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娟
- 作品数:15 被引量:18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 茚虫威改造物SIOC-Y-047室内生物活性及作用特性评价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通过茚虫威结构衍生化研究,以期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二嗪类杀虫剂新品种。[方法]以黏虫、小菜蛾、斜纹夜蛾为供试靶标,通过室内生物活性测定,发现化合物SIOC-Y-047较其他改造物表现出更好的室内杀虫活性,进一步完成SIOC-Y-047对3种鳞翅目害虫的毒力曲线测定及作用特性评价。[结果]SIOC-Y-047对3个靶标的LC50值分别为1.34、14.05、9.43 mg/L,活性略低于对照药剂茚虫威。室内作用特性与茚虫威相似,以胃毒和触杀作用为主,无根内吸活性。[结论]SIOC-Y-047对鳞翅目害虫黏虫、小菜蛾和斜纹夜蛾均表现良好的室内杀虫活性,活性略低于对照药剂茚虫威。
- 沈娟付群梅唐庆红芦昕婷智通卫任玉英吕龙
- 关键词:生物活性
- 氟虱磺胺(SIOC-I-002)对水稻褐飞虱的生物活性及田间防效被引量:2
- 2012年
- 氟虱磺胺(SIOC-I-002)为氧杂氟烷基磺酰胺类新型稻飞虱杀虫剂,是由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发现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公开号为ZL200610027494.8)[1]的杀虫活性先导,本课题组对此先导结构进行优化研究,已成功开发了卫生杀虫活性化合物SIOC.1-013 .
- 付群梅沈娟智通卫芦昕婷唐庆红吕龙
- 关键词:氟烷基水稻褐飞虱田间防效生物活性磺胺活性化合物
- 3-芳基哒嗪酮类化合物、制备方法、农药组合物及用途
- 本发明公开了3‑芳基哒嗪酮类化合物、制备方法、农药组合物及用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如式I所示的3‑芳基哒嗪酮类化合物,其结构如下。本发明的3‑芳基哒嗪酮类化合物具有高效的除草活性、杀草谱较广、作物安全性良好、施药期较宽、土...
- 吕龙吕强唐庆红付群梅张基胜刘世梦戴明张志国沈娟芦昕婷
- 文献传递
- 2-嘧啶氧基-N-芳基-6-三氟甲基苄胺类化合物合成及其除草活性
- 以间氟三氟甲苯为起始原料,经强碱拔氢引入甲酰基,碱性水解获得关键中间体2-羟基-6-(三氟甲基)苯甲醛,通过亲核取代、水解、还原和缩合反应制备了12个2-嘧啶氧基水芳基-6-三氟甲基苄胺类新化合物,以1H,19F-NMR...
- 杨征敏吕强付群梅沈娟芦昕婷唐庆红吕龙
- 关键词:除草活性
- 文献传递
- 3-芳基哒嗪酮类化合物、制备方法、农药组合物及用途
- 本发明公开了3‑芳基哒嗪酮类化合物、制备方法、农药组合物及用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如式I所示的3‑芳基哒嗪酮类化合物,其结构如下。本发明的3‑芳基哒嗪酮类化合物具有高效的除草活性、杀草谱较广、作物安全性良好、施药期较宽、土...
- 吕龙吕强唐庆红付群梅张基胜刘世梦戴明张志国沈娟芦昕婷
- 文献传递
- 10%SIOC-I-002水乳剂配方研究
- 2011年
- 对新化合物SIOC-I-002进行水乳剂配方筛选研究。通过对溶剂、乳化剂、增稠剂等相关助剂的筛选,确定最优配方为SIOC-I-002有效成分≥10%、二甲苯8%、YUS-D9356%、SFR-T3%、乙二醇4%、水补足至100%;进一步对两种加工工艺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直接乳化法制得的制剂更优于转相法所得的制剂。对最佳配方进行重复性实验,结果表明研究所得10%SIOC-I-002水乳剂筛选配方具有物理稳定性好、有效成分含量稳定、流动性好等特点,且加工工艺简单。
- 沈娟芦昕婷付群梅智通卫唐庆红吕龙
- 关键词:水乳剂
- 一种含吡啶羟胺类化合物、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 本发明是一种含吡啶羟胺类化合物,制备方法以及用途。其结构通式如下:<Image file="DDA0000501306340000011.GIF" he="162" imgContent="undefined" imgF...
- 吕龙吕强唐庆红芦昕婷戴明刘世梦沈娟
- 文献传递
- 丝肽电渗析工艺优化
- 2017年
- 通过改变丝肽料液浓度、pH以及电渗析的输出电压等因素进行丝肽电渗析脱盐条件优化实验。结果发现:通过稀释料液质量浓度可提高丝肽回收率,但同时增加了物料的总体积,降低了生产效率;调节丝肽料液pH至等电点,可缩短电渗析脱盐时间,适当提高样品回收率;降低电渗析输出电压,亦可提高样品回收率,但是脱盐速率也会相应降低。丝肽生产中,可以通过适当调节pH和电渗析电压的方法来提高脱盐效率及样品回收率,且不增加后续处理量。
- 沈娟江艳丁志刚项玉华
- 关键词:丝肽电渗析生产工艺
- 一种含吡啶羟胺类化合物、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 本发明是一种含吡啶羟胺类化合物,制备方法以及用途。其结构通式如下:<Image file="DDA0000501306340000011.GIF" he="498" imgContent="drawing" imgFor...
- 吕龙吕强唐庆红芦昕婷戴明刘世梦沈娟
- 文献传递
- 新型杀虫剂——氟啶虫酰胺对蚜虫的生物学活性被引量:7
- 2011年
- 据报道,世界上约有100种蚜虫对超过4 000种粮食、蔬果作物和观赏性植物造成严重破坏。蚜虫通过孤雌生殖以惊人的速度繁殖和传播。它们取食植物韧皮部的汁液引起植物萎缩、变色和畸形,而且蚜虫是植物病毒传播的主要媒介。尽管现有的许多杀虫剂对蚜虫效果也很好,如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和拟除虫菊酯类,但是由于长期使用,抗药性发展已经是一个严重问题。
- 沈娟
- 关键词:新型杀虫剂生物学活性蚜虫观赏性植物拟除虫菊酯类氨基甲酸酯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