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丁小云

作品数:6 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切除
  • 2篇食管
  • 2篇术后
  • 2篇化疗
  • 1篇心功能
  • 1篇心脏
  • 1篇心脏位置
  • 1篇胸部
  • 1篇胸部创伤
  • 1篇胸段
  • 1篇严重胸部创伤
  • 1篇一侧全肺切除
  • 1篇预后
  • 1篇远期
  • 1篇食管癌
  • 1篇食管鳞癌
  • 1篇食管鳞癌患者
  • 1篇手术
  • 1篇手术切除
  • 1篇术后辅助

机构

  • 6篇无锡市第三人...

作者

  • 6篇丁小云
  • 4篇瞿伟丰
  • 4篇张卫民
  • 2篇孙振宇
  • 1篇崔启辰
  • 1篇孙琦

传媒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江苏临床医学...
  • 1篇交通医学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苏州大学学报...
  • 1篇南通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15
  • 2篇2010
  • 2篇200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胸段食管鳞癌患者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术后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鳞癌患者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术后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且接受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术的胸段食管鳞癌患者108例,以其中完成随访要求的10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术后3年的预后情况,将其分为生存组(n=76)和死亡组(n=25)。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吸烟史、肿瘤部位、病理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数目及术后治疗,探讨影响其预后的因素。结果生存组和死亡组患者的肿瘤部位、术后病理(PT)分期、美国癌症联合会(AJCC)分期、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数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性别、平均年龄、吸烟史及术后治疗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肿瘤部位、PT分期、AJCC分期及分化程度对胸段食管鳞癌患者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术后预后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部位、PT分期、AJCC分期及分化程度是胸段食管鳞癌患者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术后预后的影响因素。
张卫民丁小云崔启辰瞿伟丰
关键词:淋巴结切除术预后
IL-12诱导的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食管癌的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白介素(interleukin,IL)-12诱导的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联合化疗治疗食管癌的疗效.方法:将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200例食管癌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患者10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自体CIK细胞输注与奥沙利铂联合方案治疗,自体CIK细胞在体外培养期间,以干扰素-g(interferon,IFN-g)、白细胞分化抗原-3抗体(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3 mice antibody,C D3m A b)、I L-2、I L-1a作为诱导剂,研究组患者自体CIK细胞在体外培养期间,以IL-12、IFN-g、CD3m Ab、IL-2、IL-1a作为诱导剂.在经过治疗后检测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外周血T细胞亚群表达情况和CIK体外培养期间的CIK表型分布情况和杀伤活性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完全缓解、部分缓解以及治疗有效人数及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稳定患者数两组患者无显著差异.治疗后疾病进展人数,对照组患者显著高于研究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外周血CD3+、CD3+C D8+、CD3-C D16+C D56+、CD3+C D16+C D56+T细胞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外周血CD3+C D4+T细胞所占比例和C D3+C D4+/C D3+C D8+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CIK细胞CD3+CD4+、CD 3+CD 16+CD 56+T细胞所占比例及C D3+C D4+/C D3+C D8+显著低于对照组,而C D3+C D8+T细胞所占比例则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CIK细胞在体外杀伤活性也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CIK细胞(P<0.05).结论:IL-12诱导的CIK细胞联合化疗对于食管癌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瞿伟丰张卫民丁小云
关键词:白介素-12CIK细胞食管癌
一侧全肺切除术后心脏功能和位置改变的远期临床意义
2010年
目的研究左、右肺切除术后心脏的功能和位置的不同变化并分析其可能机制。方法分析25例一侧全肺切除术后5年以上的患者(研究组)和25名正常志愿者(对照组)心脏的多层CT和超声结果,评价一侧全肺切除术后心脏在胸内的位置和心功能的改变。结果所有患者平均随访5.8年,右肺术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容量、右室质量分别为(65±9)%、(95±23)ml、(34±17)g,左肺术后组上述指指标依次为(56±12)%、(145±49)ml、(58±23)g,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或<0.01)。研究组患者均表现有不同程度的纵隔移位,右肺全切后患侧残腔完全闭塞8例(72.7%),左心室向前旋转(34±10)°;左肺全切后患侧残腔完全闭塞4例(28.6%),左心室向前旋转-(29±60)°,左心室向左同时向后移动,心脏的位置以旋转为主而移位较轻。结论肺切除术后远期心功能可减退,由心脏位置改变引起;右肺全切左心室向前旋转,心脏向右侧移;左肺全切左心室向后旋转。
张卫民孙振宇丁小云瞿伟丰孙琦
关键词:全肺切除心功能心脏位置
Ⅰ期肺腺癌术后辅助化疗的临床研究
2010年
目的:探讨Ⅰ期肺腺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的预后。方法:选择在我院收治手术切除Ⅰa+Ⅰb期肺腺癌患者160例,分为单纯手术组和术后化疗组,并对这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160例Ⅰ期肺腺癌患者中,Ⅰa期单纯手术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6.25%、87.50%、78.75%,术后辅助化疗组为98.75%、93.75%、86.25%;Ⅰb期单纯手术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5.00%、66.25%、58.75%,术后化疗组为95.00%、77.50%、68.75%。Ⅰa、Ⅰb期术后化疗组与单纯手术组相比,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Ⅰ期肺腺癌患者术后化疗均比单纯手术预后好,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张卫民丁小云孙振宇瞿伟丰
关键词:肺腺癌化学治疗手术切除
严重胸部创伤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救治体会
2000年
丁小云
关键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胸部创伤急救
急性左半结肠病变Ⅰ期切除吻合治疗体会
2000年
丁小云
共1页<1>
聚类工具0