叶鞘中侵染的病原菌种类的快速有效检测。对来自不同地区的小麦试样的PCR检测结果表明,禾谷丝核菌和雪腐镰刀菌存在不同程度的共侵染现象,而引起中国小麦赤霉病的禾谷镰刀菌并不是引起小麦基腐的主要病原。
- 陆琼娴杨慧勇王兵李飞凤史建荣宋玉立杨崇良
- 关键词:小麦真菌病害禾谷丝核菌PCR诊断
- 小麦与赤霉病菌互作的分子机理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07年
- 为了让小麦科技工作者对小麦与赤霉病菌互作的分子机制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小麦赤霉病抗性的遗传规律、抗性基因的分子定位、互作过程中寄主相关的防卫反应基因、赤霉病菌的致病机理及抗病转基因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小麦赤霉病抗性是由2-3个主效基因和几个微效基因决定的数量性状,在3BS、5A、6BS等染色体上均发现了与赤霉病抗性相关的QTLs。其中相关的分子标记可以直接用于小麦抗赤霉病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运用双向电泳、cDNA文库构建、抑制差减杂交文库构建等方法已经分离到很多受赤霉病菌诱导的抗病相关蛋白(或基因),如:-β1,3-葡聚糖酶、病程相关蛋白、细胞色素P450及几丁质酶基因等。通过小麦转基因,已经获得了小麦对赤霉病菌的初步抗性。但是这种抗性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或延迟赤霉病菌的侵染,而最直接的小麦抗赤霉病基因还有待于发掘和验证。
- 林凡云陆琼娴杨慧勇徐剑宏祭芳史建荣
- 关键词:小麦赤霉病基因定位QTL
- 利用差减杂交技术分离赤霉病菌诱导的小麦特异性表达基因
- 以苏麦3号及其感病的近等基因系(Hw04)为实验材料,构建了一个苏麦3号受赤霉病菌诱导表达的正向差减杂交文库。随机选取了100个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共获得93条通读 EST。将获得的 EST 去除载体及接头序列后,利用 C...
- 林凡云史建荣陆琼娴徐剑宏杨慧勇祭芳
- 关键词:小麦赤霉病菌差减杂交
- 文献传递
- 谷物真菌毒素的控制策略被引量:26
- 2007年
- 谷物真菌毒素主要是作物在生长阶段或者谷物存放过程中受到真菌感染而由真菌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被真菌毒素污染的食物和饲料对人和动物具有严重的急慢性毒性,因此研究去除毒素污染的途径,将有效保障谷物类产品的食用安全。本文综述了控制毒素产生的策略,及各种真菌毒素去除方法,主要包括控制真菌生长以减少毒素的产生,利用物理去除、化学吸附方法去除毒素,以及通过化学分解或酶促降解毒素等,并分析了这些方法的应用前景。
- 徐剑宏祭芳陆琼娴杨慧勇史建荣
- 关键词:真菌毒素降解食品安全
- 利用差减杂交技术分离赤霉病菌诱导的小麦特异性表达基因
- 以苏麦3号及其感病的近等基因系(Hw04)为实验材料,构建了一个苏麦3号受赤霉病菌诱导表达的正向差减杂交文库。随机选取了100个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共获得93条通读EST。将获得的EST去除载体及接头序列后,利用CAP3软...
- 林凡云史建荣陆琼娴徐剑宏杨慧勇祭芳
- 关键词:小麦赤霉病菌差减杂交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